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4月30日 星期日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一百三十六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慧解脫(22)
「諸比丘,當善思惟,觀察於心。所以者何 ? 長夜心為貪欲所染,瞋恚、愚癡所染。」(見雜阿含267經)
佛陀提醒住於身、受、心、法四念處的在座出家弟子,觀心如心,如是觀內心、外心、內外心,好好思索心的動靜與原由。為什麼 ?
因為,長夜心不只於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不離貪欲,為貪欲所染污,而且,不離瞋恚、愚癡,為瞋恚、愚癡所染污。
心被貪欲、瞋恚、愚癡綁在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五受陰這柱子。原本綁在柱子的貪欲繩索,由於瞋恚、愚癡, 不但加粗且縮短,心的活動範圍更小。
心不得隨意自在,令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五受陰,這火種居士薩遮尼揵子所認定的我,青春美貌、健康壽永,不令五受陰老、病、死、苦。(參考雜阿含110經)
心不就等同五受陰我(註一)的奴隸 ? 受制於五受陰我,聽命於五受陰我,隨其喜怒哀樂而喜怒哀樂 ?
生命、自由與幸福的追求,就極限在這難免於老病死苦的五受陰我 ?
佛陀特別提示 : 「心惱故眾生惱,心淨故眾生淨。」(見雜阿含267經)
眾生(註二)的惱、淨,乃由於心的惱、淨。眾生的惱淨隨心的惱淨而惱淨。
佛陀舉出實例,那名叫嗟蘭那的斑色鳥,它身上羽毛顏色,隨它心情的改變而改變。
「彼畜生心種種,故色種種。」「如嗟蘭那鳥種種雜色,我說,彼心種種雜。」(見同上)
佛陀再次提醒在座出家弟子 :
「當善思惟,觀察於心。諸比丘, 長夜心貪欲所染,瞋恚、愚癡所染。」
「心惱故眾生惱,心淨故眾生淨。」(見同上)
善思惟,觀察於心,"相由心轉"。
眾生現惱相或淨相,是由心的惱或淨所引起。
心雖不能隨其自在,令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五陰,青春美貌、健康壽永,不令五陰老、病、死、苦。
但是,心不作五陰的奴隸,不受制於五陰,不聽命於五陰,不隨其喜怒哀樂而喜怒哀樂。
心得隨其自在,隨意改變五陰的惱怒。
心惱,憂悲惱苦,故生命、自由與幸福的追求,頓生挫折感。心淨,心隨意自在,故生命、自由與幸福的追求,頗有成就感。
心真能隨意自在 ?
萬法由心造乎 ?
善觀察,思惟於心。
註一 :
非五陰即受,亦非五陰異受,能於彼有欲貪者,是五受陰。(見雜阿含58經)
註二 :
眼、色緣生眼識,三事和合觸,俱生受想思,此四無色陰(受想行識陰)眼色(色陰),此等法名為人,於此等法作人想眾生想.......。故而,稱五陰或五受陰乃眾生之謂。(見雜阿含306經)
又,此五陰或五受陰乃無常、變易之我,謂生老死歿受生之法。(見雜阿含273經)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