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

火車勾甘蔗 (結論. V ) 菜圃根罔咬鹹的儒學 (三)

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

子貢曰:「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,吾亦欲無加諸人。」

子曰:「賜也,非爾所及也。」
(論語公冶長。)

子貢說道,「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」。孔子不客氣回答,「哦,端木賜先生,這不是你的能及所及,你辦不到。」

人不冒犯我,我當然不冒犯人,一般人都做得到,而且,也應該做到。

為什麼孔子認為,子貢就是辦不到?

原來人犯、不犯我,非我所能掌控,操之在人,不操之在我。

假定,我不犯人,是不是,人就不犯我?子貢沒「提問」,孔子就不給「答案」。

但是,孔子勉勵子貢做操之在我的事,要子貢終身奉行恕道 -
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。(見論語衛靈公)

我不犯人-嚴格奉行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,人就不犯我?

孔子成就仁德。「仁遠乎哉?我欲仁,斯仁至矣!」(論語述而)因此,孔子不犯人,人不犯孔子?

「天生德於予,桓魋其如予何?」(論語述而)

還是有人想侵犯孔子!只是孔子有自信,誰都侵犯不了他!?

故而,遵行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- 我不犯人,仍免不了「人會犯我」,因為,人犯、不犯我,仍操之別人,不操之在我!

孔子和孔子的弟子,不思考如何避免或防止「人之犯我」?

有,孔子極力推廣「聖王之道」,孟子接續推廣「王道」,期待黃金時代的恢復- 就沒有「人犯我,我犯人」的情事!

但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!不思考統治權的來源,從而建立「制衡統治權」的制度,「人之犯我」仍可操之在我!

但菜圃根罔咬鹹的儒學,不思考此等問題!

尤其,漢儒將孔、孟之道 -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,改造成帝王的無上至高權杖,具有任何道德意義?使得犯我有其正當性?

在不拋棄「菜圃根罔咬鹹的儒學」之前提下,不妨看看,西方人如何建立一套「我不犯人,人不犯我;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」的制度?尤其台灣人長期處在:「我不犯人,人人犯我」的艱苦環境!




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 02. 27

2012年2月25日 星期六

火車勾甘蔗 (結論. V ) 菜圃根罔咬鹹的儒學 (二)

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

「君為臣綱、父為子綱、夫為妻綱」,拱出君權、父權、夫權,分開行使,不表示「三綱」係為建立「三權分立」而設。

君權專屬皇帝或天子,統治天下、國家。父權、夫權專屬一家之主,治理家庭。亦不表示「三綱」提倡國與家的分治。

君為臣綱,天下所有一家之主,及其家屬與奴婢,皆是皇帝或天子的臣民。皇帝或天子是三綱的總攬與獨攬者。故而,三綱不存有三權分立或分治。

三綱建構一個龐大的有機體,皇帝或天子就是那不可知的靈魂,心智、理性或身軀悉由皇帝或天子指定。然而,五常就是此有機體的運作軟體。

三綱五常將政治權力與道德倫理,混同而一元化。混淆了政治權力的真正來源,使漢儒陷入孔孟期待聖王的迷思,走不出德治的迷霧。

尤其,天人感應說拱出皇帝或天子的「神權」,「天與之,民與之;天受之,民受之。」不但不能引導理性思維政治權力的來源,反而強化皇帝或天子,其政治權力的無上道德權威。

朕即天下、國家,朕即法律,且,朕即道德

董仲舒居家寫了「災異之記」,經上奏皇帝,被判死罪。雖漢武帝寬予赦免,還是被貶為「中大夫」。

商鞅作法自斃,董仲舒差點步其後塵!

「朕躬有罪,無以萬方;萬方有罪,罪在朕躬。」(見論語堯曰)

皇帝或天子,一旦下詔罪己,宰相下台!

絕對的權力,絕對的免責!

三綱五常加上「天人感應說」,如是塑造皇帝絕對的權力與無上道德權威!

即使如此,有機體的特性,以人為例,就是不傷害自己!

因此,五常 - 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,就有自我保護的功能。

五常引申自「仁」,不離「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!」因此,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就在五常!

男性去勢,服侍皇帝、天子
女性纏足,烙印富貴豪門標記。

去勢、纏足,經得起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 」的檢驗?
不,皇帝、天子與富貴豪門,有大作為的大丈夫,僅適用高標的「忠恕」之道 - 己立立人,己達達人,可以「在邦無怨」?

