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月26日 星期六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四十一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慧解脫(128)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二十九)之註解(十二)
註解8(下)之3 :
佛陀說 : 毗婆尸如來初生時,父王召來相師為其看相,諸相師詳細觀察後,即秉告國王,謂王所生子,有三十二相,當趣二處,必然無疑。在家當為轉輪聖王,若出家必成正覺,十號具足。(見長阿含經卷一初大本緣經。)
這即是諸佛常法,每位佛陀都生具三十二大人相,出家成佛,十號具足。所以,釋迦牟尼佛說,將來人壽八萬歲時,有佛出世,名為彌勒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,如今如來,十號具足。(見長阿含經卷六轉輪聖王修行經。)
故而,如來十號具足,非僅九個名號。
佛說 : 賢聖弟子信如來道法,彼如來、至真、等正覺、明行成為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˙道法御、天人師、號佛、眾祐(十號具足),出現於世,謂名為信根。(見增一阿含經卷42結禁品第46第8經。)
佛陀弟子相信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,成就信根。如是走上信仰之路。
然而,有信於如來,於是如來、至真、等正覺、明行成為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˙道法御、天人師、號佛、世尊(十號具足),亦信如來語,亦信梵志語,恆信他語,不任己智,是謂名為持信人。(見增一阿含經卷19等趣四諦品第27第10經。)
持信人就是隨信行。(見雜阿含經第936經、中阿含第195經。)
持信人仍持婆羅門咒語,還占卜問吉凶,並未見諦而得法眼淨。
若持續念佛十名號,念如來,彼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、明行成為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˙道法御、天人師、號佛、眾祐(十號具足),得第一增上心乃至得四增上心,見諦得法眼淨,證須陀洹果。(見中阿含第128經。)
總而言之,念佛、念如來事、念如來功德,當念佛或如來十號具足。
”Tathagata”乙詞漢譯如來多薩阿竭,並非佛陀用以自稱的代名詞,佛陀沒有漢地皇帝專用的「朕」、「寡人」稱謂。「如來」當列入佛十名號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
2019年1月24日 星期四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四十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慧解脫(127)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二十九)之註解(十一)
註解8(下)之2 :
有謂 : 北傳念佛的名號中,常有「如來」一詞,南傳聖典中偶而也會出現。
”Tathagata”的字眼,事實上,這是佛陀經常用以自稱的代名詞,猶如世俗國王以「朕」、「寡人」自稱一般,臣民以「朕」、「寡人」來稱呼國王,則是不適當的。應此「如來」並未列入九個名號,也不適合作為憶念的稱謂。(見曾銀湖編譯,初果,頁057,瑞成書局出版,ISRN:957-785-529-6。)
若以上所言可信,則諸天、沙門、婆羅門、佛弟子不應稱佛陀為如來 ?
佛弟子念佛、憶佛、念佛事、念佛功德(如來事、如來功德),應將如來這名號除外 ?
又佛陀僅有九個名號,並非十號具足 ?
佛陀鼓勵弟子,無論是在家或出家,多念”如來至真等正覺”,說道 : 見如來形像已,三自稱(佛)號 --- 南無如來、至真、等正覺。以此因緣,得好音聲。(見增一阿含經卷24善聚品第32第3經。)
佛陀公開告知比丘弟子,在佛像前,三聲佛號 : 南無如來、至真、等正覺或正徧知 ; 南無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或正徧知 ; 南無如來、應或應供、等正覺或正徧知,皆可得好音聲。
佛陀如是鼓勵佛弟子念如來名號。
顯然佛陀不認為,如來這名號等同”朕”或”寡人”。
佛陀怎會有如來這名號 ?
