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

第二節 自然狀態之四

後人或認為自然狀態即黃金時代,而為十八世紀啟蒙運動盛行之學說鋪路(註二一)。事實上,十八世紀啟蒙人物每認為洛克自然狀態來自古希臘神話。究其原因,當有以下幾點:(一)十六世紀新教主義(Protestantism)於十八世紀時轉變為理性論之自然神論(Rationalistic Deism),(二)聖經故事中之亞當樂園轉換為希臘黃金時代傳說,(三)亞里斯多德式阿奎那思想,視政治制度合乎人性之見解,已為基督教神學家視政府乃罪惡之結果之見解取代(註二二)。因此,啟蒙世紀所認定之自然狀態應是人類純潔無邪之狀態,係基於希臘黃金時代之信念,且此自然狀態之人性,並非聖經所載之墮落人性,亦非保羅於新約羅馬書所稱之罪惡人性,或奧古斯汀原罪說之人性,惟西方人性邪惡論,其因墮落或因原罪之天賦或遺傳,皆因洛克於「悟性論」否定先天理念說,而不攻自破。因此,籠罩西方千年之人性枷鎖、人性陰霾,乃得解脫散盡。理性即人性亦善良本性。十八世紀西方人之心態,誠如倪布耳(Reinhold Niebuhr)所謂「近代人之自許良知(The Easy Conscience of Modern Man)(註二三)。要不問洛克自然狀態與人性之真正觀念,更遑問其來自。

註二一:理奇謂:「然而,讀者(或許洛克心中)之微許混淆,竟導致認定自然狀態乃黃金時代,並為十八世紀啟蒙運動盛行學說鋪路」「若卜普即視自然狀態同於古希臘神話之黃金時代」Ibid, pp. 42,43.
註二二:Ibid.
註二三:Reinhold Niebuhr, The Nature and Destiny of Man, charles Scribner’s Sons, N.Y. 1949, P.93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