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,當適用於,與統治階級「道不同,不相為謀」的平民。

孔子自居平民,安貧樂道,日常不離菜脯根,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,就是孔子的菜脯根。

因此,菜圃根罔咬鹹的儒學,由孔子身體力行,並親自傳授。俾使世世代代弟子,無論在周天下,或道不行,乘桴浮於海,出周天下,安度與統治者「道不同,不相為謀」的歲月,不計「春秋」,但能「在家無怨」,尤其,不要將小女兒纏足!不在邦,亦無怨矣!

「女人與小人」,平民養不起,無以「己立立人,己達達人」? 菜圃根罔咬鹹!







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 02. 25

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
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Ⅴ)菜脯根罔咬鹹的儒學(一)

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

孔子的學生仲弓問仁,孔子回答:
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在邦無怨,在家無怨。」(論語‧顏淵)

遵行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的做人處世原則,在朝為官,不會招來諸候、同僚的怨恨。居家生活,不會招來家人、隣居的怨恨。既合乎「仁道」,也是行「仁道」。

另一學生子貢問道:「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?」

有那句話?可以用來終身奉行,而不違反「仁道」?

孔子回答:「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(論語‧衛靈公)

哦!那就是「恕道」─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,終身奉行,不違「仁道」。

「己所不欲」,就是以自己的「欲、不欲」作準則。先以「至誠」,忠於自己的感受,而判斷何者是自己「所欲」,自己「所不欲」。故而,「恕道」以「忠道」(忠於自己的感受)為前提,「恕道」即「忠恕」之道。

孔子曾對其得意弟子曾參說道:「參乎!吾道一以貫之。」

曾參啊!我一輩子所說的「仁道」,無論「祖述堯舜,憲章文武」,或個人據於「聖人之道」,所演繹的「仁道」,其邏輯、推理,其舉例比喻,理、事、理事、事事,皆一貫,不會前後矛盾,不會理事相礙,事事相礙。

曾參作出總結:「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。」(論語‧里仁)

孔子的道理,就是「忠恕」兩個字,而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,具體表達此「忠恕」之道,就是「仁」道。

「唯仁者,能好人,能惡人。」(論語‧里仁)

「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達而達人。」(論語‧雍也)

屬於「有為於天下國家」的大丈夫行為準則,高標的作為(積極行為),常人或庶人每有「心有餘而力不足」的浩歎!但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常人、庶人的常識判斷可辨識,也是能力所及。

不當為而為,有害他人,故而,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(不作為、消極行為),以免後果難以承擔。常人、庶民奉為「做人處世」的最高準則,何況又是聖人的精髓!

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,就是庶民安身立命的菜脯根。傳承菜脯根罔咬鹹的儒學!





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02.23

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
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Ⅳ)漢儒的有機體論宇宙觀(十一)

劉邦注視著:
陳勝、吳廣領導農民,揭竿而起,推翻暴政。

乃投入「楚雖三戶,亡秦必楚」的楚人復國運動行列。

楚國貴冑領導者項羽,在垓下自刎,天下民心遂歸向劉邦,漢帝國形成。

劉邦出身平民,投入現代人所稱「人民自決運動」,以實際行動,主張「主權者權利」-大丈夫當如是也!完成劃時代的平民革命。

劉邦應能感受,「天與之,民與之;天受之,民受之。」及「得民者昌,失民者亡。」

但是「主權在民」?

漢初亦行封建,分封七位開國功臣,建國於吳楚舊地。但是,不分封歷代王室及秦、秦所滅六國王室後裔,使其復國。

楚雖三戶,亡秦必楚。但是,秦亡楚不興。「舉廢國,繼絶世。」(中庸第二十章)成為歷史名詞。

劉邦何以分封功臣建國?師法盜跖的「盜亦有道」?(莊子‧胠篋)

不!

為避免封建諸候師法「盜亦有道」及回歸「主權在民」原理,景帝乃以王室子弟,更替藩國侯王,並進行削藩。使得「小國寡民,……民至老死不相往來。」(老子第八十章)回歸神農之世,「民知其母,不知其父,與麋鹿共處,耕而食,織而衣,無有相害之心,此至德之隆也。」(莊子‧盜跖)

臻於,「上如漂枝,民如野鹿。」(莊子‧天地)

則回歸「主權在民」?!

