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9)
世無二佛
「有慈悲喜護之心,具空、無相願,於欲界中最尊第一,天中之上。」
佛具四等心和三三昧,須摩提女如是述說,佛為世尊,天上天下,唯佛為尊。(註1)
佛如是說,若比丘能觀慈、悲、喜、護、空、無相、無願七處之善及察身、受、心、法四念處之善,於此現法,名為上人。(註2)
佛陀之比丘弟子,若如法成就慈、悲、喜、護與空、無相、無願三昧,亦可於三千大千佛剎,稱為上人,福祐天人。
須摩提女又說,佛七財具足,擁護天人。(註3)
所謂七財具足,即具足七覺意寶。
佛對著釋族人說道 : 我今於三千大千剎土中,最尊最上,無能及者。成就七覺意寶,無數千聲聞之子營從。(註4)
轉輪聖王成就七寶,王四天下,千子勇猛。
佛陀成就七覺意寶,能擁護三千大千剎土中之天人,度眾生,免於生、老、病、死苦。
所以,佛為世尊,亦為眾祐。
如是,三千大千剎土,唯佛為尊。
註解 :
註1 : 見,增一阿含經卷22須陀品第30第3經。
註2 : 見,見增一阿含經卷35莫畏品第41第3經。
註3 : 見,前引增一阿含經卷22須陀品第30第3經。
註4: 見,增一阿含經卷14高幢品第24之1第3經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9年5月3日 星期五
2019年5月1日 星期三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 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八)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8)
世無二佛
佛陀說道 : 我昔未成佛道,坐樹王下,時,便生此念,此欲界之中誰最豪貴 ? 我當降伏。已降伏,此欲界之中,天及人民,皆悉靡伏。
於是,挑戰欲界之中誰最豪貴者,弊魔波旬。(註1)
弊魔波旬(註2)問佛陀,憑什麼與我戰 ?
佛陀答曰 : 波旬,當知有慈三昧、悲三昧、喜三昧、護三昧、空三昧、無願三昧、無相三昧,由慈三昧辦悲三昧,緣悲三昧得喜三昧,緣喜三昧得護三昧,由空三昧得無願三昧,因無願三昧得無相三昧。以此三昧之力,與汝共戰。(註3)
佛陀慈、悲、喜、護、空、無願、無相三昧力,降服欲界最豪貴之魔王,超越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之四梵堂,慈、悲、喜、護(捨)四等心,如是獨尊三千大千世界,一佛剎土 ?
註解 :
註1 : 見,增一阿含經卷38馬血天子品第43之1第5經。
註2 : 賢劫第一佛拘留孫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於世,時,尊者大目揵連為魔王名惡,其妹名黑,波旬即其子。惡魔因撓害佛梵行,侵犯佛弟子,並出阿羅漢身血,致下無缺地獄。波旬聞尊者一番往事敘述,心悸恐怖驚慌。見中阿含經第131經。彌勒成佛,時,魔王名大將,以法治化,聞如來名教音響,七天七夜歡喜不能自已,率無數天眾來聽聞佛說法,皆得法眼淨,證須陀洹果。見增一阿含經卷44十不善品第48第3經337。
拘留孫如來與釋迦如來時,皆無轉輪聖王出現。而彌勒如來時,阿夷哆尊者下生作儴佉轉輪聖王。聖王以法治化,自行十善,亦復教他人,使行十善,因此之故,魔王亦行十善,並以法治化。見中阿含經第66經。若然,轉輪聖王出現時,魔王行十善,以法治化,不再冒犯佛弟子修行 ?
魔天在梵天與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之間。見長阿含經卷20世記經忉利天品。
註3 : 見,增一阿含經卷39馬血天子品第43之2第1經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世無二佛
佛陀說道 : 我昔未成佛道,坐樹王下,時,便生此念,此欲界之中誰最豪貴 ? 我當降伏。已降伏,此欲界之中,天及人民,皆悉靡伏。
於是,挑戰欲界之中誰最豪貴者,弊魔波旬。(註1)
弊魔波旬(註2)問佛陀,憑什麼與我戰 ?
佛陀答曰 : 波旬,當知有慈三昧、悲三昧、喜三昧、護三昧、空三昧、無願三昧、無相三昧,由慈三昧辦悲三昧,緣悲三昧得喜三昧,緣喜三昧得護三昧,由空三昧得無願三昧,因無願三昧得無相三昧。以此三昧之力,與汝共戰。(註3)
佛陀慈、悲、喜、護、空、無願、無相三昧力,降服欲界最豪貴之魔王,超越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之四梵堂,慈、悲、喜、護(捨)四等心,如是獨尊三千大千世界,一佛剎土 ?
