啟蒙時代關於人類進步與其完美可能性之觀念,係因深信環境塑造人類,與宇宙乃由一自然、和善秩序所規範。惟其所採步驟有三:(一)摒棄古典文明優越性之觀念,唯依賴科學與哲學之成就;相信未來較過去光明,並充滿希望。(二)排除上帝乃宇宙干涉力量之觀念。(三)經濟學者主張自然經濟法則,自由經濟政策乃正確之指導原則。而諸哲學家認為必教育、法律與制度有正確之改革,人類道德特性始能於進步環境影響下獲得改善。(註四六)
啟蒙時代之人道主義於十九世紀即面臨多重打擊,諸如:(一)馬爾撤斯人口論,(二)達爾文生物進化論,(三)遺傳學,(四)馬克斯思想。而最大打擊乃來自馬克斯思想。
馬爾撤斯人口論屬經濟學範疇,惟依據馬氏人口論要義,人口依幾何級數增加,糧食僅依算術級數增加(註四七)。因此,糧食之缺乏必隨人口增加而益形嚴重,此乃自然現象。而解決糧食問題,除非人口控制適當,否則飢餓、疾病乃至戰爭,必然不可避免,此為自然法則。依上述自然現象與法則,社會對於貧窮、低下勞動人口之救助,並非理性行為,則人道主義顯非理性(註四八)。且人口之控制,如以科學方法施行普遍節育,顯然違反自然,是否合乎理性,或違反人道,暫且不提。惟即使結果可認定合乎理性與人道,手段仍難免受人道責難。
註四六:Ibid, p.398.
註四七:T.R.Malthus, 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Population, edited in J. Salwyn Schapiro, Liberalism: It’s meaning and History, D.Van Nostrand, 1958, p.133 ff.
註四八:cf. Crane Brinton, op cit., p.398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