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月28日 星期六

火車勾甘蔗(結論Ⅲ) 黃金時代的結束(五)

滿洲人入侵並佔領漢地,殖民漢人的初期,強制漢人:(一)男性薙髮結辮。(二)女性不得纒足。引起漢人普遍抗拒。

「吾其被髮左衽矣!」

故而,漢人誓言:頭可斷,髮不可剃!

百萬人頭落地,滿洲人仍不手軟!

漢人為了護髮,恪遵孔子的教誨,寧「殺身成仁」「舍生取義」,壯烈犠牲!

儒家就是漢人的精神堡壘和道德來源!

滿洲人執行「女性不得纒足」的禁令,虎頭蛇尾,而且,還同流合污,並與君同樂,滿洲貴族女性亦纒足!

為什麼?

滿洲人讓歩?願意和明朝的達官貴人妥協?交換「男性薙髮結辮」?

而且,為了保證「履行承諾」,滿洲貴族女性亦纒足!

不,滿洲人逮到明朝達官貴人(統治階級)的小辮子。未薙髮結辮,那來小辮子?

的確,滿洲人發現「女性纒足」是大漢權貴(明朝達官貴人)的鴉片。

掌控鴉片,就完全掌控漢人權貴豪門,一旦這些統治階級落入掌握,殖民漢人就在掌握中!

的確,這羣以「女性纒足」作為「正」字標記的富貴豪門,也是明朝權貴和歷朝歷代權貴後裔共構的統治階級和利益共同體。因此,准許「女性纒足」,享受權力的鴉片,隨即「薙髮結辮」,歸順滿洲清國,並願效犬馬之勞!大漢、大明錦繡河山瞬間落入滿洲人的口袋!

這羣大明遺臣、歷代權貴後裔,在大清朝廷,不敢「稱臣」,甚至「微臣」都啍不出口!尤其,
馬蹄袖口垂地,成何體統!
就是為了保有「女性纏足」──權力的鴉片!
「唯女人與小人為難養也!」

他們不就是孔子的門徒?知書達禮,以「儒學」作晉身階。不知孔老夫子的告誡!

「女性纒足」,限制女性行動,走路全靠「足跟」,居家行動婢女隨時扶持,出門奴僕抬轎、婢女隨側。的確「難養」,亦,唯有富貴豪門才養得起!更使得「輕移蓮歩」的女性,尊貴非凡!

成羣奴、婢來自何方?自願來分享豪門的榮耀?出於買賣?出於強制?減輕平民、農家的負擔?又誰造成平民、農家的貧困?不是一系列的惡性循環?

任何「尊貴」能補償人的行動自由和人性尊嚴?

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
「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,吾亦欲無加諸人。」(論語‧公冶長)

「女性纒足」,絶對不是「柔勝剛,弱勝強」(老子第三十六章)而是生理機能的永遠殘害和人性尊嚴的凌虐以及價值觀的扭曲!

讀書人能不「每日三省吾身」(論語‧學而)?

早已麻木不仁!不是見樹不見林或見林不見樹!欺師滅祖莫此為甚!

孔子講仁道,也只講仁道!「女性纒足」就是不仁。孔門弟子嗜好「女性纒足」,「拿著紅旗反紅旗」!砸孔門的招牌!令人質疑:

起死回生的儒學,是否真的是儒家之學?!

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01.28

2012年1月24日 星期二

火車勾甘蔗 (結論. III ) 黃金時代的結束 (四)

父母將親生女兒,從幼兒期開始,雙足纏布。期望寶貝女兒,長大後,得穿上「三寸金蓮」,烙印富貴豪門的「正」字標記。

穿上三寸金蓮表演「飛昇」?讓全世界芭蕾舞者目瞪口呆?

富貴豪門不做娛人之事!但,呼奴喚婢過一生。一旦「飛昇」后座,天下盡在腳底下,豈凡夫俗子仰望所及!

「神雖王,不善也!」(莊子養生主)

良駒一經「伯樂」相上,釘上「馬蹄」,嚴加訓練,以俟帝王將帥敷座!唯等不及「供坐騎」,良駒寶馬存活已不過半!(參考莊子馬蹄)

富貴豪門精心呵護寶貝女兒,豈容類比伯樂善於訓練良駒 ! 但是, 對於天性的殘害,女性的纏足甚於良駒釘上馬蹄, 何止十百千倍 !