不,此是道家無為而治的理想社會,重返母系社會。

漢武帝時,削藩政策已執行完畢,天下普設郡縣制,中央集權,統治歸皇帝一元化,無有藩國的節制。

如此,可以回應「主權在民」?

皇帝乃一國之主,君為臣綱。

丈夫乃一家之主,父為子綱,夫為妻綱。

天下由丈夫共治,男性共享主權,不就是主權在民!?

董仲舒不解孔子的機械論宇宙觀,亦不聞有機體論宇宙觀的究竟。但為避免重返「道家的母系社會」,推薦三綱五常,維繫「父系社會」於不墮,用心良苦!

但是,女性從此屈居附屬地位。人生而不平等(尤其是性別歧視)竟然得以道德化!豈有任何道德意義!

尤其,「唯天唯大,唯堯則之。」皇帝或天子只能師法「上天」,豈能代表上帝,孔子的自然神論亦遭破壞!

君權、父權、夫權乃構成封建社會的三大支柱,反而封建制度節制君權,使得統治不趨一元化!

孔子、孟子的儒學──仁道思想,漢儒竟用來鞏固封建社會,為封建社會背書,誠為孔子、孟子始料未及!

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02.20

附記:
蘇格拉底坦承對自己(指靈魂)一無所知。

康德亦說,人對於物自性(Thing-in-Itself)完全可知,但對於自身靈魂(Soul-in-Itself)完全不可知。因此,有機體論宇宙觀的盲點,就在靈魂的不可知。

人的心跳,自律自動,人在睡眠時,呼吸完全自動與自律,人體生理上所顯現自動自律的機械體系,並非常人的理智、意志所能操控。

但是,孔子「不復夢見周公」,無夢。阿羅漢亦無夢。阿羅漢經由四禪、八定及滅盡定,能使心跳、呼吸微細緩慢,乃至止息,身體尚有體溫。因為阿羅漢擅於調節、控制身、口、意三行(即意志),進入恆性世界。(參考雜阿含第四七四經、第五六七經)

孔子知「止」,由定、靜、安、慮、得而達成,孔子亦有覺觀,不只善於射箭,亦能達到恆性世界!

故而,孔子所談的「仁」,能攝及天、地及萬物,達到等同「萬有引力」的性質(The Grand Virtue of Nature)─生生之德。

漢儒談的「仁」,連「忠恕」之道都不及,令人惋惜!


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02.20

2012年2月17日 星期五
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IV)漢儒的有機體論宇宙觀(十)

「老夫子!北辰,居其所,而眾星共之。因為「萬有引力」(Gravity)!」

孔子不驚異?

蘋果砸過孔子的頭?

何止!

孔子還見過蘋果在空中飛!

怎麼回事?

某星夜,孔子仰觀北極星和北斗七星。一鳳鳥叨著一粒大蘋果,飛在天際。孔子來不及拉滿弓弦,蘋果竟砸向頭來!

「弋不射宿。」(論語‧述而)

孔子只射飛鳥,不論良、猛、大、小?鳳鳥驚見拉弓,張口,蘋果掉落!

從此,鳳鳥不再飛來人間咬蘋果,黃河之水混濁,再也看不出任何圖案!孔子深感罪過?故說:「鳳鳥不至,河不出圖,吾已矣夫!」(論語‧子罕)

的確,孔子從此不射箭,故說:「吾何執?執御乎?執射乎?吾執御矣!」(論語‧子罕)

但是,孔子咬了一口蘋果。「甜,超過煙台味!」

再仰望北極星和北斗七星!

說道:北辰,居其「仁」所,而眾星同其「仁」性,故共之!」(Alex Pan’s View)

不但如此,天地人皆共仁德、仁性。

孔子回顧堯舜、文武的德政,曰:「仲尼祖述堯舜,憲章文武,……萬物並育而不相害,道並行而不相悖,小德川流,大德敦化,此天地所以為大也。」(中庸第三十章)

宇宙有情、無情皆共一德──生生之德,謂之「仁」。

所以,自然界呈現井然秩序,自律、自主、自治。就宇宙天體秩序而言,「原因」在萬物皆天賦「萬有引力」──牛頓之見。而就宇宙有情、無情秩序而言,原因在「仁」德的內涵──孔子之見。

牛頓所建立的機械論宇宙觀,洛克以「自然權利」(Natural Rights)作為政治社會秩序的「原因」「原理」,演繹其政治理論─政治論兩篇(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, 1689)。彰顯其機械論宇宙觀.

