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
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XⅣ)God bless “The People on Taiwan”!(七十六)

─「解放之德」是什麼?─

無畏施、施無畏(Abhayapradána)

正見就是正確的見解。

正志就是正當的心志

  正語就是正當的言詞。

正業就是正當的行為。

正命就是…………。

正精進就是………。

正念就是…………。

正定就是…………。

一位尼師在講堂如是解說「佛陀所說八正道」。

我問道:什麼是正確的見解或知見?

尼師回答:就是正確的見解。

套套邏輯、循環論證(Tautology)。解說、問與答,皆白費。

我起立說道:正見有四個項目。一、有施、有齋、有說。二、有善行、有惡行,有善、惡行果報。三、有此世、有他世,有父母、有眾生生。四、有阿羅漢善到、善向,有此世、他世自知作證具足住。(見中阿含第189經,另參考:中阿含第20經,增一阿含卷十二、三供養品第二十二、第六經,雜阿含71、123、784、785經)

這位尼師不到五分鐘,就講完八正道。然而,前面幾堂(每堂50分鐘)精心講解,「無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萬劫難遭遇,我今見聞得受持,願解如來真實義」(開經偈)。

八正道是佛陀所說、如來所說。「開經偈」是武則天說、非佛說。尼師如此敷衍佛說,為什麼?

自古以來,佛說衍生「胡說」,佛說八正道衍生「胡說八道」。「胡說」就不可信?「胡說八道」更不知所云?尼師有大漢沙文主義?刻意避開佛說,以免陷入「胡說」?

既然,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,能避開佛說?尤其是佛陀所說的「正見」?

佛陀據於「正見」,次第建立八正道。行於八正道,順逆觀十二因緣法,如實知見「苦、集、滅、道」,證無上正等正覺,成佛。(見雜阿含第287經)佛陀並以其證驗的八正道,建立解脫之道。

轉輪聖王據於正見,依次建立十善行。成就十善業,獲得七寶。並以十善行為正法,行解放之德,無畏施、施無畏,使得四天下人民,免於恐懼、免於匱乏。

正見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真相的正確知見。

宇宙人生並非始於或創設自佛陀、轉輪聖王。雖然如此,宇宙人生的真相,並非不可知。如實(正確)知見宇宙人生真相,才能勇於面對宇宙人生,才是大無畏者,無畏施、施無畏,乃至行解放之德、步上解脫之道,正見是啟點。

能不聞知佛陀、輪王的「正見」?



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11.25


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XⅣ)God bless “The People on Taiwan”!(七十五)

─「解放之德」是什麼?─

無畏施、施無畏(Abhayapradána)

轉輪聖王不欲遭受,「殺、盜、淫、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」等侵犯。據於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的忠恕之道,輪王不對他人,施以「殺、盜、淫」身三惡行及「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」口四惡行。

「不殺、不盜竊、不邪淫」身三善行,及「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、不綺語」口四善行,乃無畏施、施無畏。輪王奉此等善行、善業為正法。

輪王不獨善其身,己立立人、己達達人,進而將諸無畏施、施無畏等正法,推己及人,兼善天下,教化人民,使不殺、不盜竊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、不綺語。因此,輪王治理的四天下,人人皆得免於恐懼乃至於免於匱乏。

身三、口四諸惡行,源自貪、瞋、癡意三惡行。蓋意行主導身、口諸行,斷意三惡行,則身三、口四諸惡行不生不起。

然而,貪、瞋、癡的根本,就是無明。貪是無明,瞋是無明,癡也是無明

無明就是不清不楚,障蔽理性。

如何走出無明?

啟發理性,揭開理性的障蔽。

理性一旦啟發,揭開障蔽而自明,則產生正見。

正見,正確的因果概念,導引正志,無貪念、無恚念、無害念,正志導引正語,離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,及正業,離殺、盜、淫。

正見導引意三善行、口四善行及身三善行。

佛陀說道:「若起明為前相,生諸善法時,慚愧隨生,慚愧生已,能生正見,正見生已,起正志、正語。正業、正命、正方便、正念、正定。」(見雜阿含第749經)

正見是轉輪聖王十善行、十善業諸無畏施、施無畏的導引,亦是佛陀所說八正道的導引。

正見開發解放之德,舖設解脫之道。

什麼是正見?正見是什麼?



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11.25



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
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XⅣ)God bless “The People on Taiwan”!(七十四)

─「解放之德」是什麼?─

無畏施、施無畏(Abhayapradána)

佛陀一再提到轉輪聖王(Cakravarti)。

佛陀在過去世,有好幾輩子當上轉輪聖王。(見長阿含卷四、第一分遊行經第二之三,增一阿含卷八、安般品第十七、第五經,增一阿含卷十四、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一、第四經,中阿含第六十一經)

佛陀炫耀輝煌過去?

