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

台灣先民海外尋找尊嚴

  難脫帝網重重,難報皇恩浩蕩?

  台灣先民效法莊子,響應孔子「道不行,乘桴浮於 海」註11,遠離帝力,越過「率土之濱」註12,尋找「無何 有之鄉」註13,來到台灣,和崇尚自然的原住民,過著「 做自己、做自己的主人」的尊嚴生活。不知歲月悠悠, 台灣真是儒道的理想家鄉。

  好景不常,四百年來,荷蘭、西班牙人來過,鄭成 功帶領一批反清復明的志士來到。清國、日本、中華民 國相續以武力建立統治機制,對於原住民來說,以上任 何統治,都是武力入侵,異族、異國統治,就是外來政 權。對於台灣先民、老住民來說,也是異國統治,沒有「同意」的基礎,同族與否,不具實質意義,也是不折不扣的外來政權。

  就帝力而言,清國遜於日本,日本更遜於中華民國 的黨國。這可以台灣母語受害程度來佐證。滿洲人從漢語,日本人標榜日本話的國語,中華民國黨國更貫徹北京話 (Mandarin) 的國語,禁止學校說方言,即台灣老住 民、原住民的母語,大眾傳媒強勢排斥台灣人各種母語,社會長期歧視說母語或帶母語腔調的台灣人。台灣人 的尊嚴何在?

  曾幾何時,台灣人變成不會說話的族群。台灣從原 先儒道理想之鄉變成「魯之鄉」註14。台灣人不會說話,不正符合莊子的口味?莊子說:「得魚而忘荃,…,得 意而忘言。」註15不就是莊子夢寐以求的神交對象?「吾 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」註16。惠施一定會跳腳註17!

  台灣人的確忘言,忘掉自己的母語,但是,得意嗎 ?

註11  論語公冶長。
註12  孟子萬章(上)。
註13  莊子內篇逍遙遊。
註14  孔子春秋魯國人,孔子說,剛毅木訥近於仁。台
   灣人木訥,不善言談,因此取「魯」為鄉名,雖
   高攀聖人之讚,然,用以自勉,應非能責之!
註15  莊子雜篇外物。
註16  同上。
註17  莊子與惠施經常抬槓,彼此不甚得意焉能神交,
   故而諷之,見莊子外篇秋水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