註解 :
註1 : 見,增一阿含經卷38馬血天子品第43之1第5經。
註2 : 賢劫第一佛拘留孫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於世,時,尊者大目揵連為魔王名惡,其妹名黑,波旬即其子。惡魔因撓害佛梵行,侵犯佛弟子,並出阿羅漢身血,致下無缺地獄。波旬聞尊者一番往事敘述,心悸恐怖驚慌。見中阿含經第131經。彌勒成佛,時,魔王名大將,以法治化,聞如來名教音響,七天七夜歡喜不能自已,率無數天眾來聽聞佛說法,皆得法眼淨,證須陀洹果。見增一阿含經卷44十不善品第48第3經337。
拘留孫如來與釋迦如來時,皆無轉輪聖王出現。而彌勒如來時,阿夷哆尊者下生作儴佉轉輪聖王。聖王以法治化,自行十善,亦復教他人,使行十善,因此之故,魔王亦行十善,並以法治化。見中阿含經第66經。若然,轉輪聖王出現時,魔王行十善,以法治化,不再冒犯佛弟子修行 ?
魔天在梵天與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之間。見長阿含經卷20世記經忉利天品。
註3 : 見,增一阿含經卷39馬血天子品第43之2第1經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9年4月15日 星期一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 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七)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7)
世無二佛
尊者阿那律能以天眼,見三千大千世界(一佛剎,一大千娑婆世界),如明眼人觀掌中珠,而無疑難。(註1)
大梵天王觀千世界,如觀掌中寶冠,統千世界,當起小千娑婆世界主。
以此類推,尊者阿那律當能統三千大千世界,當起此一大千娑婆世界主 ?
佛陀不作此類推,尊者阿那律亦不作此主張。
然,尊者阿那律當能證實 :
此一三千大千世界,即在此一佛剎的時空或任一時空,唯有一佛出世。
世無二佛,真實不虛。
雖然,此一佛剎,過去世有無量恆河沙數佛出世,未來世亦將會有無量恆河沙數佛出世。
而佛陀授彌勒菩薩未來佛記。(註2)
如是,釋迦牟尼佛與彌勒佛之間,此一大千娑婆世界,不會有佛出世。
若尊者大目揵連能移動此一三千大千世界,當能統此三千大千世界 ?
佛陀不作此說,尊者大目揵連亦不作此主張。
而,尊者大目揵連能移動三千大千世界,然無能移動佛座分釐,證實佛如來世尊之稱號,不虛不妄。(註3)
千世界即一小千世界,有一娑婆世界主。千倍小千世界得一中千世界,千倍中千世界得一大千世界。如是,一大千世界,即一佛剎,當有百萬(小千)娑婆世界主。
若然,佛陀有何說服力,令百萬娑婆世界主稱世尊並勸請說法 ?
註解 :
註1 : 見,增一阿含經卷29六重品第37之1第3經、增一阿含經卷28聽法品第36第5經。
註2 : 見,中阿含經第66經。
註3 : 參考增一阿含經卷29六重品第37之1第2經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世無二佛
尊者阿那律能以天眼,見三千大千世界(一佛剎,一大千娑婆世界),如明眼人觀掌中珠,而無疑難。(註1)
大梵天王觀千世界,如觀掌中寶冠,統千世界,當起小千娑婆世界主。
以此類推,尊者阿那律當能統三千大千世界,當起此一大千娑婆世界主 ?
佛陀不作此類推,尊者阿那律亦不作此主張。
然,尊者阿那律當能證實 :
此一三千大千世界,即在此一佛剎的時空或任一時空,唯有一佛出世。
世無二佛,真實不虛。
雖然,此一佛剎,過去世有無量恆河沙數佛出世,未來世亦將會有無量恆河沙數佛出世。
而佛陀授彌勒菩薩未來佛記。(註2)
如是,釋迦牟尼佛與彌勒佛之間,此一大千娑婆世界,不會有佛出世。
若尊者大目揵連能移動此一三千大千世界,當能統此三千大千世界 ?
佛陀不作此說,尊者大目揵連亦不作此主張。
而,尊者大目揵連能移動三千大千世界,然無能移動佛座分釐,證實佛如來世尊之稱號,不虛不妄。(註3)
千世界即一小千世界,有一娑婆世界主。千倍小千世界得一中千世界,千倍中千世界得一大千世界。如是,一大千世界,即一佛剎,當有百萬(小千)娑婆世界主。
若然,佛陀有何說服力,令百萬娑婆世界主稱世尊並勸請說法 ?