轉輪聖王擁有七寶,即金輪寶、神珠寶、白象寶、紺馬寶、玉女寶、主兵寶及居士寶,並且,王四天下,不以兵仗。

聖王與天帝釋提桓因、佛陀,同俱三十二大人相,而且,得與天帝釋共治三十三天。(見增一阿含卷八、安般品第十七、第五經)

聖王已超越天子而與天平!

所以,聖王的確值得一提再提。

但是,佛陀又說轉輪聖王不得四禪、四神足,不得四諦。由此因緣復墮惡趣。(見增一阿含卷十三、等法品第三十九、第八經)

轉輪聖王不但未究竟,而且,不如初聞佛法,入佛知見,證四不壞淨的初果須陀洹聖人!

佛陀還是認為,聖王值得大眾為其建塔廟供養。(見增一阿含卷十二、三供養品第二十二、第一經)

為什麼?

佛陀說道:

「比丘當知,轉輪聖王以法治化,終(自)不殺生,復教他人,使不殺生。自不盜竊,亦復教他人,使不盜竊。自不淫泆,復教他人,不行淫泆。自不妄語,亦復教他人,使不妄語。自不兩舌鬥亂彼此,亦復教他人,使不兩舌。自不妬嫉恚癡,亦復教他人,不習此法。自行正見,復教他人,使不邪見。

以此因緣,以此本末,使轉輪聖王,世人所應供養。」(同上)

總而言之,轉輪聖王,「自行十善法,亦復教他人,使行十善。」(見增一阿含卷二十二、等法品第三十九、第八經)

轉輪聖王,「自行十善,復教他人,使行十善」,以十善為正法,教化其人民乃至四天下行十善。因此,聖王是大解放者,行無畏施,施無畏,使得普天下人免於恐懼、免於匱乏。十善、十善業就是解放之德。

故而,佛陀一再提到轉輪聖王。


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11.18


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XⅣ)God bless “The People on Taiwan”!(七十三)

─「解放之德」是什麼?─

無畏施、施無畏(Abhayapradána)

佛陀的出家弟子,無論是否已入佛知見,證四不壞淨,成就無畏。不但要受持五戒,而且,比丘二百五十戒、比丘尼三百八十四戒,除「小小戒」的捨與否外,没有商量餘地。

出家人無畏施、施無畏,否則愧對在家眾的供養。

然而,佛陀的在家弟子,對於佛陀、佛法、僧眾產生堅定信仰,未能入佛知見,於四聖諦不解,未成就無畏。亦當隨信行、隨法行(見雜阿含第六十一經),勇於受持五戒。

佛陀如是鼓勵,說道:

「夫清信士之法,限戒有五。其中能持一戒、二戒、三戒、四戒乃至五戒,皆當持之。

當再三問能持者使持之。

若清信士犯一戒已,身壞命終生地獄中,若清信士奉持一戒,生善處天上,何況二、三、四、五。」

「若持一戒,餘封四戒。若受二戒,餘封三戒。若受三戒,餘封二戒。若受四戒,餘封一戒。若受五戒,當具足持之。」(見增一阿含卷二十、聲聞品第二十八、第一經)

而,飲酒是人天的共同喜好,獨樂樂、眾樂樂。因此,受持不飲酒戒者,面臨難卻的飲酒場合,得即時聲明「捨戒」,過後再持。如此,警惕自己,不飲酒過量。最後,完全戒酒。

無論如何,「戒」的觀念,提醒自己所有不為。尤其是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,回歸每個人皆是「道德主體」的思維。

佛陀是佛教的創始者,堅守「道德不能強制」、「每個人皆是道德主體」等原理,充分詮釋人類自古以來的共同理性。而此共同理性才是所有道德原理的原因(cause)。無論此「原因」是否另有來源。

免於恐懼、免於匱乏,乃無畏施、施無畏的核心價值。而免於恐懼、免於匱乏,可衡之於「忠恕之道」。故曰: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

凡此,皆據於人類的共同理性。解放之德能背離「免於恐懼、免於匱乏」的普遍理性?


