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理性的啟發---
莊周vs.惠施
「莊兄,你說萬物源於道,又歸於道,這話怎麼說?」
「哦,惠兄,這你就不知道。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,萬物不就源於道?」
「那麼,又如何歸於道?」
「惠兄,你這又不知道。不追求道,所以不知道。我追求道,跟你有所不同,所以我們的確不同道。」
「莊兄,說了等於沒說,你到底知不知道?我不追求道,當然不知道。你追求道,就知道?」
「惠兄,怪不得是名家。先不問我知不知道。所謂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,但知止於其所不知:
夫道,有情有信,無為無形,可傳而不可受,可得而不可見。自本自根,未有天地,自古以固存,神鬼神帝,生天生地。」(見莊子大宗師)
「莊兄,你的狀況很嚴重,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,而是有詩為證,詩是自己造的。」
「惠兄,你更嚴重,生下一張嘴,什麼都不帶來,吃喝就是這張嘴,現在吃乾抹淨,吃的喝的,說是嘴巴生的。
的確你這一輩子光靠一張嘴,什麼都生出來。」
「莊兄,我承認萬物源於道。天下是道所生。好吧,那麼,萬物為什麼要歸於道?又如何歸於道?」
「惠兄,你要問的,是不是,萬物既然目的自主,為何要歸於道,以道為終極目的?」
「莊兄,佩服!佩服,這就是追求道與不追求道的差別。就聽你如何解說?」
「惠兄,你不想呼呼大睡,寧可等著大笑之或哈哈一笑?」
「莊兄,不要老是以為自己是大鵬鳥,別人就是麻雀一隻!」
「哦,惠兄,我當肅容,慎重道來。」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7.01
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
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
火車勾甘蔗(總結)God Bless Taiwan”! (十五)
---理性的啟發---
莊周vs.惠施
「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。中士聞道,若存若亡,下士聞道,大笑之。」
「不笑不足以為道。」(見老子第四十一章)
「惠兄,聽了,儘管哈哈一笑。」
「喂,太損人了!莊兄你支離誰的德?缺德!」
「大笑之非哈哈一笑。惠兄,別在意。」
「又來了,不是白馬非馬,就是說話的人,是莊周,是惠施,別說夢話!我要呼呼大睡!」
「嗯,惠兄,高明!你得道了,看來你已找來幫手!」(參考莊子知北遊、齧缺問道被衣)
「莊兄,你是明修棧道,暗渡陳倉。請出老子,不為你助陣?」
「喔,那麼大家旗鼓相當,我就言歸正傳。」
「老子齧缺、被衣都是你的人,那來旗鼓相當!」
「那麼,惠兄,就一齊上道,我們都是同道的。」
「不,道不同,不相為謀。」
「惠兄,我們不都站在同一道上?」
「嘿,此道非彼道,不是白馬非馬,還是馬。你不必損我,還是竊取我的看家本事,缺德!」
「惠兄,言重了,你的就是你的,我只是幫你發揮光大。就算是借用,你們不是朋友嗎?我的,你儘管用,不用借。」
「莊兄,窮能借用嗎?衣破補了又補,你捨得,我可不敢借用。」
「是,是,這也是無用之用。」
「莊兄,我已被你損了又損,若和你們同道,很快就無…」
「無為,惠兄,那不就是得道?可喜可賀。」
「無可奈何,無路可走!無道。算了,我睡我的。」
「那麼,惠兄,我說我的。」
「惠兄,你我所在的器世界,稱天下。是萬物和我們人名依其本性成長,生生不息,實現自我完整的場域或道場。所以,天下這器世界是目的自主的世界,其終極目的就是道。」
「莊兄,你想說什麼?」
「萬物種種差別,但都源於道,殊途同歸,又源於道。」
何以見得?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29
莊周vs.惠施
「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。中士聞道,若存若亡,下士聞道,大笑之。」
「不笑不足以為道。」(見老子第四十一章)
「惠兄,聽了,儘管哈哈一笑。」
「喂,太損人了!莊兄你支離誰的德?缺德!」
「大笑之非哈哈一笑。惠兄,別在意。」
「又來了,不是白馬非馬,就是說話的人,是莊周,是惠施,別說夢話!我要呼呼大睡!」
「嗯,惠兄,高明!你得道了,看來你已找來幫手!」(參考莊子知北遊、齧缺問道被衣)
「莊兄,你是明修棧道,暗渡陳倉。請出老子,不為你助陣?」