聖王、聖人不見纏足的「不仁」- 不人道!

認為純屬家務事,不涉公德?

合乎禮制?

孔子夢周公,為何事?何以不堪疲累?(參考論語述而)

孔子五十一歲,問禮於李聃(老子),不問「纏足」合不合乎禮制?

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(論語顏淵、衛靈公),知天命後,終於說出:「唯女人與小人為難養!」

「女人與小人」的稱呼,出自聖人之口,似有責怪的涵意?但過不在「女人與小人」,而在「不仁」的養者(種下惡因的人)。

無論「女性纏足」和「男性去勢」合不合乎禮制,但孔子絕對不認同,應無疑義!

女性為何纏足?

效法「妲己」?不涉嫦娥奔月?

若將「妲己」和「嫦娥」去除神話成分,兩者皆是絕世美人和帝王伴侶。但是,妲己早已被纏足,且穿上三吋金蓮!因此,妲己的三吋金蓮純屬「炮製」,並非「原型」(Archetype)。

「嫦娥奔月」應是嫦娥離家奔尋后羿而不歸。「奔月」只是遮蓋事實的神話化。因此,女性應守家室,不宜行動自如,單獨出門,乃男性社會的共識!

限制女性行動,應是纏足的原始動機,並由帝王之家帶頭示範!

擁有絕對權力的帝王,為限制妻室的行動,策士獻計,「纏足」乃問世。

帝王擁有絕對權力,以天下為其狩獵園林,經年累月離家追逐獵物,但妻妾成群,男奴女婢隨伺,必須有完全可靠者,為其監視、管理。因此,策士再獻一計,去勢的男性即出爐,入宮稱宦官或太監。

因此,女性纏足和男性去勢,無關「妲己」,而是「嫦娥奔月」的補救措施!

周朝分封諸侯、貴族建國的封建制度,雖出自聖王、聖人的仁德,但不仁的「女性纏足」和「男性去勢」不廢除。即使國協式的封建制度,諸侯、貴族擁有相當自主權,在「禮制」規範下,呈現自律秩序,但仍難免脫序、瓦解!

封建體系的共主(天子)-帝王之家帶頭將女兒纏足,養得起奴、婢的諸侯、貴族,能不效仿?甚至擁有祿田(恒產)的士、大夫能不動心,以標榜「權貴」的歸屬?

因此,即此「女性纏足」的同好,統治階級成形。其利益共同區分貴賤,封建社會亦建立。故而,黃金時代的結束,雖然周朝的封建制度完全瓦解,但封建社會穩固崛起!儒家竟然肩負其道德重建的責任?

經過焚書坑儒的浩劫,起死回生的儒家,是不是儒家?能負起道德重建的大任?
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


Alex Pan TheWalker

2012. 01. 24

2012年1月22日 星期日

火車勾甘蔗 (結論. III ) 黃金時代的結束 (三)

孟子以「天與之,民與之;天受之,民受之」,詮釋「堯舜禪讓」的內涵。明確指出「天與民」才是主權者,「上天與人民」才是政治權力的來源,堯、舜乃至禹有其仁德,值得「上天與人民」託付權力。而「天視自我民視,天聽自我民聽。」上天聽取人民的意見,賦與人民自主權,人民就是政治社會,唯一主權者。

「禪讓制度」本身,即是「主權者授與政治權力」的機制,亦是「統治基於同意」原理的表達。相較於英國1688年的光榮革命,英國國會決議迎回威廉國王重登王位,亦是「統治基於同意」原理的表達。英國雖有君王,確是不折不扣的民主國家。故而,洛克說道:「英國人民,基於公正與自然權利的愛好,而以其(國會)決議,保存此德。」(John Locke, 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, The Preface)

自然權利是主權者(人民)的天賦。孟子強調人人要有恒心,而平民百姓「有恒產則有恒心」。剝奪自然權利、剝奪人民的恒產,皆是道德不能,兩者皆俱不可剝奪性,故而同屬天賦。