自然權利──生命、自由與財產等不可剝奪權利。孟子以「有恆產者則有恆心」,揭示在先。蓋,恆心即仁德,若無恆產,何以滋長?故而,恆產乃恆心的不可缺和不可剝奪條件,孟子在孔子之後,宣揚仁道,不遺餘力,董仲舒能見樹不見林!



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02.17

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
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Ⅳ)漢儒的有機體論宇宙觀(九)

董仲舒為了「謀食、憂貧」,而向漢武帝獻「天人三策」?進而「三綱五常」!

不!

漢景帝時,董仲舒已是「公羊博士」!是「謀道不謀食,憂道不憂貧」的君子。

董仲舒專精「春秋公羊傳」,博通「論語、中庸乃至孟子」,並及書、詩、易、禮諸經,是經學博士。

「春秋公羊傳」詮釋孔子所著「春秋」的微言大義。因此,董仲舒對於「孔子之道」,深解入微。認定孔子主張「尊王攘夷」「大一統」、並通達「天人感應」之理。

的確,「齊一變,至於魯。魯一變,至於道。」(論語‧雍也)

孔子五十一歲仕魯,從中都宰、司空、大司寇至攝行相事(代理宰相)。魯國經其治理,不但恢復其禮教權威地位。而且,超越齊桓公九會諸候、恢復周天子的共主地位,乃至王道普行周天下,指日可待。

但是,「齊人歸女樂,季桓子受之,三日不朝,孔子行。」(論語‧微子)

齊國送來美女一群,魯定公君臣狂歡作樂,三日不上朝。因此,孔子辭官,離去魯國,率弟子周遊列國,達十四年有餘!

為山九仭,功虧一簣!?

道不同,不相為謀!

晚年,孔子回魯國,被尊為「國老」。魯哀公向其「問政」,提出天下之五達道、三達德及治天下國家的「九經」。(見中庸第二十章)不再出仕,但專心於「魯史」(魯隱公元年至魯哀公十四年,西元前七二二至四八一年),編年記事成史書,稱「春秋」。

「天下有道,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。──天下有道,則政不在大夫。──天下有道,則庶人不議。」(論語‧季氏)「春秋」乃庶人孔子之議。

以「仁」道尊王攘夷,恢復周天下的大一統,乃孔子的「天命」,不待解讀「春秋」的微言大義!

孔子的「尊王攘夷」乃至「大一統」若何?

能不先解讀孔子的機械論宇宙觀,其王道為何?

「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,而眾星共之。」(論語‧為政)

當今大英國協(The British Commonwealth),會員五十四,皆主權獨立,為聯合國會員國。若加拿大、澳洲、紐西蘭、巴布紐幾內亞等,其國家元首,皆為英國女王──世襲君王(Monarch)。

「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,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……」(禮運大同篇)

現今美國聯邦,由五十個主權獨立的「州」,依憲法而組成。

總統為國家之元首兼最高行政首長,而其行政,依據國會通過的法案而執行。

總統、國會的參、眾議員,皆非世襲,而由人民選舉之。

各州亦設有州長及州議會,州長、州議員的產生,同於聯邦的總統、參眾議員!

英、美兩國皆同持機械論宇宙觀,竟然具體反映孔子之「大一統」或「尊王攘夷」的「政治體制」!

不令人驚異!董仲舒呢?




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02.15

2012年2月12日 星期日
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Ⅳ)漢儒的有機體論宇宙觀(八)

孔子認為,「為政」就在家庭。「為政之道」充分展現在,每個人的日常居家生活。

「孝乎,惟孝友于兄弟。」
施於有政,是亦「為政」,奚其為為政?
(論語為政)

每個家庭就是一個自治團體、自律社會。雖不見「北辰,居其所,而眾星共之」(論語為政),但是,「無為而治」就是家庭秩序。無論幾代同堂,「回家的感覺真好!」不就是每個人天天的感受!有為?無為?是無為!