註解 :
註1 : 見,增一阿含經卷29六重品第37之1第3經、增一阿含經卷28聽法品第36第5經。
註2 : 見,中阿含經第66經。
註3 : 參考增一阿含經卷29六重品第37之1第2經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9年4月13日 星期六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 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六)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6)
世無二佛
佛陀說 : 彼梵天王顏貌容狀,常如童子,是故梵王名曰童子。(註1)
梵天王亦名千眼,彼觀此千世界,如有眼之士,自於掌中觀其寶冠,無有罣礙。(註2)
故而,佛告眾比丘 : 當知有梵大梵名千(眼),無與等者無過上者,統千國(世)界。
而娑婆世界主梵天王、梵大梵有四梵堂,即慈、悲、喜、護(捨)四等心,而此四梵堂所有力勢,能觀此千國(世)界。(註3)
這千眼因四等心而得。
如是 :
我看到了,我來到了,我征服來。
Vidi, Veni, Vici. I saw, I came, I conquered.
娑婆世界主是征服者 ?
那可不 !
佛陀說 : 若(假)使龍王有事佛者,是時金翅之鳥不能食噉。因為,如來恆行四等心。由於如來恆有此四等心,有大筋力有大勇猛不可沮壞,以是之故金翅之鳥不能食龍。(註4)
所以,娑婆世界主梵天王是這一小千世界的守護者。
而且,修習慈、悲、喜、護(捨)四等心,得財寶豐饒。(註5)
故而,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勿寧是大施者。
故謂,大哉 ! 梵童子。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。
註解 :
註1 : 見長阿含經,卷二十一,世記經,三災品。
註2 : 見增一阿含卷7火滅品第16第9經。又,釋提桓因亦名千眼。彼釋提桓因本為人時,聰明智慧,於一坐間思千種義,觀察稱量。以是因緣,彼天帝釋復名千眼。見雜阿含第1106經。
註3 : 見增一阿含卷21苦樂品第29第10經。
註4 : 見增一阿含卷19等趣四諦品第27第8經。
註5 : 見長阿含經,卷六,轉輪聖王修行經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世無二佛
佛陀說 : 彼梵天王顏貌容狀,常如童子,是故梵王名曰童子。(註1)
梵天王亦名千眼,彼觀此千世界,如有眼之士,自於掌中觀其寶冠,無有罣礙。(註2)
故而,佛告眾比丘 : 當知有梵大梵名千(眼),無與等者無過上者,統千國(世)界。
而娑婆世界主梵天王、梵大梵有四梵堂,即慈、悲、喜、護(捨)四等心,而此四梵堂所有力勢,能觀此千國(世)界。(註3)
這千眼因四等心而得。
如是 :
我看到了,我來到了,我征服來。
Vidi, Veni, Vici. I saw, I came, I conquered.
娑婆世界主是征服者 ?
那可不 !
佛陀說 : 若(假)使龍王有事佛者,是時金翅之鳥不能食噉。因為,如來恆行四等心。由於如來恆有此四等心,有大筋力有大勇猛不可沮壞,以是之故金翅之鳥不能食龍。(註4)
所以,娑婆世界主梵天王是這一小千世界的守護者。
而且,修習慈、悲、喜、護(捨)四等心,得財寶豐饒。(註5)
故而,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勿寧是大施者。
故謂,大哉 ! 梵童子。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。
註解 :
註1 : 見長阿含經,卷二十一,世記經,三災品。
註2 : 見增一阿含卷7火滅品第16第9經。又,釋提桓因亦名千眼。彼釋提桓因本為人時,聰明智慧,於一坐間思千種義,觀察稱量。以是因緣,彼天帝釋復名千眼。見雜阿含第1106經。
註3 : 見增一阿含卷21苦樂品第29第10經。
註4 : 見增一阿含卷19等趣四諦品第27第8經。
註5 : 見長阿含經,卷六,轉輪聖王修行經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9年4月12日 星期五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 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五)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5)
世無二佛
三災過後,有三復。(註1)
佛告比丘 : 「火災過已,此世天地還欲成時,有餘眾生福盡行盡命盡,於光音天命終,生空梵處。於彼(空梵處)生染著心,愛樂彼處,願餘眾生共生彼處。發此念已,有餘眾生福、行、命盡,於光音天身壞命終,生空梵處。」(註1)
佛陀指出,劫後,有光音天眾生,福盡行盡命盡,於光音天命終,先後化生空梵處(梵迦夷天)。
然,「先生梵天即自念言,我是梵王,大梵天王,無造我者,我自然有,無所承受,於千世界最得自在,善諸義趣,富有豐饒,能造化萬物,我即是一切眾生父母。」(註2)
而,「其後來諸梵天復自念言,彼先梵天即是梵王、大梵天王,彼自然有,無造彼者,於千世界最尊第一,無所承受,善諸義趣,富有豐饒,能造萬物,是眾生父母,我從彼有。」(註3)
竟然,先來梵天與後至梵天說法一致,謂說先梵天自然有,無所承受,是梵王、大梵天王,於千世界最尊第一,是造物主與眾生父母。
梵、光音天初生時,若干種身而一想。(註4)
故而,先來梵天與後至梵天想法與說法一致。
佛陀不認同梵天王是造物主與眾生父母之說,但尊重其於千世界最尊第一,故認知娑婆世界主梵天王。
何以見得 ?