英國國會是英國政治體制的常設機制。然而,禪讓制度早已因夏朝的「家天下」而廢除。但是「統治基於同意原理」並不因此消滅。

堯舜禪讓乃至周朝分封諸侯建國的封建制度,其統治機制皆是一元化,雖然統治者皆基於仁德。但統治機制的一元化-「絕對權力,絕對腐化」,古今皆然。洛克指出,「虛妄野心、邪惡欲念腐化人心,致曲解真正權力與榮譽」,黃金時代即告結束,故而,以仁德為基礎的禪讓制度和國協式的封建制度,一旦仁德受腐化,當然,制度瓦解,黃金時代消逝。

孔子指出:「唯女人與小人為難養也!」(論語陽貨)士、大夫、貴族、諸侯、天子同好豢養,從小纏足的女性,與奴、婢(小人)。尤其天子好養從小去勢的男性奴僕,其結果何止「近之則不孫,遠之則怨。」(同上)

「纏足」「去勢」已傷害人的生理機能,加上陪葬!何其「不仁」,士、大夫以上統治階級,皆以「不仁」為同好。「仁德」早已不存!故而,孔子所嚮往的機械論宇宙觀,其所呈現的國協式封建制度,早已瓦解,一如天體秩序,一旦物質失去「萬有引力」,能不解體。

但是孔子「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」(論語憲問),倡仁道,恢復周朝禮制。孟子以恢復「耕者九一」,使得平民「有恒產而有恒心」,倡「王道」。同歸「大同世界」!其苦心孤詣可見!

的確,周朝呈現兩個黃金時代,西周是「政治」的黃金時代,東周是「思想」的黃金時代。而這兩個黃金時代,隨著秦始皇消滅六國,一去不復返。但是,禪讓制度與大英國協式的「分封制度」,其光輝照耀,至今不滅,堪為人類的共同珍貴遺產!


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

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 01. 22

2012年1月19日 星期四

火車勾甘蔗(結論III) 黃金時代的結束(二)

孔子很少談功名「利」祿,只談「天命」與「仁道」。故謂:「子罕言利,與命,與仁。」(論語‧子罕)

孟子避談功「利」,只談「仁義」。故曰:「王何必曰利?亦有仁義而已矣。」(孟子‧梁惠王上)

孔子、孟子不把「利」當作談論主題。因此,「權利」(Rights)、權力(Power)乃至其相對的義務(Obligation)、責任(Duty)就不在談論範圍。

孔孟的仁德思想,源自堯舜的「唯天為大」的自然神論,俱理性的一神論(Mono-Theism)特色。

基督教舊約聖經亦顯現唯一神論。而此聖經出自希伯萊人手筆,希伯萊文並無「權
利」一詞。現代猶太人所稱權利(a right; Z’Khut)原意指純潔(purity)、德性(virtue)、無邪(innocence),用於接受恩惠(benefit),不含權利的意涵。(See, Will Durant, The story of Philosophy, p.315)孟子所稱「天爵」(孟子‧告子上)亦有此意旨。

孔、孟不談權利,並非特例。

孔子嘆聖王不出。謂:「鳳鳥不至,河不出圖,吾已矣夫!」(論語‧子罕)孟子論及五百年必有聖人出(參考孟子‧盡心下)猶太教(Judaism)期待救世主(Messiah)。聖王、聖人與救世主,不立於上天或上帝的地位,亦代表上天或上帝的權威。其本身內涵德性與恩典。受者不可能對其作「權力」想,唯作「權力」來源想。

因此,孔子、孟子或猶太人不會研擬一套限制聖人、聖王或救世主權力的辦法。更遑論建立一節制和督促其權力行使的辦法。

烈日當空,即使不請出后羿大神,將太陽一分為二、為三、為四……。但古人會撑起傘、
樹蔭下乘涼。現代人就進屋內,開電風扇、開冷氣。

太陽的德性與功能不下於聖人、聖王、救世主,所以,黃金時代不操之於聖王和救世主,而操之於凡夫俗子。

孔子欲恢復周朝國協式的封建體制,要求統治階級遵守禮制,修養德性,完全正確。因為現代人嚴求公眾人物的品德涵養,幾近吹毛求疵。而且,統治階級的德性,一直是西方共和主義(Republicanism)的要素。