孔子的弟子,「有子」認為,孝是「仁」的根本。(論語學而)

父母慈愛子女,子女孝敬父母。兄姐友愛弟妹,弟妹敬重兄姐。養成家庭每個成員的仁德。

誰家出了聖人,竟然「聖人之道」盛行於每個平凡家庭,使得每個人都是道德主體(Moral Subject),每個人的目的自主,是自己的究極目的(Final Purpose),而不見究極因(Final Cause)!

孔子勉勵弟子知天命。(見論語子罕”與命、與仁”。論語季氏”君子有三畏”.論語堯曰"不知命,無以為君子也"。)自己五十歲才知天命。為什麼要知天命?知道「目的自主」和自己的「究極目的」!

孔子如何知天命?
卜卦?問神明?

「加我數年,五十以學易,可以無大過矣。」(論語述而)

學習易理、易術,精占卜,可從某些徵兆,預測未來,防患災變。確知「天」的意志不可改變、不可違抗,這也是知天命!,但無關自己的天命!尤其:「天何言哉!四時行焉,百物生焉,天何言哉!」(論語陽貨)

一年四季循環不已,周而復始。百物應四時而生生不息。過去如是,現在如是,未來亦如是!「天」何曾干預?

天命如是,「天」的意志、德性如是展現!

故而,孔子蘊育其自然神論觀點,領悟「天命」,確知其目的自主和究極目的,謂之:五十而知天命。(論語為政)

「天」的意志不可違抗,但天的意志,其展現的德性,可以效法!

故謂:「大哉!堯之為君也!巍巍乎,惟天為大,唯堯則之!」﹝論語泰伯﹞

孔子尊堯為聖王,因為堯能效法天德─生生之德。故而,孔子效法堯帝、效法天德,以宏揚聖王之德治,為其天命!廣演機械論宇宙觀的秩序,由個人進而家庭,至於廣大社會,期望「無為而治」重現於周天下。

董仲舒取法孔子的自然神論觀點?稱每個人為─「道德主體」,其目的自主和本身得為「究極目的」?或取法孔子的機械論宇宙觀?俾使漢天下展現「無為而治」?

答案是完全否定!

即使孔子所稱的「天下之五達道」(參考中庸第二十章),亦不能演繹成三綱!
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02.13

2012年2月9日 星期四
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Ⅳ)漢儒的有機體論宇宙觀(七)

「父父,子子。」

孔子和齊景公都曾「為人子」。當時,可能父母皆不在人世。都同「為人父」。因此,懂得「做兒子、做父親」的道理。

父父,做父親的,盡父道。

子子,做子女的,盡孝道。

引起齊景公的共鳴!

「說的是!說的好!
假定君不盡君道,臣不盡臣道。父不盡父道,子女不盡孝道。即使糧食再充實,我那有心情享用?」

「君君,臣臣,父父,子子。」就是為政之道。

孔子認為,「為政」不在「出外做官」或「立於朝廷」。「孝弟」推行於家庭,就是「為政」。等同「出外做官」或「立於朝庭」。有「書」為證:

子曰:書云:「孝乎,惟孝友于兄弟。」施於有政,是亦為政,奚其為為政?(論語‧為政)

「其為人也孝弟,而好犯上者鮮矣。不好犯上,而好作亂者,未之有也。」

「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弟也者,其為仁之本與?」(論語‧學而)

孝弟是社會的穩定力量,也是「仁」的根本。

孔子得意弟子「有子」,提出以上觀點。

故而,孔子的「為政之道」,在於孝弟的推廣,孝弟就是「仁」的根本。

但是,孔子不說「父為子綱」!孟子亦不說!

反而,

孔子目睹「餒在其中矣的耕者」,年紀大了,子女接替耕作,三餐供應不斷,即使,「不怨天,不尤人」(論語‧憲問),對父母能存「敬心」?

孔子說道:

「今之孝者,是謂能養。至於犬馬,皆能有養。不敬,何以別乎?」(論語‧為政)期望弟子做好榜樣!

孟子瞭解平民、農夫的痛苦所在─無恒產者則無恒心!(孟子‧梁惠上、滕文公上)

因此,矢志推行王道,以恢復「耕者九一」的井田制,使得「有恒產者則有恒心」,則「五十者可以衣帛矣、七十者可以食肉矣!謹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義,頒白者不負戴於道矣!」(參考孟子‧梁惠王上)孝弟普行民間!