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11.18


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
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XⅣ)God bless “The People on Taiwan”!(七十二)

─「解放之德」是什麼?─

無畏施、施無畏(Abhayapradána)

佛陀的父親真淨王(即淨飯王),並未以「朕即國家」、「朕即法律」的帝王權威,擇善固執,將佛陀所說優婆塞五戒及其戒相,制成法律,頒行天下。

當然,五戒,若殺生限定在殺人,飲酒限定在飲酒過量,衡於常識,此等行為本身屬於「性罪」(Malum in se),一般社會早已法有明文禁止,不待另行規範。

真淨王及印度當時各國國王,皆認為佛陀的權威,高於天上人間任何帝王。尤其,佛陀的優婆塞(男)、優婆夷(女)弟子,遍及六道眾生,諸天天人包括在內。何必另行制定法律,畫蛇添足。

即或如此,基於「道德不能強制」的共同理性,佛陀依循過去佛陀所建立的常規,即諸佛常法與說法漸次,以理性說服力、事實說服力,期勉在家、出家弟子,受持五戒,無畏施、施無畏,建立免於恐懼、免於匱乏的祥和社會。

茲舉佛陀一說法範例:

「佛漸為說法,示教利喜,施論、戒論、生天之論,欲為大患,不淨穢污,上漏為礙,出要為上。

時佛知福貴意,歡喜柔軟,無諸蓋纒,易可開化,如諸佛常法,即為福貴,說苦聖諦、苦集、苦滅、苦出要諦。

時福貴信心清淨,譬如淨潔白氎,易為受色,即於座上,遠塵離垢,諸法法眼生,見法得法,決定正位,不墮惡道,成就“無畏”。

而白佛言:

「我今歸依佛、歸依法、歸依僧。唯願如來,聽我於正法中,為優婆塞。

自今已後,盡壽不殺、不盜、不婬、不欺、不飲酒。

唯願世尊,聽我於正法中,為優婆塞。」
(見長阿含卷三、第一遊行經第二之二。另參考:長阿含卷二、第一遊行經第二之一,增一阿含卷九,慙愧品第十八、第四經,增一阿含卷十四、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一、第二經。)

「道德不能強制」,「無畏」始有真自由,無畏者才能無畏施、施無畏。



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11.11
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XⅣ)God bless “The People on Taiwan”!(七十一)

─「解放之德」是什麼?─

無畏施、施無畏(Abhayapradána)

佛陀曾特別到達首陀會天,探視阿那含聖人。這些聖人乃過去九十劫以來,毗婆尸佛、尸棄佛、毗舍婆佛、拘留孫佛、拘那含佛、迦葉佛及佛陀的弟子,皆稱諸佛為「我師」,「我從受化,故來生此」。

佛陀自承:「我所生處,無所不徧,唯除首陀會天。設生彼天,則不還此。」(以上參考長阿含卷一、第一分初大本緣經第一)

儘管佛陀受盡六道輪廻,就是不在首陀會天受生,否則,不得人身,不能成佛。

首陀會天的阿那含聖人,稱「不來」,不來人間受生,必在該天得其究竟。惟「不來」,指不來人間受生,而非不來人間教化。

首陀會天諸天人,有已證阿羅漢果未入滅,稱阿羅漢善到。有正向阿羅漢果證,稱阿羅漢善向。

故而,佛陀說道:「世有阿羅漢(或真人)善到善向,此世他世自知作證具足住。」(正見之一,見中阿含第20、189經,雜阿含第784、785經)

佛陀駐世時,其在家弟子若曠野長者、質多羅長者等,證阿那含果往生首陀會天。(見雜阿含第594、575、1033、1035、1037經)其出家弟子證阿那含果者,甚多,誠難以一一指出。

首陀會的天人,其壽命以「劫」計算。佛陀駐世時,九十劫前的阿那含聖人仍在,可見其壽命的長久。又四禪天屬三災不壞之處,没有成、住、壞、空的現象。故而,佛法有正、像、未乃至滅的現象,應是針對人間而言,佛法豈有滅的情事!

阿那含乃至阿羅漢皆受「自了漢」之譏,故而人間佛法的正、
像末乃至滅,皆無動於衷?

是嗎?佛陀的出家,乃受其示現「沙門」之啟發!

佛陀應娑婆世界主梵天王之請,為娑婆世界眾生說法(見雜阿含1189、1190經),佛法傳播於天上、人間。佛、法、僧、戒「四不壞淨」成為諸天天道。(見雜阿含第847~850經)

諸天天人天生預知未來的「天眼」,確知唯有證「四不壞淨」,得「須陀洹」果,始能免於下生惡趣。故受持五戒,使自己免於恐懼,他人亦得免於恐懼。(參考增一阿含卷二十三、增上品第三十一、第十經、卷二十四、善聚品第三十二、第六經)

人類没有天眼,不能預知未來。但是,為了自己得免於恐懼,他人亦得因此免於恐懼,持五戒即可步上「免於恐懼」的康莊大道。

惟,持五戒?誰有那麼大的權威,施設五戒!