孔子、孟子站在被統治者的立場,不主張自己和被統治者的權利?為什麼孔子、孟子不踢出「臨門一腳」,尤其,孔子、孟子正處於「空前絶後」的黃金時代──言論、講學等自由。
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01.19

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

火車勾甘蔗(結論Ⅲ) 黃金時代的結束(一)

「黃金時代-“虛妄野心、邪惡慾念腐化人心,致而曲解真正權力與榮譽之前”,(所有人)較具德性。因此,統治者較賢明,劣民亦較少。
且,一方面,統治者不伸張特權壓迫人民。因之,另一方面,人民對於特權無所爭論,不必減弱或限制執政者的權力。
如此,統治者與人民之間,對於統治與政府諸事,無所爭執。」
(John Locke, Second Treatise of Government, §. 111)
洛克(John Locke, 1632-1704)上述所稱的黃金時代,不指處於自然狀態(State of Nature)的人類社會,而指人民締結社會契約(social contract)而建立政府,其某階段的政治社會或公民社會(political society or civil society)。
鑒於個人執行自然法的偏頗與失當,因此,人民互相同意、和平締結社會契約,結束自然狀態,建立政府,以保障所有人的自然權利。
人民依社會契約,移轉其執行自然法權利給予政府,但是完整保留其生命、自由與財產等自然權利。故而,自然權利不可移轉、不可剝奪。
政府的權力來自人民的託付。人民可解除與撤銷此等權力的信託關係。而政府執行此等信託權力,其目的在保障所有人的自然權利。政府只是手段而非目的。
故而,源自人民的授權與不逾越授權範圍的權力,才是真正權力。忠於此權力行使的目的與達成權力行使目的,始有榮譽可言。這就是洛克所稱黃金時代的衡準。
洛克重視法治(Rule of Law),不標榜德治(Rule by virtue),因此,在統治者認清真正權力與榮譽的前提下,並在善意的推定下,「統治者與人民之間,對於統治與政府之事,無所爭執。」「不必減弱或限制執政者的權力。」此政治社會仍處於黃金時代。
「於未來時期,當野心與淫樂導致權力緊抓不捨與無限增加,而不作正當用途。且,加上媚佞之言唆使君王區別與分離其人民的利益,人民乃發覺必要較仔細檢驗政府的來源與權力,並研擬限制權力無節制的辦法,與防止權力的濫用,蓋此權力乃人民僅為其利益而委託他人,然,發覺竟而用來傷害他們。」(Ibid.)
人民發現託付政府的權力,原本用來保護人民的自然權利,竟然,用來傷害人民的自然權利!
黃金時代已結束,孔子所謂天下無道已呈現,(見論語季氏),如何因應?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01.17

2012年1月15日 星期日

火車勾甘蔗 (結論. II ) 孔子的機械論宇宙觀 (五)

「昔者文王之治歧也,耕者九一,仕者世祿。」(孟子梁惠王下)

孟子指出,周文王(西伯姬昌)治理西岐時代,每戶農家領有一百畝私田,耕作五穀。農舍五畝地,周圍種桑,養蠶、養雞、養豬。如此,五十歲長者穿絲綢,天涼不受凍。七十歲老者,有肉吃,長夜不覺飢餓。而八戶農家共同出力,耕作一百畝公田。私田收成歸每戶農家,公田收成歸公家,無論豐收或歉收。這就是助而不稅的九一「井田制」。

因此,天下老者皆率家人到西岐耕作,家家衣食豐足,養老送終無憾。孟子稱此乃王道之始。(孟子梁惠王上)

而且,文王施行「世祿制」,凡到西岐任職的官員,告老退休,除職位不由子孫接替外,其奉祿由子孫世世代代享有,因此,賢能俊傑樂於來到西岐任職,若姜太公即從東海來西岐養老,並以其賢能才智,受文王重用。爾後輔佐武王克紂,封於呂,兒子亦受周公封於齊。(參考孟子盡心上)

故而,孟子談王道,乃以文王治西岐的「仁政」為版本。

耕者的九一井田制與士大夫的世祿制,仍沿用於周朝的封建體制,亦為封建社會的庶民生活基礎,農夫因井田制而有恒產,讀書人因世祿制而有恒產,「有恆產者有恆心」(孟子滕文公上)孝悌行於鄉里,民間安和樂利。