「為政之道」如是。「三綱五常」也是闡揚「為政之道」?

孔子、孟子總該說:夫為妻綱!

亞里斯多德不是說:家庭乃應男人需要而建立的自然結社!

董仲舒的「三綱」,怎能缺乏正宗儒家的範例?

孔子的機械論宇宙觀,究竟怎麼回事?


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
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02.10

2012年2月7日 星期二
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Ⅳ) 漢儒的有機體論宇宙觀(六)

「君君,臣臣,父父,子子。」(論語‧顏淵)

孔子回答齊景公的「問政」─徵詢「為政之道」。

「 善哉!信如君不君,臣不臣,父不父,子不子。雖有粟,吾得而食諸?」(同上)

齊景公得到滿意的答案。

「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」是什麼涵意?

「君不君、臣不臣、父不父、子不子」,又有什麼意涵?令人一頭霧水!

「齊一變,至於魯。魯一變,至於道。」(論語‧雍也)

齊國若能改革,可以像魯國一樣,重視禮教。魯國若能改革,可以回復聖王的仁道。孔子對於齊、魯兩國有所期許。
.
因此,即使齊相管仲樹「塞門」設「反坫」,不知禮制。魯大夫季氏「八佾舞於庭」,僭用天子的禮制,令人難以忍受。(見論語‧八佾)但是,孔子仍樂於與齊景公,談「為政之道」。

基本上,孔子以「仁德」詮釋「為政之道」。君臣之道,不離「仁德」與「禮制」。

故謂:「君使臣以禮,臣事君以忠。」(論語‧八佾)

假定「君不君」?

「道不同,不相為謀。」(論語‧衛靈公)

孔子認為「臣」可以去職。

假定「臣不臣」?

「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。」(論語‧泰伯、憲問)

孔子應不便表示意見。

即使孔子感嘆:「夷狄之有君,不如諸夏之亡也。」(論語‧八佾)

孔子不說:「君為臣綱」。

孟子呢?

孟子認為「君臣之道」應是相對的。

故說:
 
「君之視臣如手足,則臣視君如腹心。君之視臣如犬馬,則臣視君如國人。君之視臣如土芥,則臣視君如寇讎。」(孟子‧離婁下)

「齊一變」,没有「至於魯」,反而由「公國」變成「王國」,國君不姓「姜」而姓「田」。原來,這一變不是「改革」而是「政變」。當然,孟子不是衝著齊宣王。

基本上,孟子同孔子,以「仁」德宏揚王道,進而主張「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。」(孟子‧盡心下)故而,孟子亦不說「君為臣綱」。

反而,「望之不似人君」(孟子‧梁惠王上),「不召之臣」(孟子‧公孫丑下),「說大人則藐之」(孟子‧盡心下),甚至,「聞誅一夫紂矣!」(孟子‧梁惠王下)都出口!



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
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02.08

2012年2月6日 星期一
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Ⅳ) 漢儒的有機體論宇宙觀(五)

「靈魂統治身軀。另外,智能統治慾望,心靈與理性統治情緒。」

亞里斯多德以人的生理、心理等功能,作為其有機體論宇宙觀的範例。並認為此等統治─「國王統治臣民」,「父親統治未成年子女」,「男人統治其妻(妾)」,皆屬自然與便利。

為什麼?

生理、心理等功能,乃是人的天生(天生自然)。此等功能的運作,合乎人的天性,合乎自然。不扭曲人的天性,其自然成長與完全成長(Form),稱之便利,也稱之理性。

而,亞氏所指的人,並非一般人常識所見的「人」。此「人」已有靈魂,表示人的來處(First Cause)與去處(Final Cause),在「創造」(Creation)時,已決定了。

在蘇格拉底(Socrates, 470?-399 B.C.)的「對話錄」(Dialogue),即柏拉圖(Plato, 427?-347 B.C.)的「共和國」(The Republic)或「論公正」‧青年格勞孔(Glaucon)引述一腓尼基傳說(A Phoenician Tale),稱人分為金(司統御領導)、銀(做幕僚)、銅、鐵(農夫、工匠之流)等四級。

此傳說應是以蜜蜂或螞蟻社會為範例,作為其有機體論宇宙觀的論述依據。

蜜蜂社會,其成員乃女王蜂、雄蜂、工蜂。

女王蜂司繁殖後代,雄蜂司抵抗外侵,工蜂築巢、採集花蜜。如此構成蜜蜂社會的生生不息。螞蟻社會亦如是。

故說「公正乃各取所需、各盡所能,與各人應僅從事一種工作,此一工作乃基於個人本性最適合者。」

(以上參考,潘明正撰,人權之法理基礎,頁十九。)

有機體論宇宙觀所建構的社會秩序,不但合乎自然(人的本性),基於人的理性,且合乎公平正義原理!?

