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十九)

尋找造物主( The Creator )
The way of truth(What is) vs. the way of opinion( doxa ) ( XX)
山上有一村落,住著幾十戶農家和一群猴子,人獸和樂相處。
有一天,獵師在猴子經常走過的草地,塗上黏膠。聰明的猴子會避開這片草地,愚癡的猴子先用一隻手摸摸黏膠,發現手被黏著,就用另一隻手撥開黏膠,雙手被黏上。情急之下,雙腳踏著草地,想用全身力氣拔出雙手,不幸,四肢一起被黏住。這下子,怒不可止,憤而用利牙咬斷草根,不料,嘴巴又被黏上。
如是,四肢加上嘴巴湊在一起,整個身體縮成一團。獵師拿出棍杖,不加繩索,貫穿扭成一團的猴子,挑在肩上,輕鬆愉快下山去。
這愚癡猴子不像羅婆,沒有離開平常的生活環境,怎麼還遭遇災難 ?
佛陀說 :「比丘當知,愚癡猿猴捨自境界父母居處,遊他境界,致斯苦惱。」(以上參考雜阿含第620經)
原來父母境界不但可以免於恐懼免於匱乏,例如羅婆鳥在自家父母境界的田耕壠中,得以免於老鷹的掠取,和不虞食物的缺乏,成長茁壯。
莊子乃謂 :「澤雉十步一啄,百步一飲。不蘄畜乎樊中,神雖王,不善也。」(見莊子養生主 )
免於恐懼免於匱乏,身心自由自在。
而且,父母境界得以離諸欲惡不善之法,例如聰明的猴子避開獵師塗上黏膠的草地,免於成為獵物之災難。
離諸欲惡不善之法,正念,正定根本眾具,離生喜樂( 初禪)乃至開發三明,心解脫慧解脫,身心解脫自在。
父母境界就是轉輪聖王的行自境界從父所得(見中阿含第70經 ),亦即,
學於自所行處,父母境界依止而住。莫隨他處,他境界行。(見前引雜阿含第620經 )
佛陀總結 :「云何,比丘,自所行處父母境界 ? 謂四念處,身身觀念住,受、心、法法觀念住。」(同上 )
佛陀一再強調父母境界或四念處的重要性。其乃個人完全成長、達成以個人為終極目的之不可或缺條件,尤其,一旦依住於父母境界或四念處,而得心解脫、慧解脫,則宇宙人生真相大白,何者為真實"The way of truth(What is)" ? 何者為虛幻或臆測"the way of opinion( doxa )" ? 迎刃而解,造物主自然現前。
然,"有此世、有他世、有父母、有眾生生",標示四聖諦之苦諦,概略指示宇宙人生真相,誠為正見的前置綱目,並形構父母境界或四念處。
因此,佛陀不憚其煩,一再糾正諸多沙門婆羅門的邪見,引導渠等入於正見。
茲贅述於后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