孔子時代,世祿制仍存在,是讀書人的出路所在。故而,孔子鼓勵學生:「學也,祿在其中矣!」(論語、衛靈公)但是,「井田制」已遭破壞,故說:「耕也,餒在其中矣!」(同上)但勉勵學生:「君子謀道不謀食。….君子憂道不憂貧。」(同上)

此「安貧樂道」精神,孟子亦以「無恆產而有恆心者,惟士為能。」(孟子梁惠王上),延續儒家傳統。

究竟,孔子、孟子皆不忍見封建社會的不平等現象,謂:「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貧而患不安。」(論語季氏)尤其,農民瀕臨挨餓受凍!

孔子訴諸「封建制度」的恢復,而揭示「仁德」乃西周封建制度的基礎,孟子訴求「文王仁政」的恢復,王道始有立足點。而兩人的交集就在:恢復助而不稅的九一井田制與個人避開世祿制.

孔、孟的最高指導原則可見於:
「仲尼祖述堯舜,憲章文武,….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,道並行而不相悖。小德川流,大德敦化。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。」(中庸第三十一章)

孔子的機械論宇宙觀 ,立基於自然神論,可見一斑。


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
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 01. 15

2012年1月13日 星期五

火車勾甘蔗 (結論. II ) 孔子的機械論宇宙觀 (四)

周武王、周公旦基於「王朝可以更代,宗祀不能滅絕」,故而,分封王族土地,供其建國,以「興滅國,繼絕世。」家、家族的價值與基礎,完整保留。因此,孔子沒有亡國、滅族的感受。

在「封建制度」的規範下,天子與諸侯、貴族,以「禮」為制約。孔子認為此封建制度內涵「仁德」?

孔子以其機械論宇宙觀-「為政以德。譬如北辰,居其所,而眾星共之。」-「無為而治」,表達其對於內涵仁德的封建制度,其認同與肯定?「仁德」就是「萬有引力」?「禮」就是「秩序」?

但是,在此「封建制度」下,身分、階級世襲且分明,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已區分嚴明,封建社會已形成。孔子接受封建社會?

孔子三歲喪父,母親非正室,同父異母的長兄是「嫡長子」,孔子沒有任何繼承權。而孔子由其母親單獨扶養,在單親家庭成長。年少,幫人看羊、做雜事。年長,幫人管帳、管倉儲,做小吏使。故而,孔子不禁說道:「吾少也賤,故多能鄙事。」(論語子罕)
孔子不認為自己是封建社會的被壓迫者,仍以恢復「封建制度」為其天命?

「天下有道,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。….天下有道,則政不在大夫。天下有道,則庶人不議。」(論語季氏)

孔子的「身分」,介於大夫與庶民間,既肯定封建制度,又接受封建社會,為什麼?


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

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 01. 13

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

火車勾甘蔗(結論.II) 孔子的機械論宇宙觀(三)

詩云:「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。

率土之濱,莫非王臣。」(孟子萬章上)

周朝初創,周武王及攝政王周公旦,分別以「天子」名義,將王畿以外土地,分封給王室成員、王族及功臣,共71位受頒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不等爵位的諸侯。諸侯又分封土地給貴族。如此諸侯、貴族在其「封邑」,建立「封國」及軍隊。屏障王室,鞏固周天子的「天下共主」地位。

周朝領域,從西岐,進而山西、河南、河北、山東到海濱,共建立大小不等1800國。可謂:「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。率土之濱,莫非王臣。」

諸侯及貴族在其領域,擁有自主權。諸侯對於「周天子」負擔三項義務:即,一、定期進貢。二、五年一次回朝廷述職。三、帶領軍隊,隨天子征伐。除此之外,封地資源及收益,全歸諸侯及貴族。

封建初期,諸侯的軍隊,受制於天子派駐的內臣。春秋以後,諸侯完全掌握軍隊。故而,孔子說道:「天下有道,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。天下無道,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。」(論語季氏)

天子與諸侯、貴族間,其制約乃「禮」。

因此,周朝的封建制度,形同現在的「大英國協」(The British Commonwealth),既非中央集權,亦非地方分權,乃一以仁為基礎的道德體系。孔子對此封建制度,如此期許?「為政以德。譬如北辰,居其所,而眾星共之。」

此封建制度,脫離不了帝制(Monarchy)及貴族政治(Aristocracy)!