有機體論宇宙觀的社會,是整體性。個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。這社會的目的乃生生不息一群體生存延續不斷。而個人盡其成員的義務,奉献一切。故而,個人没有其個別的目的自主,而且,個人不完整、没有獨立能力。

故而亞氏說道:「人當其受孤立,即不能自給自足,如同部分之於全體的關係」,「此乃國家是自然產物,且先於個人的明證。」

國家乃個人的究極因和目的,為一自足自滿和至為完整的形式。(前揭書,頁二十)

董仲舒的有機體論宇宙觀,其範例為何?



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
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02.07

2012年2月3日 星期五
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Ⅳ)漢儒的有機體論宇宙觀(四)

董仲舒認為,皇帝代表「天、上天」,接受「天命」,稱「天子」。其天職乃治國、平天下──即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。

故而,董仲舒的有機體己超越國家,以天下或普天之下為界。

因此,董仲舒另創「天人感應說」,使得皇帝或天子,除總攬「三綱」的君權、父權、夫權外,並兼攬「神權」。董仲舒不建議設置「祭司」,因此,兼攬即是獨攬。

董仲舒竟然創造一空前龐大的「政教合一」有機體。此非亞氏所能及。亦非霍布斯(Thomas Hobbes, 1588-1679)的巨靈(Leviathan),堪與比擬。除非黑格爾(George W.F. Hegel, 1770-1871)的絶對精神(Absolute Spirit)完全成形。否則難以超越!

但是絶對精神一旦完全成形,人與萬物、自然皆不存在,没有人能證實「絶對精神」的存在!

上帝(第一因與究極因)”正”(Thesis)→人與萬物、自然”反”(Anti-Thesis)→絶對精神”合”(Syn-Thesis)。

此一辯證過程一旦完成,人與萬物、自然,被理化(Rationalized)掉!人不存在矣!

故而,上帝是第一因與究極因,雖是亞氏的創見,亞氏不做進一步的推理或辯證,俾免世間失去最重要的認識主體,或陷入康德所稱「純粹理性的超驗謬誤論(Transcendental Paralogism of Pure Reason)。

無論如何,董仲舒以「天下為界」「天人合一」,創造出來的「政教合一」有機體,不但「空前」,也是「絶後」,惟,絶非翻版!

董仲舒不能與孔子背道而馳!?

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
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02.04
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Ⅳ)漢儒的有機體論宇宙觀(三)

亞里斯多德說:「男人對於妻子的統治,乃改善式。」

董仲舒認為,「夫為妻綱」,掌控妻子,就如同掌握魚網的總繩(綱),不必拘泥於改善式。

又說:「父親對於未成年子女的統治,乃忠誠式。」

「父為子綱」,亦如上說。

復說:「個人由家庭,進而村落,其最終目的乃國家。」「國家乃個人的究極因與目的。」、「個人的目的在國家,國家始為個人本性的完成。」

國家與個人,的確存在因果關係。

掌握國家權力者,就掌握因果與目的。說「因」就是「因」,說「目的」就是「目的」。

古希臘雲遊教師(Stoics)和孔子,不承認此等關係的官方說法,也不承認國家造就個人,所以,保持雲遊與平民生涯。

焚書坑儒浩刼後,董仲舒不得不認同亞氏的解說!

亞氏終於說出:「國家由國王統治。」

「君為臣綱」,這才是三綱的總綱。

董仲舒的三網五常,不就是亞氏有機體論宇宙觀的翻版?!

