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

火車勾甘蔗(再續)──啟發理性 知天命 立王道(四)

「大哉!堯之為君也。」(論語泰伯)
孔子尊堯帝為聖王。
「巍巍乎,唯天為大,唯堯則之。」(同上)
堯帝所以稱聖王,就在堯帝以「上天」為大、為第一因。效法「天」的德性與功能,作為施政原理──「天下為公,選賢與能」。
因此,堯帝成就聖王的德業與功業,並建立典章制度,垂為後範。
孔子讚嘆有加!
孔子就是未聞:「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」(老子二十五章)
老子、莊子尊伏羲氏,對黃帝軒轅氏尚有微詞,何況堯帝。(參考:老子八0章,莊子胠篋、在宥、天地、盜跖等篇。)
堯帝能超過「地」,直接「法天」,就是無能「法道」,入道、得道,回歸自然?!
孔子自限?竟然尊堯帝為聖王!孔子没有超越理性的智慧?
孔子竟以「四時行焉,百物生焉。」為知識範圍,限定知識在常識所及?
太陽(日)就是「四時行焉,百物生焉」,其變、不變原理與萬物生生不息的直接源頭。這是現象界的因果系列。而「天」乃「日」的源頭。「天」為智性因果系列的「第一因」,乃常識判斷所及!
孔子不探索「第一因」的源頭。源自「道」?源自「自然」?或「無明緣行」?已經超越理性,非常識判斷所及?
道源自「天」,這是孔子的理性!
孔子自許「知天命的知者」!
知者不惑?不疑懷其所知。知止其所不知(莊子齊物)?安於其所不知?俾免新知推翻舊知?
「溫故而知新,可以為師矣!」(論語為政)
從「已知」求「未知」!
孔子非自限!
「當仁不讓於師!」(論語衛雪公)
的確,孔子不同於亞里斯多德。
亞氏追求真理。孔子追求至善──天、地、人的和諧關係。
孔子不說人獨俱理性,亦不說人當支配萬物、駕馭自然。的確,有別於西方理性主義傳統。但孔子以常識判斷作為基礎,開發知識和智性領域,誠然不失理性。
孔子以「天下為公」作為政治原理,未說出「不可剝奪自然權利」,甚至「所有人皆生而平等」的概念,仍闕如。如何比擬近代自然神論者?
惟,「故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。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矜、寡、孤、獨、廢疾者,皆有所養。……」(禮運大同篇,錄於拙著:人權之法理基礎,第七章、第一節、頁一三0),不就是現今百分之九十九的庶民,對於百分之一的庶民,其訴求基礎?不可剝奪的自然權利,目標不向大同社會?
容敍,堯帝如何啟發孔子!

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 )


Alex Pan TheWalker
2011.11.16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