人的貴賤,不在身分,而在「仁德」。

故謂:「人而不仁,如禮何?人而不仁,如樂何?」

但是,孔子是殷商王室後裔,沒有亡國的感受?尤其,被殖民的感受?

周初兩次封建,分封王族。乃基於「王朝可以更代,宗祀不能滅絕。」因此,「興滅國,繼絕世」,分封黃帝、堯、舜、禹、商紂王族後裔,使其建國。

紂王兒子武庚,原分封於商舊地。經平定其反抗後,被分為宋、衛兩國。故而,殷商沒有亡國之事。

孔子先祖是商紂王室成員,爾後,仍為宋國公爵。其第六代祖為宋國大夫,第五代祖避難魯國。孔子父親亦為魯國大夫。孔子為庶子,沒有繼承權,但沒有不平等的感受,仍然認同封建制度,為什麼?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01.11
附記:
現在台灣出生嬰兒,其姓氏由「抽籤」決定!
所羅門王(King Solomon)不禁搖頭!
這些小祖宗(無論女性、男性),年年隨父母慶祝「煮父母」節,「煮父母」何其印象深刻!
到了十八歲,小祖宗們可以選擇從父姓從母姓,一個小家庭既然有兩個姓氏!就親自「煮父母」
我要選自己的姓!
我不要何任姓!
台灣的未來,操之這些小祖宗!
「王朝可以更代,宗祀不能滅絕。」
「興滅國,繼絕世。」
中國國民黨,能說什麼?
台灣民進黨,能不樂見!
「天何言哉!四姓(父、母、子、女或兄弟姊妹)行焉,百氏生焉,天何言哉!」
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01.11

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

火車勾甘蔗(結論.II) 孔子的機械論宇宙觀(二)

「北辰」,北極星(North Polar Star),最靠近北天極的恒星。因為永遠處在天際極北的位置,成為航海的指標,旅途的指引。孔子周遊列國,當然認識北辰的功能。
「北辰」處在天體極北的位置,如同處在天體的中樞,形成眾星環護拱照的場域。
為什麼「北辰」能夠讓眾星產生如此的向心力?
孔子發現「萬有引力」?
不,孔子發現「仁德」的親和力和攝服力─向心力。
故而,孔子說道:「為政以德。譬如北辰,居其所,而眾星共之。」
北辰和眾星拱照所構成的天體秩序,是自律、自主、相輔、相成的秩序。就如同太陽和地球等九大行星,構成一自律、自主、相輔、相成的秩序。
以太陽為中心的太陽系秩序,其原動力是「萬有引力」。而以北辰為中樞的天體秩序,其原動力是「仁德」。前者是自然因果律,後者是智性因果律,兩者同是機械論宇宙觀。自然神論認為上帝是第一因,孔子亦如是。認為個人的目的自主,孔子亦如是!
「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」的政治,亦稱「無為而治」。故而,孔子說道:「無為而治者,其舜也與!夫何為哉?恭己正南面而已矣。」(論語衛靈公)
「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」,和「舜恭己正南面」,都是「無為而治」,都是行仁。故而,皆是為政以德。舜的仁德是從「孝弟」紮根,而「孝弟」是舜的天性,故而,孔子說道:「孝弟也者,其為仁之本與。」(論語學而)孝弟是仁的根本。
孝弟行於家庭,家齊。齊家,家庭和樂,也就是「為政以德」,故而孔子引「書經」說法,謂:「書云:孝乎,惟孝友于兄弟」施於有政,是亦為政,奚其為為政?(論語為政)
齊家就是「為政以德,不是求官、做官、舒展抱負,才算從政!
「家」是每個家庭成員的「家」。每個成員都是獨立個體,父母慈愛,子女孝順,兄姊友愛弟妹,弟妹恭敬兄姊,「孝弟」就是家庭的向心力,是智性的「萬有引力」,使得家庭和樂,秩序井然。
家長是家庭的靈魂?妻子那是情慾!未成年子女不是情緒!那來身軀充當靈魂的工具?故而,孔子完全摒棄有機體論的宇宙觀,不持有機體論的社會秩序。
孔子的機械論宇宙觀,從「北辰的眾星共之」、「舜的恭己正南面」,到家的孝弟,談的就是「仁」。
故謂:「人而不仁,如礼何?如樂何?」(論語八佾)「唯仁者,能好人,能惡人。」(論語里仁)
孔子如何看待周朝的封建制度─封土建國─分封土地,給予諸侯建國?
封建制度不是侵略性的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?
諸侯建國以屏障中央王室─「譬如北辰,居其所,而眾星共之。」無為而治能存在於封建制度?
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 2012.01.07