「佛於初夜,成最正覺,及末後夜,於其中間,有所言說,盡皆如實,故名如來。復次,如來所說如事,事如所說,故名如來。」(見長阿含經卷十二清淨經。)
又,「佛告梵志 : 彼沙門婆羅門……各言彼梵自在天造此世界。梵志,造此世界者,非彼所及,唯佛能知。又過此事,佛亦盡知,雖知不著。”苦、集、滅、味、過、出要,如實知之,以平等觀,無餘解脫,故名如來”。」(見長阿含經卷十一阿少+免經。)
「有所言說,盡皆如實」、「所說如事,事如所說」及「苦、集、滅、味、過、出要,如實知之,以平等觀,無餘解脫」,如是德行、如是智慧,當稱如來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三十九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慧解脫(126)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二十九)之註解(十)
註解8(下)之1 :
雜阿含經將佛十名號(即如來事、如來功德)漢譯為 : 如來、應、等正覺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˙調御丈夫、天人師、佛、世尊。(見雜阿含經第53經、第546經、第554經、第636經、第848經、第849經、第850經、第851經、第858經、第859經、第931經、第980經、第981經。)
長阿含經將其漢譯為 : 如來、應供、正徧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˙調御丈夫、天人師、為佛、世尊。(見長阿含經卷十三阿摩晝經。)
中阿含經將漢譯為 : 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、明行成為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˙道法御、天人師、號佛、眾祐。(見中阿含經第16經、63經、66經、68經、第103經、第104經、第124經、第128經、第132經、第134經、第160經、第161經、第198經、第204經、第208經。)
增一阿含經將其漢譯為 : 如來、至真、等正覺、明行成為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˙道法御、天人師、號佛、眾祐。(見增一阿含經卷1序品第1、增一阿含經卷11善知識品第20第3經、增一阿含經卷13地主品第23第1經、增一阿含經卷38馬血天子品第43之1第2經、增一阿含經卷42結禁品第46第8經、增一阿含經卷45牧牛品第48之1第6經、增一阿含經卷48非常品第51第7經。)
如是,應即應供通至真、無所著,等正覺通正徧知,明行成為即明行足,道法御同於調御丈夫,號佛或為佛亦即佛,眾祐等同世尊。
概譯名不同爾。
佛十名號之釋義,請參考 : 釋從信註解,五陰(雜阿含第一經至第八十七經),頁317-318,廣善精舍出版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
2019年1月20日 星期日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三十八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慧解脫(125)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二十九)之註解(九)
註解8(中) :
給孤獨長者病重,尊者舍利弗與阿難前往探視,尊者舍利弗乃報曰 : 如今長者常憶佛,是謂如來至真等正覺、明行成為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˙道法御、天人師、號佛、眾祐。兩尊者離去後,長者即命終生天。(見增一阿含經卷48非常品第51第8經、雜阿含經593經。)
憶佛,即念佛十名號,有生天的功德。
原來,佛十名號不止表示佛具三十二大人相,並彰顯佛的真實功德。(見雜阿含經第53經。)
尊者摩訶迦旃延對一梵志說 : 我大師如來應等正覺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˙調御丈夫、天人師、佛、世尊,能離此貪欲繫著及見繫著。(見雜阿含經第546經。)
尊者摩訶迦旃延更進一步指出,佛十名號不止是如來事、如來功德,更是佛所行法淨。
如是,念佛十名號,即是佛所說的一乘道……正向涅槃。(見雜阿含經第550經、第554經、第931經。)
隨時念佛十名號即念如來事、如來功德,可得歡喜之處。(見雜阿含經第857經。)亦得遠離恐怖。(見雜阿含經第980經、第981經。)
尤其,念佛十名號即念如來事、如來功德,更是諸天天道。(見雜阿含經第848經至第850經。)
佛陀對阿難說道 : 法鏡者,謂得不壞信。歡喜信佛,如來無所著等正覺(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˙調御丈夫、天人師、佛、世尊)十號具足。歡喜信法,……歡喜信僧,……信賢聖戒,……是為法鏡。使聖弟子知所生處,三惡道盡,得須陀洹,不過七生,必盡苦際。亦能為他說如是事。(見長阿含經卷2遊行經第2之1。)
不壞信即四不壞淨亦稱四種諸天天道(見雜阿含經第843經、第844經、第847經至第850經。),也是佛說法鏡經。(見雜阿含經第851經至第854經。)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
2019年1月13日 星期日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三十七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慧解脫(124)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二十九)之註解(八)
註解8(上):
頗有婆羅門或梵志,受有梵分,望重一方,三部舊典諷誦通利,且能依諸經籍,善解大人相法。若具足三十二大人相者,必趣二處 : 在家當作轉輪聖王,七寶具足,王四天下。出家修道,當成就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。聞沙門瞿曇(即佛陀)出家成等正覺,有大名稱,周聞天下,如來、應供、正徧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˙調御丈夫、天人師、佛、世尊,十號具足。知悉佛陀與比丘眾遊行來到,遂前往禮敬,得義饒益、法饒益,乃至三歸依、受五戒、得法眼淨。(見長阿含經卷15種德經、卷15究羅檀頭經、卷16三明經、卷17露遮經,中阿含經第16經、第132經。)
復有若干婆羅門前往覲見,觀沙門瞿曇有三十二相否 ? 其名聞流布,名實相符 ?
