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一百零八)

找尋造物主( The Creator )
重返古希臘(31)
柏拉圖的整合
須深向佛言 : 世尊,彼眾多比丘於我面前記說,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
我即問彼尊者,得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証不起諸漏,心善解脫 ?
彼答我言,得慧解脫。(見雜阿含第347經)
須深雖是外道的青年俊秀,然而不能理解,不成就四禪八定乃至滅盡定,以開發宿命智明(或通)等六種神通,得不起諸漏,心善解脫,記說 : 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,不入六道輪迴。
因此,請佛陀為其釋疑解惑。
佛告須深 : 彼先知法住,後知涅槃。彼諸善男子,獨一靜處,專精思惟,不放逸住,離於我見,不起諸漏,心善解脫。(見同上)
先知法住,後知涅槃,得以慧解脫而心善解脫。
什麼是法住 ?
老病死及老病死的原因是法住,亦即苦與苦集,謂緣無明行,緣行識,.......... 乃至緣生老病死憂悲惱苦。(參考雜阿含第296經)
此有故彼有,謂緣無明行,緣行識,乃至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,謂之苦及苦集之因緣法。(參考同上)
這是佛陀所開示的法住,即因緣法與緣生法。
那麼,柏拉圖認定的法住為何 ? 能異於佛陀所開示的因緣法及緣生法 ?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
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一百零七)

找尋造物主( The Creator )
重返古希臘(30)
柏拉圖的整合
"從某方面來看,哲學是在「為死亡作準備」,教導靈魂在脫離肉體之後,如何使自己繼續待在理型的世界裡,而不必經歷生死流轉。"(見默西亞˙埃里亞德前揭書,卷2,頁196)
柏拉圖視身體是靈魂的監獄,而其理念或理型哲學是在「為死亡作準備」,因此,只有在生命結束,靈魂才得以得到解脫,結束生死流轉或輪迴。
這種解脫如何証明 ?
柏拉圖在臨終時宣稱,他感覺他的靈魂解脫束縛,愉悅飛出。( as death approached him he declared that he felt his soul "loosened from bonds and able to fly away with joy".See, Timaeus , Analyses and Introduction by B. Jowett and Timaeus 81 d)
但是,柏拉圖並沒說他的靈魂飛向那裡 ?
理型哲學不是能喚醒靈魂的前世或彼岸的記憶 ?
柏拉圖並沒宣稱他已恢復前世和彼岸的記憶。
靈魂沒有恢復前世或彼岸的記憶,她究竟飛向那裡 ?
尤其,"唯有不可見靈魂始能正當擁有心"(See, Timaeus 46 d),這顆心主導宇宙創造(Timaeus, 48 ),是最完全的解脫來源---服膺理性即是服膺自己,彰顯形自然神論的原型。靈魂恢復前世或彼岸的記憶,就恢復這顆"心"。
柏拉圖宣稱恢復了這顆"心" ?
無論如何,柏拉圖的解脫,也是種慧解脫。
何以見得 ?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
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一百零六)

找尋造物主( The Creator )
重返古希臘(29)
柏拉圖的整合
一般人或常人的靈魂,失去前世和彼岸的記憶,不能擁有"心",但是,靈魂仍在。
然而,靈魂何在 ?
被拘禁在身體。
身體(soma)是靈魂的監獄(sema)。(見默西亞˙埃里亞德前揭書,卷2,頁184、頁187)
甚至身體是靈魂的墳墓,死亡才是解脫。(同前,頁198)
這是奧斐斯秘教對於不滅靈魂的看法,柏拉圖接受了。
但是,這完全背離造物主的創造原理----身體是靈魂的乘具( vehicle ) ,永遠受靈魂的支配。( See, Timaeus, 69 c ; 34 c)
柏拉圖對於生命、自由與追求幸福的自主性,竟然,比荷馬(Homer)更悲觀。荷馬雖認為人受限於命運(Moira),但是,活在當下,展現生命的超越與喜悅,天地為之動容。
蘇格拉底強調靈魂的無價,認為靈魂是知識的來源。柏拉圖視靈魂重於生命,認為只有靈魂才屬於理型和永恒世界。(見默西亞˙埃里亞德前揭書,卷2,頁195)
如是柏拉圖認為哲學能喚起靈魂隱藏的記憶,專注於理念哲學----知識等同回憶,恢復前世和彼岸的記憶,恢復失去的"心"-----這不可見靈魂始能正當擁有的心,就是主導宇宙創造的心,也是服膺理性、服膺自己,自我創造的心。
這是心的世界,造物主的無為無不為世界,也是近代西方自然神論者,其個人為終極目的之目的自主世界。
這是解脫世界,靈魂解脫身體的束縛。但是,對於柏拉圖而言,解脫世界不是現世的,當然,不在人世間。
這是怎麼一回事 ?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
2016年11月2日 星期三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一百零五)

找尋造物主( The Creator )
重返古希臘(28)
柏拉圖的整合
為什麼一般人或常人不能擁有"心" ?
柏拉圖在「厄爾」( Er)神話裡說,所有要投胎轉世的靈魂,都必須喝忘川( Lethe )之水,才能忘掉彼岸世界的所有經歷。(見默西亞˙埃里亞德前揭書,卷2,頁189)
人失去過往的記憶,尤其是彼岸的記憶,不就是等同失去"心" 或沒有"心"?
若畢達哥拉斯( Pythagoras )等極少數輪迴信仰者,記得前生往事, 保有彼岸的記憶。(同上頁191)
人沒有失去過往的記憶,尤其是保有彼岸的記憶,當然,可以認定,沒有失去"心"或擁有"心"。
極少數保有彼岸記憶的人,擁有"心"。一般人或常人不能保有彼岸的記憶,不能擁有"心"。因此,Timaeus和柏拉圖認定,"心"是諸神和極少數人的專屬。
Timaeus和柏拉圖所指的"心",是主導宇宙創造的"心",此"心"說服諸物的必然性服膺理性,亦即,說服自己服膺理性即是服膺自己,完成宇宙的創造或完成宇宙本身的自我創造。
一般人或常人不能擁有此"心"----說服自己服膺理性即是服膺自己,如何自主 ?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