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

火車勾甘蔗(結論.Ⅱ) 孔子的機械論宇宙觀(一).

「為政以德。譬如北辰,居其所,而眾星共之。」(論語為政)

書云:「孝乎,惟孝友于兄弟。施於有政,是亦為政,奚其為為政?」(同上)


迪卡兒(Rene’ Descartes)謂:「予余物體及運動,余將構建宇宙。」表現其自然神論者的機械論宇宙觀。
但是整個機械論宇宙觀,直到牛頓((Issac Newton)發現「萬有引力」(Gravity),其理論體系始完備。
而此機械論宇宙觀的建立,由哥白尼(Nicolaus Copernicus)的地球繞日說,首開其先,凱卜洛(Johann Kepler)以天體運行三大定律,繼其後。伽利略(G. Gaileo)自比薩斜塔的實驗,證實重力加速度原理,天體運行的輪廓已呈現。
牛頓繼哥白尼、凱卜洛、伽利略而建立機械論宇宙觀,推翻亞里斯多德所建立的有機體宇宙觀。有機體社會秩序觀亦因之失其立足處。一個自律自主的社會秩序乃至個人目的自主的道德秩序,因而逐步建立。
柏拉圖(Plato)的「共和國」或「論公正」,書中格勞孔(Glaucon)引述腓尼基神話(Phoenician Tale),認為人分為金、銀、銅、鐵四等級。金級之人司統御領導,銀級之人任幕僚,銅、鐵之人充當農夫和工匠。而所謂公正乃各取所需、各盡所能,與「每個人應僅從事一種工作,此一工作乃其人本性最適合者。」
因此,柏拉圖理想國的社會秩序,乃階級固定、職務亦終身固定的有機體社會秩序。
亞里斯多德沿襲「共和國」的有機體社會秩序觀念。認為人由靈魂和身軀合組而成。靈魂乃統治者,身軀是其臣屬。主人與奴隷即此關係。
靈魂統治身軀,另外智能(Intellect)統治慾望(Appetite),心靈(Mind)與理性(Ration)統治情緒(Passion)。
靈魂以專制式(Despotical)統治身軀,智能以改善式(Constitutional)統治慾望,心靈與理性以改善式和忠誠式(Royal)統治情緒。
主人對於奴隸的統治乃專制式,男人對於妻子的統治乃改善式,父親對於未成年子女的統治乃忠誠式。奴隸喻身軀,妻子喻慾望,未成年子女乃情緒,而男人乃靈魂。
家庭乃應男人需要而建立的自然結社。男性長者乃一家之主,其成員為妻子、未成年子女。妻子和未成年子女皆是自由人。唯奴隸乃主人的所有,不屬家庭成員,乃主人的行動工具(Instrument of action)與財產。
個人由家庭進而村落,其最終目的乃國家。國家由國王統治。國家乃個人的究極因(Final Cause)和目的(End),乃一自足自滿與至為完整的形式(Self-Sufficing and Best Form)。
個人的目的在國家,國家始為個人本性的完成。
個人的生存以國家的存在為條件,個人的本性於整體國家始能發現。
﹝以上參考:潘明正撰,人權之法理基礎,頁九十三,二十二,十九~二十。)
孔子在「大學之道」揭示「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的漸次。認為「自天子以至於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為本。」(見大學章句,經一章、大學之道)
但修身是個人仁德的完成,如此,以完成個人修身為先決條件,進而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。天子如此,庶人亦如此,故而,孔子不持有機論的社會秩序乃至有機論的宇宙觀。
孔子持「目的自主的機械論宇宙觀」?
(取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01.04