註解 :
註1 : 見長阿含經,卷二十一,世記經,三災品。
註2 : 見長阿含經卷二十二世記經世本緣品。
註3 : 同上。
註4 : 復有眾生若干種身而一想者,梵、光音天初生時,是二眾生居。見長阿含經卷八眾集經,九眾生居。復有眾生若干種身而一想者,梵、光音天初生時,是二識住。見長阿含經卷九十上經,七覺法,七識住 ; 九覺法, 九眾生居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世無二佛
三災過後,有三復。(註1)
佛告比丘 : 「火災過已,此世天地還欲成時,有餘眾生福盡行盡命盡,於光音天命終,生空梵處。於彼(空梵處)生染著心,愛樂彼處,願餘眾生共生彼處。發此念已,有餘眾生福、行、命盡,於光音天身壞命終,生空梵處。」(註1)
佛陀指出,劫後,有光音天眾生,福盡行盡命盡,於光音天命終,先後化生空梵處(梵迦夷天)。
然,「先生梵天即自念言,我是梵王,大梵天王,無造我者,我自然有,無所承受,於千世界最得自在,善諸義趣,富有豐饒,能造化萬物,我即是一切眾生父母。」(註2)
而,「其後來諸梵天復自念言,彼先梵天即是梵王、大梵天王,彼自然有,無造彼者,於千世界最尊第一,無所承受,善諸義趣,富有豐饒,能造萬物,是眾生父母,我從彼有。」(註3)
竟然,先來梵天與後至梵天說法一致,謂說先梵天自然有,無所承受,是梵王、大梵天王,於千世界最尊第一,是造物主與眾生父母。
梵、光音天初生時,若干種身而一想。(註4)
故而,先來梵天與後至梵天想法與說法一致。
佛陀不認同梵天王是造物主與眾生父母之說,但尊重其於千世界最尊第一,故認知娑婆世界主梵天王。
何以見得 ?
註解 :
註1 : 見長阿含經,卷二十一,世記經,三災品。
註2 : 見長阿含經卷二十二世記經世本緣品。
註3 : 同上。
註4 : 復有眾生若干種身而一想者,梵、光音天初生時,是二眾生居。見長阿含經卷八眾集經,九眾生居。復有眾生若干種身而一想者,梵、光音天初生時,是二識住。見長阿含經卷九十上經,七覺法,七識住 ; 九覺法, 九眾生居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9年4月11日 星期四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 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四)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4)
世無二佛
釋迦牟尼佛成佛未久,坐於尼連禪河側菩提樹下,獨靜思惟,作是念 : 無有諸天、魔、梵、沙門、婆羅門、天神、世人,能於我所,戒具足勝、三昧勝、智慧勝、解脫勝、解脫知見勝,令我恭敬、宗重、奉事、供養,依彼而住。唯有正法令我自覺,成三藐三佛陀者,我當於彼恭敬、宗重、奉事、供養,依彼而住。
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知世尊心念已,如力士屈伸臂頃,從梵天沒,住於佛前,歎言 : 善哉 ! 如是世尊,如是善逝。
復作偈言 :
過去等正覺 及未來諸佛 現在佛世尊 能除眾生憂 一切恭敬法
依正法而住 如是恭敬者 是則諸佛法(註1)
又,佛成佛未久,仍坐於菩提樹下,獨靜思惟,作是念 : 有一乘道能淨眾生,度諸憂悲、滅除苦惱、得真如法,謂四念處。何等為四 ? 身身觀念處,受心法法觀念處。
時,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知佛心念已,瞬間,從梵天沒,住於佛前,歎言 : 善哉 ! 如是世尊,如是善逝。(註2)
可見,釋迦牟尼佛未成佛前,就有娑婆世界主梵天王。
佛陀如何認知此娑婆世界主梵天王 ?
