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

火車勾甘蔗 (再續)-啟發理性 知天命 立王道 。 (十六)

王道就在行仁政。

  行仁政在於「使民安居樂業」,「孝悌」行於鄉里。


  故而。「七十者衣帛食肉,黎民不飢不寒。」(孟子梁惠王上)王道就此建立。
  但是為了鞏固王道,孟子更進一步提出「王道」的基本條件。
  謂:
  「無恒產有恒心者,惟士為能。」(同上)
  沒有永久保有的產業,諸如田地、房舍、天然孳息等,而仍能保有、並堅定追求仁道的不變心志,安貧樂道,只有士、大夫以上的讀書人,才能做得到。
  孔子說:「君子謀道不謀食。」(論語衛靈公)孟子亦說:「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謂大丈夫。」(孟子滕文公下)
  「世祿制度」的存在,的確,「學也,祿在其中矣!」(論語同上)故而,孔門弟子有君子儒、小人儒之分別。孔子告誡子夏:「女為君子儒,無為小人儒。」(論語雍也)
  孟子自我歸類為君子儒,故說:「無恆產而有恒心者,惟士為能。」,不能坐視「耕也,餒在其中矣!」的不公不義,違反仁道!
  「若民,則無恒產,因(而)無恒心。」(孟子梁惠王上)
  一般平民百姓。尤其是生俱永久佃農身分的農民,因為欠缺永久保有的產業,諸如田地農舍、天然孳息等所有產權和財產權,生活毫無保障,奉養父母教育子女,都成問題。因而,無能力永久保有孝悌仁心,如何安居樂業?
  「茍無恆心,放辟邪侈,無不為已,及陷於罪,然後從而刑之、是罔民也。」(同上)
如果喪失孝悌仁心,行為放蕩不拘,生活揮霍無度,作奸犯科無所不做,終於犯法、判刑。這不就是官方預設法網,等著人民陷入。
  「焉有仁人在位,罔民而可為也?(同上)
  豈有在位仁君,架起法網,等著人民陷入?
  仁道的基本條件,在平民百姓擁有恒產,始有恒心,而士人永不缺恒心。
  孟子所以提出,「若民,則無恆產,因(而)無恒心。」旨在落實「耕者有其田」,因為助而不稅的九一井田制,沒有土地所有權的擁有,耕者(農民)無異農奴,豈人生而不平等若是!
  恒心,士大夫等讀書人,啟發理性,服膺自己的道德良知,永遠自己故主,聽命於純粹理性的無上令言(Categorical Imperative)謂:「知天命!」
  生命誠可貴,自由價更高,故而,孔曰成仁(論語衛靈公),孟曰取義。(孟子告子上)。自由不可剝奪。
  恒產,平民不可剝奪的自然權利─生命、自由與追求幸福等不可剝奪權利,沒有此等自然權利,豈有王道!

  孟子在二千多年前發出的師子吼,迄今仍不絕於耳!



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


Alex Pan TheWalker
2011.12.11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