亞氏所稱的有機體(Organism),指的是國家──「國家乃一自足自滿與至為完整的形式。」

國家規模如同古希臘的城邦(City-State),大概只有台南府城的大小。

國家就是亞氏有機體的極限(Maximum)。

國與國,固有文明、野蠻之別與大小、強弱之分,若欲避免紛爭,還是以「講信修睦」為尚,不宜適用有機體的大吞小習性,俾免「強權即公理」破壞理性。因此,「仁」才是普世和平相處,其不可缺乏的原理。故而,董仲舒仍以「仁」為五常之首,降低三綱的霸道!

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
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02.04

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
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Ⅳ)漢儒的有機體論宇宙觀(二)

亞里斯多德(Aristotle, 384-322B.C.)認為,人由靈魂與身軀組合而成。

靈魂乃統治者,身軀乃臣屬。

主人與奴隷即此「靈魂與身軀」、「統治者與臣屬」關係。

靈魂統治身軀。另外智能(Intellect)統治慾望(Appetite)。心靈(Mind)與理性(Ration)統治情緒(Passion)。

凡此皆屬自然與便利。

靈魂以專制式(Despotical),統治身軀。

智能以改善式(Constitutional),統治慾望。

心靈與理性以改善式及忠誠式(Royal),統治情緒。

主人對於奴隷的統治,乃專制式。

男人對妻(包括妾?)的統治,乃改善式。(夫為妻綱)

父親對於未成年子女的統治,乃忠誠式。(父為子綱)

奴隷喻身軀,妻(妾)喻慾望,未成年子女喻情緒。而男人乃靈魂。

家、家庭乃應男人需要建立的自然結社。男性長者乃一家之主。其成員為妻(妾)、未成年子女。妻子與未成年子女,皆是自由人。然而,奴隷乃主人的所有。不屬家庭成員,乃主人的行動工具(Instrument of Action)和財產(Property)。

個人由家庭,進而村落。其最終目的乃國家。國家由國王(君王、皇帝或天子)統治。(君為臣綱),(儒家雖不揭示目的,但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,揭示皇帝的統治目標(或目的),其最終乃平天下。)

國家乃個人的究極因(Final Cause)與目的、目標(End)。國家乃為一自足自滿與至為完整的形式(Self-Sufficing and Best Form)。

(儒家的終極目的乃治國、平天下,不以國家為極限)

個人的目的在國家。國家始為個人本性的完成。

(君為臣綱,普天下臣民,以效忠皇帝為天職,協助皇帝治國、平天下,施展其個人抱負,因此,個人目的乃至個人本性的完成,就是以皇帝所代表的國家天下。)

以上(括弧)除外,乃亞里斯多德有機體論宇宙觀的社會秩序大概。

(參考,潘明正撰,人權之法理基礎,頁十九至二十)

董仲舒的三綱五常道德倫理,竟然有所本,本於亞里斯多德的有機體論宇宙觀?孔子持機械論宇宙觀!

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
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02.02
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Ⅳ)漢儒的有機體論宇宙觀(一)

漢武帝採納董仲舒「罷黜百家,表章六經」的建言,使得儒家,在孔子逝世(479B.C.)後三百多年,不但起死回生,而且,躍登官方最高道德倫理的權威寶座。四書五經成為顯學,儒家穩居獨尊地位。從此,「為政之道」,捨「黃、老」的不干涉主義(Laissez Faire),就孔、孟的「仁政」。以期減刑輕罰,天下太平。道家打天下,儒家坐享其成?

董仲舒更進而將儒家的道德倫理──仁、仁義,演繹為三綱五常。

三綱即「君為臣綱,父為子綱,夫為妻綱」。

五常即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。

董仲舒同於孔子、孟子,不講利、權利、權力。但是,「君為臣綱」,即皇帝、君王對於臣民的絶對支配。「父為子綱」,即父親對於子女的絶對支配。「夫為妻綱」,即丈夫對於妻子的絶對支配。揭示「君權」、「父權」、「夫權」及此等權力的不可挑戰性。

皇帝、君王總攬「君權、父權、夫權」,「朕即國家、朕即法律」,不言而喻,而統治權的一元化乃至絶對化,誠為孔子、孟子始料不及!

三綱五常將形塑什麼社會呢?

恢復孔子的機械論宇宙觀,其自治自律的禮制社會秩序?

或導向有機體論宇宙觀的封閉系統?

茲重述亞里斯多德的有機體論宇宙觀,作為比較。
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
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02.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