註解 :
註1 : 見雜阿含經第1188經。
註2 : 見雜阿含經第1189經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世無二佛
釋迦牟尼佛成佛未久,坐於尼連禪河側菩提樹下,獨靜思惟,作是念 : 無有諸天、魔、梵、沙門、婆羅門、天神、世人,能於我所,戒具足勝、三昧勝、智慧勝、解脫勝、解脫知見勝,令我恭敬、宗重、奉事、供養,依彼而住。唯有正法令我自覺,成三藐三佛陀者,我當於彼恭敬、宗重、奉事、供養,依彼而住。
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知世尊心念已,如力士屈伸臂頃,從梵天沒,住於佛前,歎言 : 善哉 ! 如是世尊,如是善逝。
復作偈言 :
過去等正覺 及未來諸佛 現在佛世尊 能除眾生憂 一切恭敬法
依正法而住 如是恭敬者 是則諸佛法(註1)
又,佛成佛未久,仍坐於菩提樹下,獨靜思惟,作是念 : 有一乘道能淨眾生,度諸憂悲、滅除苦惱、得真如法,謂四念處。何等為四 ? 身身觀念處,受心法法觀念處。
時,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知佛心念已,瞬間,從梵天沒,住於佛前,歎言 : 善哉 ! 如是世尊,如是善逝。(註2)
可見,釋迦牟尼佛未成佛前,就有娑婆世界主梵天王。
佛陀如何認知此娑婆世界主梵天王 ?
註解 :
註1 : 見雜阿含經第1188經。
註2 : 見雜阿含經第1189經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9年4月9日 星期二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 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三)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3)
世無二佛
佛告諸比丘 : 如一日月,周行四天下,光明所照。如是千世界,千日月……千四天下……千梵天,是為小千世界。如一小千世界,爾所小千,千世界,是為中千世界。如一中千世界,爾所中千,千世界,是為三千大千世界。如是世界,周帀成敗,眾生所居,名一佛剎。(註1)
一日一月光明所照之四天下,稱一世界。一世界之千倍,千日月……千梵天,稱一小千世界。千倍小千世界,稱一中千世界。千倍中千世界,稱為一大千世界。如是,一世界之千倍,又千倍,再千倍,三次千倍,構成一大千世界,簡稱三千大千世界。一大千世界即一佛剎、一佛土、一佛國。故而,所謂三千大千世界,只是一大千世界,並非三千個大千世界。
前文提及,尊者大目揵連到奇光如來所,奇光如來告其弟子 : 西方去此七恆河沙(佛)土,彼世界名忍,有佛名釋迦文如來至真等正覺,出現於世,(此小若蟲樣沙門),是彼弟子,神足第一。(註2)
原來,釋迦牟尼佛所在的世界,名忍或堪忍,即娑婆世界。
但,娑婆世界主並非釋迦牟尼佛。
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?
註解 :
註1 : 見長阿含經卷十八,世記經閻浮提洲品。
註2 : 見前引,增一阿含經卷29六重品第37之1第2經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世無二佛
佛告諸比丘 : 如一日月,周行四天下,光明所照。如是千世界,千日月……千四天下……千梵天,是為小千世界。如一小千世界,爾所小千,千世界,是為中千世界。如一中千世界,爾所中千,千世界,是為三千大千世界。如是世界,周帀成敗,眾生所居,名一佛剎。(註1)
一日一月光明所照之四天下,稱一世界。一世界之千倍,千日月……千梵天,稱一小千世界。千倍小千世界,稱一中千世界。千倍中千世界,稱為一大千世界。如是,一世界之千倍,又千倍,再千倍,三次千倍,構成一大千世界,簡稱三千大千世界。一大千世界即一佛剎、一佛土、一佛國。故而,所謂三千大千世界,只是一大千世界,並非三千個大千世界。
前文提及,尊者大目揵連到奇光如來所,奇光如來告其弟子 : 西方去此七恆河沙(佛)土,彼世界名忍,有佛名釋迦文如來至真等正覺,出現於世,(此小若蟲樣沙門),是彼弟子,神足第一。(註2)
原來,釋迦牟尼佛所在的世界,名忍或堪忍,即娑婆世界。
但,娑婆世界主並非釋迦牟尼佛。
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?
註解 :
註1 : 見長阿含經卷十八,世記經閻浮提洲品。
註2 : 見前引,增一阿含經卷29六重品第37之1第2經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