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21日 星期日
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XⅣ)God bless “The People on Taiwan”!(六十六)

─「解放之德」是什麼?─

無畏施、施無畏(Abhayapradána)

飲酒過量,因而,失態甚至亂性,頓入「大無畏」境界,失去理智、心神耗弱或心神喪失,作出「殺、盜、淫、妄」等可怖可畏的行為,造成個人及無辜者重大災難。誠然,令人避之唯恐不及或根本來不及避開。

故而,佛陀制定不飲酒戒。

出家眾,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彌、沙彌尼,持不飲酒戒,没有討價還價或通融的餘地,因為,佛陀制不飲酒戒,乃由於莎伽陀(朱利槃特)的飲酒醉卧不醒於路旁。

莎伽陀接受一貧女所供養的似水色酒,不察而飲。於回寺廟途中,「酒勢便發,近寺門邊,倒地。僧伽黎衣等,漉水曩、鉢杖、油曩、革屣、鍼筒,各在一處,身在一處,醉無所覺」(見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,酒戒第五)

若出家眾不能持不飲酒戒,只有「還俗」一途。若飲酒而滯留僧團、繼續出家相裝扮,已構成賊住,後果不堪設想。

民俗所見「濟公」,因不在僧團,非正規出家相打扮,左手握酒瓶、右手執狗肉,欲證明「罪性本空」?或另類詮釋「解放之德」?皆為其個人的事,不涉佛教,識者應能分辨。

朱利槃特(即莎伽陀長老),因佛陀教以記誦「掃篲」二字,悟出以智慧掃除心裡的縛結、塵垢,悟道成阿羅漢(見增一卷十一、善知識第二十、第十二經)。成道後,「恒以神足與人說法」,降伏惡龍只是其中一例(見增一卷四十、九眾生居第四十四、第九經)。

佛陀為出家弟子制不飲酒戒、乃在朱利槃特成阿羅漢之後,故而,佛陀所有解脫成阿羅漢弟子持不飲酒戒,没有例外。

至於「罪性本空」,乃在知錯知悔過,行懴悔,對於「罪性」的認知(參考維摩詰經、弟子品第三,優波離與維摩詰對話)。殺人魔鴦掘魔成道,或可提供參考(見增一卷三十一、力品第三十八之一、第五經)。

惟罪性本空,業報不空,諸「另類」大無畏者,欲行解放、大解放,慎思!慎思!再慎思!




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10.21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