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提倡或不提倡「尊王攘夷」?
「仲尼之徒,無道桓文之事。是以後世無傳焉,臣未之聞也。無以,則王乎?」(孟子梁惠王上)
孟子直截了當,回答齊宣王:孔子門生不談齊桓公、晉文公的霸業。所以,孔門後代弟子不傳述,我也就無從聽聞。君王所問的事,誠然無可奉告,願聞王道?
孟子不提倡尊王攘夷?只提倡王道!
「桓公九合諸侯,不以兵車,管仲之力。」(論語憲問)
齊桓公九次會合諸侯,締結盟約,共同效忠周王室,不必動用兵車武力,完全是管仲的功勞。
「管仲相桓公,霸諸侯,─匡天下,民到于今受其賜。微管仲,吾其被髮左衽矣」(同上)
管仲擔任齊桓公的宰相,治理齊地,民富兵強,使得桓公成為諸侯盟主,誓言「尊周室,攘夷狄,禁篡弒,抑兼併。」─再匡正天下諸侯的僭越,和卿大夫的篡位,團結諸侯,北擊山戎,南伐楚國。直到現在,周天下人民得以生活安寧,皆拜管仲的厚賜。假定沒有管仲,我們都要被迫,編髮結辮或披頭散髮,衣襟左開或左扣,─副蠻夷之邦、化外之民的打扮!
孔子說過,「志士仁人,無求生以害仁,有殺身以成仁。」(論語衛靈公)所以孔子的門生,如子路、子貢,認為管仲沒有追隨公子糾而殉死─殺身以成仁,不是志士仁人?
孔子認為,管仲輔佐齊桓公完成上述「尊王攘夷」的功業,是仁人志士!
仁人志士不必同於一般平民百姓,為了小節,自盡於荒野溝渠,誰在乎他們是誰!
孔子肯定管仲是仁人志士,因為,管仲輔佐齊桓公完成「尊王攘夷」的功業,因此,孔子肯定「尊王攘夷」?!
既然孟子自承是孔門後代弟子,能不提倡「尊王攘夷」?
尊王攘夷不是王道?
假定尊王是王道,如何「尊一夫紂」?
因此,孟子只提倡「王道」,不是提倡「尊王」。
因為,王道是基於「天與之,民與之」「天受之,民受之」的主權在民原理。故謂:「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。」(孟子盡心下)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1.12.15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