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格爾辯證原理可能提升形而上學原理至絕對精神領域,其誘惑力之大,即使現代實用論者詹姆斯(William James)亦難免受其影響(註六)。然,此等原理無疑否定人類及萬物之存在價值,尤其,斷然否定康德之一確信,即人為一道德主體,本身得為一究極目的。換言之,乃否定個體目的之獨立性,則個人之尊嚴與價值,乃至其與生俱有權利,勢必一併遭受否定。
本文前曾指出,人與上帝之關係乃基於原因與結果之直接關係,並非三段論式或辯證論式關係。原因係絕對、永恒,結果亦係絕對、永恒。人本身得為一究極目的,其基礎即在此。當然,原因或第一因皆係假定,亦係先驗性,然此衡於因果律與矛盾律,並不失其妥當性,不用於原因與結果間另介入非存有,使真實與合理皆成為一過程(註七),而令「合理即真實,且真實即合理」(註八)演成「既合理復不合理,既真實復不真實」之正、反、合辯證過程。
黑格爾正、反、合辯證術重覆柏拉圖有、無、生存原理(註九),虛擬「非存有」,而使一切存有失其真實性與合理性。此辯證術演繹為歷史辯證哲學,亦同樣否定個人人格,而使歷史成為型期之演變(註一○)。至於國家亦僅得一暫時道德人格(註一一)。而此一暫時道德人格於權力意志之支配下,引發兩次世界大戰,其於人類整體之損害,至今傷痕猶在。
註六:詹姆斯謂:「唯一性至少克服道德分別性。於愛之情操,吾人具有可能意
謂所有知覺生命之整體統合之神秘基因。於聽聞一元論之呼聲,此神秘基因喚醒吾人,承認其權威,置智慮於一次要地位」。
See, William James, Pragmatism and the Meaning of Truth, A Harvard Paperback, 1978, p.76.
註七:科普勒斯頓稱:「真實之全部過程乃一目的性推進到達自我思想體之實現……然此乃一目的內在於過程。……且就此觀點吾人可說,如同喝格爾聲稱,絕對精神體本質上乃一結果」。
See, F.Copleston, op cit., p.208.
註八:Ibid, pp.209,216.
註九:W.T.Stace, op cit., p.92.
史達齊謂:「有、無、生成乃原始黑格爾三連體。整個體系自始自終乃此三拍節」。
註一○:科普勒斯指出,黑格爾區別三種主要歷史型態,乃原始型歷史、反省型歷史與哲學型歷史。See, F.Copleston, op cit., pp.261-262.
註一一:Quoted in Ibid, p.262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