若施羅梵志欲觀佛三十二相,唯見三十相而不睹二相,廣長舌相、陰馬藏相,佛即現廣長舌相,左右舐耳還復縮之。隨即入定,使彼梵志見陰馬藏相。(見增一阿含經卷45牧牛品第48之1第6經。)
若摩納(淨潔男)阿摩晝及其師沸伽羅娑羅婆羅門,欲觀佛三十二相,佛亦如是使其觀見。(見長阿含卷13阿摩晝經。)
佛陀述及其宿命,謂 : 頂生聖王與天帝釋提桓因二人共坐,不可分別顏貌、舉動、言語、聲響,一而不異。(見增一阿含經卷8安般品第17第7經。)雖然,聖王與天帝唯眼眴異(見中阿含經第60經),聖王佛目上下俱眴(見長阿含經卷1初大本緣經,中阿含經第59經。),而忉利天目不眴。(見長阿含經世記經卷20忉利天品。)
如是,頂生轉輪聖王概與天帝釋提桓因同俱三十二相,則諸佛、轉輪聖王與忉利天主皆俱三十二相。
若然,觀佛三十二相不若念佛十名號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
2019年1月4日 星期五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三十六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慧解脫(123)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二十九)之註解(七)
註解5 :
釋迦牟尼佛說 : 毗婆尸佛坐婆羅樹下成最正覺……我今如來至真坐鉢多樹下成最正覺。(見長阿含經卷一初大本緣經。)又說 : 毗婆尸如來坐婆羅利華樹下而成佛道……如我今如來吉祥樹下而成佛道。(見增一阿含經卷44十不善品第48第4經。)
故此鉢多樹又稱吉祥樹,亦稱道樹、樹王(見增一阿含經卷23增上品第31第8經。) ,亦稱覺樹 (見中阿含經卷第204經。),通稱菩提樹。(見雜阿含經第370經、第604經、第1188經、第1189經、第1190經。)
註解6 :
文見中阿含經第204經。
註解7 :
佛陀在鹿野苑仙人住處,為五比丘三轉十二行四聖諦,告曰 :
此苦聖諦,本所未曾聞法,當正思惟時,生眼智明覺。此苦集、此苦滅、此苦滅道跡聖諦,本所未曾聞法,當正思惟時,生眼智明覺。
復次,苦聖諦智當復知,本所未曾聞法,當正思惟時,生眼智明覺。苦集聖諦已知當斷,本所未曾聞法,當正思惟時,生眼智明覺。復次,苦集滅、此苦滅聖諦已知當作證,本所未曾聞法,當正思惟時,生眼智明覺。復以,此苦滅道跡聖諦已知當修,本所未曾聞法,當正思惟時,生眼智明覺。
復次,苦聖諦已知,知已出,所未曾聞法,當正思惟時,生眼智明覺。復次,此苦集聖諦已知,已斷出,所未曾聞法,當正思惟時,生眼智明覺。復次,苦滅聖諦已知,已作證出,本所未曾聞法,當正思惟時,生眼智明覺。復次,苦滅道跡聖諦已知,已修出,本所未曾聞法,當正思惟時,生眼智明覺。
諸比丘,………我已於此四聖諦三轉十二行,生眼智明覺。故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聞法眾中,得出得脫,自證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爾時,世尊說是法時,尊者憍陳如及八萬諸天遠塵離垢,得法眼淨。(見雜阿含經第379經,另參考增一阿含經卷14高幢品第24之1第5經。)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
2019年1月1日 星期二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三十五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慧解脫(122)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二十九)之註解(六)
註解4(下) :
佛陀教授尊者摩訶迦旃延,謂 : 世人顛倒,依於二邊,若有若無。世人取諸境界,心便計著。迦旃延,若不受、不取、不住,不計於我,此苦生時生,滅時滅,於此不疑不惑,不由於他而能自知。是名正見,如來所說。
所以者何 ?