我只服從自己,我是「道德主體」,我要「自由」!

那麼,就回到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的命題,此忠恕之道,乃自由的源頭,也是解放之德的來源。


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11.11

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
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XⅣ)God bless “The People on Taiwan”!(七十)

─「解放之德」是什麼?─

無畏施、施無畏(Abhayapradána)

學佛的人,持戒清淨,進而證佛、法、僧、戒「四不壞淨」,得初果「須陀洹」,不入惡趣。此初果聖人等同入地菩薩,登菩薩十地的第一地。而此菩薩無下墯惡趣恐懼,成就大無畏精神,成為真正的道德主體(moral subject),能於長劫的菩薩願行,不畏懼任何困難、障礙,愈挫愈勇,無畏施、施無畏,釋出解放之德,並完成個人終極目的,究竟解脫,證得無上正等正覺。

現今忉利天主釋提桓因(天帝釋,俗稱玉皇大帝),最初聽聞佛陀說法,即得「法眼淨」,證「四不壞淨,得須陀洹果,三自歸後,受持五戒,並期待佛陀記其得二果「斯陀含」。(見長阿含卷十、第二分釋提桓因問經第十,中阿含第134經,即卷三十三、大品釋問經第十八)

天帝釋仍以持戒,無畏施、施無畏,作為薄淫、怒、癡的有效手段。

首陀會天諸天人,皆是斷五下分結的三果阿那含聖人。首陀會天即五不還天,乃色界四禪天的無熱天、無煩天、善現天、善見天及阿迦尼吒天,通稱淨居天。

阿迦尼吒天稱色界頂,其天王摩醯首羅,稱大自在,遊十方世界而大無畏、大自在,散發戒香,無畏施、施無畏普及十方,乃善到阿羅漢也。

佛陀未出家前,即受此淨居天人示現「沙門」的啟示,發大無畏心而出家。(參考長阿含卷一第一分初大本緣經第一)

解脫之道,戒香瀰漫,

解放之德,能不飄香?


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11.04
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XⅣ)God bless “The People on Taiwan”!(六十九)

─「解放之德」是什麼?─

無畏施、施無畏(Abhayapradána)

佛陀聲聞弟子中、神通第一,大目揵連提到,佛陀將布施分成兩大類,即財施和法施,而持戒、持五戒屬於法施。受持五戒可稱五大布施。大目揵連認為佛陀的在家弟子(廣義學佛者、學佛的人),應該受持五戒,作為終身修行的要項。(見增一阿含卷二十、聲聞品第二十八第一經)

故而,持戒、持五戒,是無畏施、施無畏,也是法施。諸無產階級的人,錢財有所不便。諸資產階級的人,錢財有所不捨,無妨考慮持五戒的法施功能。學佛的人,做善事經常掛在嘴巴,樂善好施,但是,無論做多少善事、口碑廣傳,或,自許修行多高深,自信這輩子可以成佛,是否自問,家人、週遭的人,免於恐懼嗎?

持五戒,不殺生、不盜偷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,無畏施、法施,皆屬「不作為、無為」,乃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,彰顯「無為之德」。若「持戒清淨」,此「無為之德」更能散發順風香、逆風亦香的戒香,歷久不散,留芳萬世。(見增一阿含卷十三、地主品第二十三、第五經,雜阿含第1073經)

戒香,無為之德,何止令人免於恐懼,乃祥和社會的發端。諸撐著「解放」大旗的「大有為者」,能無視此「無為之德」,其對於「解放」、「解放之德」的積極意義?

尤其,若能在此「持戒清淨」的基礎,念佛、念法、念僧,對於佛、法、僧、戒,不生疑惑,得「法眼淨」,證「四不壞淨」(見雜阿含第847~850經),得「須陀洹」果,「七有天人往生,究竟苦邊,不墮惡趣」(見雜阿含第815、844、845經)

所謂「七有天人往生,究竟苦邊,不墮惡趣」,即,學佛的人證須陀洹果,下輩子生四天王天,然後依次忉利天、夜摩天、兜率天、化樂天、他化自在天,然後下生為人,成阿羅漢或成佛(依其發願),不再受生,永遠脫離輪廻之苦。而且,其轉世情況不超過七次。

得須陀洹的人,不會下生「地獄、惡鬼、畜牲乃至阿修羅」等惡趣,永遠脫離恐懼,可稱大無畏者。故而,其無畏施、施無畏,堪稱大無畏施。

「解放之德」應該不能障礙「解脫之道」,而是解脫之道的基礎。

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11.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