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

火車勾甘蔗(結論I) 主權在民是王道─「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。」(下之三)

堯舜的禪讓政治,依「天與之,民與之」與「天受之,民受之」等原理而完成,展示「主權在民」的「王道」。故謂:「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,選賢與能。」

此「大道」,亦顯現堯舜的仁德。而堯舜的仁德,出自本性,並無他人啟發之事。(見孟子‧盡心上‧盡心下)若有任何啟發,亦源自天道,故謂:「唯天為大,唯堯則之。」(見論語‧泰伯,孟子‧滕文公上)蓋上天有好生之德,啟發堯舜、孔子乃至孟子的仁德本性,並同俱樸素的自然神論特色。

故而,天道、大道、王道、仁德乃至聖人之道,皆同一、無異。儒家稱之為道統。

天道之行,每五百年有聖人出。鳳凰出現,黃河澄清,龍馬負圖而出,諸瑞相相應。故而孔子有「鳳鳥不至,河不出圖,吾已矣夫!」的浩歎!(論語‧子罕)將後續無人?

孟子敍述此「聖人之道」的傳遞,故謂:
「由堯舜至於湯,五百有餘歲,若禹、皐陶則見而知之,若湯則聞而知之。」
「由湯至於文王,五百有餘歲,若伊尹、萊朱則見而知之,若文王則聞而知之。」
「由文王至於孔子,五百有餘歲,若太公望、散宜生則見而知之,若孔子則聞而知之。」(孟子‧盡心下)

堯舜兩聖人,遵行天道,立王道,施行仁政,建立聖人之道。而此「聖人之道」的傳遞,有親見聖人之道,受其啟發而行仁政者。有聽聞聖人之道,受其啟發而行仁政者。五百年又聖人出,聖賢接續,承先啟後,傳承此聖人之道。

堯舜以來,商湯、文王、孔子乃應天道而出的聖人,故而「聖人之道」不絶於後。

「由孔子而至今,百有餘歲,去聖人之世,若此其未遠也,近聖人之居,若此其甚也!然而無有乎爾!則亦無有乎爾。」(同上)

孟子距孔子有一百多年,孔門弟子親見孔子,受其啟發者,皆先後辭世,至孟子之世,已没有人親受孔子的啟發,難道聖人之道就此斷絶?

孟子算不算聽聞聖人之道,受其啟發者?

孟子私淑孔子(見孟子‧離婁下),自許聽聞「聖人之道」,而受其啟發者,故謂:
「彼一時,此一時也。五百年必有王者興,其間必有名世者。由周而來,七百有餘歲矣。以其數,則過矣;以其時考之,則可矣。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,如欲平治天下,當今之世,舍我其誰也?吾何為不豫哉!」(孟子‧公孫丑下)

孟子讚許孔子的「集聖人之大成」,謂:「自有生民以來,未有盛於孔子也!」(孟子‧公孫丑上)又私淑孔子,傳承此「聖人之道」──儒家的道統,非孟子莫屬乎!?

孔子堪稱聖人乎?
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 )

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01.02

附記:
五百年代黃河清
中華民族出救星
救國救民救世界
領袖功德與天平


六十年來,中國國民黨在台灣如此歌頌蔣介石!
孫中山自認繼承儒家道統。
孫中山、蔣介石可比擬孔子、孟子甚至堯舜?
的確,蔣介石領導的政權,簽署「大西洋憲章」「聯合國宣言」與「聯合國憲章」,使得中國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。

但是,二次世界大戰終戰後,台灣人並未因脫離日本殖民地,而恢復其主權者權利和自治(大西洋憲章第三項聲明)。

一九四九年,蔣介石以同盟國台灣軍事佔領當局,集權統治台灣。蔣氏父子軍事戒嚴台灣四十年,台灣從未脫離被殖民地位!

「王道」「聖人之道」,何曾見於台灣!

一九九六年起,台灣人選出三位領導人!是台灣的?是中華民國的?離不開「送錯椅」的陰影!

這次大選,台灣人,直接訴求「恢復完全的主權者權利與自治」,不要陷入永不翻身的「次殖民地」地位,其難受逾於「送錯椅」!不只是「菜脯根罔咬鹹」的難受!
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01.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