迦旃延,如實正觀世間集者,不生世間無見。如實正觀世間滅者,不生世間有見。迦旃延,如來離此二邊,說於中道 : 所謂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,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苦惱集。所謂此無故彼無,此滅故彼滅,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。(見,雜阿含第262經、第301經)
可見佛陀所謂中道不只八正道,還包含佛陀行於八正道,逆順觀察十二因緣法,其所見的緣起法 : 所謂此有故彼有,此起故彼起,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。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。(見,雜阿含第299經、第298經)
此中道乃為正見的引據,免於落入世人的斷見與常見,自陷六十二邪見網。(見長阿含經梵動經。)
如是,緣起法這中道係行於中道八正道,逆順觀察十二因緣法,於四聖諦與四法本(末)無間等,而自知自覺自證。即,思惟緣無明有行乃至純大苦聚集,此有故彼有,觀此苦、此苦集,觀諸行無常、苦、非我。思惟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,此無故彼無,觀此苦滅、此苦滅道跡,觀滅盡即涅槃。如是,知苦、修道、斷集、證滅,無常、苦、空、非我,正無間等,解脫貪、瞋、癡,寂靜涅槃。
四法本末 : 諸行無常,諸行苦,諸行無我,滅盡或寂靜涅槃。(見,增一阿含經卷18四意斷品第26之1第8經、第9經,增一阿含經卷23增上品第31第4經,增一阿含經卷36八難品第42之1第3經。)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三十四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慧解脫(121)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二十九)之註解(五)
註解4(上) :
佛陀這麼說 : 當知有二邊行,諸為道者所不當學。一曰著欲樂下賤業,凡人所為。二曰自煩自苦,非賢聖法,無義相應。捨此二邊,有取中道,成眼、成智、成就於定而得自在,趣智、趣覺、趣於涅槃,謂八正道,正見乃至正定。(見中阿含經第204經、第169經。)
佛陀在菩提樹下,行於八正道,正念、正智,逆順觀察十二因緣法,作是思惟 : ……何法無故行無 ? 何法滅故行滅 ?
即正思惟,如實無間等 :
無明無故行無,無明滅故行滅,行滅故識滅……..生滅故老病死憂悲惱苦滅,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。
佛陀作是念 : 我得古仙人道,古仙人跡,……古仙人從此跡去,我亦隨去,見故城邑、故王宮殿、園觀浴池…。今我得古仙人道,古仙人去處,我得隨去,謂八正道,正見乃至正定。我從此道見 : 老病死、老病死集、老病死滅、老病死滅道跡,見生、有、取、愛、受、觸、六入處、名色、識、行、行集、行滅、行滅道跡,我於此法自知自證,成等正覺。(見,雜阿含第287經、增一阿含經卷31力品第38之1第4經)
如是,八正道是賢聖戒、賢聖定、賢聖智慧、賢聖解脫等四法,亦是涅槃與解脫道,究竟無上正真之道。(見增一阿含經卷23增上品第31第8經)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三十三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慧解脫(120)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二十九)之註解(四)
註解3(下) :
尊者舍利弗白佛言 : 世尊,譬如國王有邊城,唯有一門,……人民入出皆從此門,若入若出,其守門者雖復不知人數多少,要知人民出入,唯從此門,更無他處。如是,我知過去…彼當來世…今現在諸佛如來應等正覺悉斷五蓋,惱心、令慧力羸、墮障礙品、不向涅槃者,住四念處,修七覺分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佛告尊者 : 如是,如是。(見雜阿含經第498經。)
所以說,四念處是唯一涅槃道。而所謂四念處,身身觀念處、受心法法觀念處,亦稱自處、自行處父母境界(見雜阿含經第617經)或自所行處父母境界(見雜阿含經第620經)。
佛陀所憶起之童年父王樹下,”離欲惡不善法,有覺有觀,離生喜樂”,係住四念處而得,故稱之 : 佛陀童年父王樹下之父母境界。
四念處、父母境界通稱一乘道(見雜阿含經第535經、第550經、第607經、第1189經)或一入道(見增一阿含經卷5一入道品第12第1經)。
佛陀成佛未久,於菩提樹下,作是念 : 有一乘道能淨眾生,度諸憂悲,滅除苦惱,得真如法,謂四念處。何等為四 ? 身身觀念處,受心法法觀念處。
爾時,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知佛心念,譬如力士屈伸臂頃,於梵天沒住於佛前,作是歎言 : 如是世尊 ! 如是善逝 ! (見雜阿含經第1189經)
可見四念處是佛、梵同道,四念處,例如安般念觀自身入息、出息,具足身受心法四觀念處,滿足七覺支,得諸明解脫,具體揭示個人之自主性與自知自證的解脫和涅槃道。其乃眾生各自之父母境界與共同理性,宣示亙古常設之自由大道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