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十)之三

尋找造物主( The Creator )
{附註}(二)
"唯一"(the One)是心嗎 ?
誠然是個大問題。
如何找到心 ?
楞嚴經才開卷,佛陀即緊接不放,問(十次)阿難"心"的所在 ? 仍得不到正確答案。
最終,憍陳那以"客塵"作比喻,謂 : 不住名客,住名主人,.....澄寂名空,動搖者名塵。
心何嘗不住、動搖 ?(見楞嚴經卷一)
Parmenides的「唯一」( The One )是不動( no motion)亦不休止( not at rest )( See, Parmenides, 156 c ff) 。
旅店的主人迎客送客,何嘗休止( at rest ) ? 又虛空對於浮塵,不拒不迎,何嘗休止( at rest ) ?
「唯一」( The One ) ,可以當作心來解說 ?
嚴格而講,"心"不在時間系列,勉強說現在。
因為心沒有時間性,所以,佛陀說,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。(見金剛經)
時間的過、現、未,乃至空間的大、小,數量的有無、多寡、有限無限,是意緣法的意識,皆是識心分別計度。識心不是心,識因心而能分別計度,但無能分別計度心。
Parmenides所講的「唯一、絕對存有、真理之道」,不是形式( Form),形式是理念( idea )的產物,形式和理念皆是心的想像( image )(Timaeus 56 d ; Parmenides 130 e. ff) 。所以說, "唯一"不在知識、意見或認知的範圍(Parmenides, 155 d;164 b ),亦即,說一物即不中。
心是認知本體,心不在知識、意見或認知的範圍,因此, "唯一"和心可以等觀。
Parmenides的「唯一」( The One )可作如是觀 ?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