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6月23日 星期日

火車勾甘蔗(總結)God Bless Taiwan”! (十二)

---理性的啟發---
支離誰德 ?
「道失而後德,德失而後仁,仁失而後義,義失而後禮。」
黃帝和老子李聃持同一論調。(見莊子知北遊、老子第三十八章)
道之外 , 沒有什麼德或稱德的,不可捨棄,不可支離。
所以說,「絕聖棄知,民利百倍。絕仁棄義,民復孝慈。」(老子第十九章)
但是,「上德,無為而無不為。」(老子第三十八章)而 , 「道常無為而無不為」(見老子第三十三章) ,上德不就是等同道嗎?
道不可捨,不可支離,那麼,上德亦如是,捨上德即捨道。因此,莊子支離其德,若包涵上德,不就是支離道、捨道。這樣,即使關起門,學習列子,煮飯餵豬,也無可變通,等同放棄自己!
那麼,支離其德,可謂茲事體大,莊子三思矣!
看看老子有沒有進一步解說?
老子認為,上德、下德、上仁、上義、上禮,都是華,華就是花、花朵。
花,無論開多久、多美,總有凋謝的時候。花不是果實或果樹。花落入土,長不出果實或果樹。上德、下德、上仁、上義、上禮,如同果樹開出的花,是道所生出,不是道本身。就如同指月之指,把指頭當作月,把上德、下德、上仁、上義、上禮當作道,從此步上愚蠢的不歸路或道。
所以,老子作出結語,「是以大丈夫處其厚,不居其薄。處其實,不居其華,故去彼取此。」(以上參考老子第三十八章)
大丈夫即無恆產而有恆心於道之人。大丈夫修道,為道不為學。故曰:「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,損之又損,以至於無為。」(見老子第四十八章、莊子知北遊)蓋去彼取此也。
因此,除了道,沒有不可損、不可捨、不可支離,已無疑義。
莊子無恆產而有恆心於道,大丈夫也。顏回皆能「坐忘」(見莊子大宗師),莊子應早已支離其德,一乾二淨,以至於無為。
故而,莊子不為惠施、不為上位者乃至天子支離其德。既已支離其德,為何又要支離其德?其真正用意何指?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23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