「喔,那麼大家旗鼓相當,我就言歸正傳。」
「老子齧缺、被衣都是你的人,那來旗鼓相當!」
「那麼,惠兄,就一齊上道,我們都是同道的。」
「不,道不同,不相為謀。」
「惠兄,我們不都站在同一道上?」
「嘿,此道非彼道,不是白馬非馬,還是馬。你不必損我,還是竊取我的看家本事,缺德!」
「惠兄,言重了,你的就是你的,我只是幫你發揮光大。就算是借用,你們不是朋友嗎?我的,你儘管用,不用借。」
「莊兄,窮能借用嗎?衣破補了又補,你捨得,我可不敢借用。」
「是,是,這也是無用之用。」
「莊兄,我已被你損了又損,若和你們同道,很快就無…」
「無為,惠兄,那不就是得道?可喜可賀。」
「無可奈何,無路可走!無道。算了,我睡我的。」
「那麼,惠兄,我說我的。」
「惠兄,你我所在的器世界,稱天下。是萬物和我們人名依其本性成長,生生不息,實現自我完整的場域或道場。所以,天下這器世界是目的自主的世界,其終極目的就是道。」
「莊兄,你想說什麼?」
「萬物種種差別,但都源於道,殊途同歸,又源於道。」
何以見得?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29
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
火車勾甘蔗(總結)God Bless Taiwan”! (十四)
---理性的啟發---
莊周 vs 惠施
「惠兄,既然曉得我的真本事就是支離其德,你說,這種本事沒有用?」
「不,慢著,莊兄,不要盯著我看。」
「放心,你沒有什麼德可支離。」
「莊兄,這很傷人,比損人更傷。」
「惠兄,你一輩子都在長他人志氣,何曾自我成長?不知長進!」
「這更傷人!」
「一輩子把自己磨鍊成利器,樂於為他人所用。用你的人又不是什麼君子、丈夫。作為他人成就目的的手段。目的不成就,手段能不拋棄?哦,你想成為廟堂的神龜,成為天下名器?」
「莊兄,該給個說明。」
「惠兄,你見過千里馬,釘上馬蹄,配上馬鞍,扼以繮繩,飛跑起來,威風凜凜。誰威風?」
「耍威風還得靠伯樂,他點頭才稱良馬。」
「那又怎麼樣?真金不怕火鍊!良馬非馬,莊兄把我比喻作良馬?」
「還算客氣。天下最無辜的,就像那村莊的壯丁,年紀青青,背妻離子,遺棄雙親。僥倖回來,連家裡的那條老狗都認不出來,而且,不見得全身而返!有用嗎?」
「又誰逼他們離鄉背井?」
「觀察支離疏一些時日後,有感而發:夫支離其形者,猶足以養其身,終其天年,又況支離其德乎!」(參考莊子人間世)
「惠兄,誰願支離其形?就是我們這般無恆產而追求無盡恆產的讀書人,失去士志於道的初衷或本懷,甘願作人犬馬,成就他人目的,喪失個人目的自主,致使天下人盡失其恆產,何以成就其目的自主?」
「若有恆心於道,何用恆產,何用支離其形乃至支離其德!」
「莊兄,夠了!」
「不,我還要說下去,直到惠兄忘言。」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26
莊周 vs 惠施
「惠兄,既然曉得我的真本事就是支離其德,你說,這種本事沒有用?」
「不,慢著,莊兄,不要盯著我看。」
「放心,你沒有什麼德可支離。」
「莊兄,這很傷人,比損人更傷。」
「惠兄,你一輩子都在長他人志氣,何曾自我成長?不知長進!」
「這更傷人!」
「一輩子把自己磨鍊成利器,樂於為他人所用。用你的人又不是什麼君子、丈夫。作為他人成就目的的手段。目的不成就,手段能不拋棄?哦,你想成為廟堂的神龜,成為天下名器?」
「莊兄,該給個說明。」
「惠兄,你見過千里馬,釘上馬蹄,配上馬鞍,扼以繮繩,飛跑起來,威風凜凜。誰威風?」
「耍威風還得靠伯樂,他點頭才稱良馬。」
「那又怎麼樣?真金不怕火鍊!良馬非馬,莊兄把我比喻作良馬?」
「還算客氣。天下最無辜的,就像那村莊的壯丁,年紀青青,背妻離子,遺棄雙親。僥倖回來,連家裡的那條老狗都認不出來,而且,不見得全身而返!有用嗎?」
「又誰逼他們離鄉背井?」
「觀察支離疏一些時日後,有感而發:夫支離其形者,猶足以養其身,終其天年,又況支離其德乎!」(參考莊子人間世)
「惠兄,誰願支離其形?就是我們這般無恆產而追求無盡恆產的讀書人,失去士志於道的初衷或本懷,甘願作人犬馬,成就他人目的,喪失個人目的自主,致使天下人盡失其恆產,何以成就其目的自主?」
「若有恆心於道,何用恆產,何用支離其形乃至支離其德!」
「莊兄,夠了!」
「不,我還要說下去,直到惠兄忘言。」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26
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
火車勾甘蔗(總結)God Bless Taiwan”! (十三)
---理性的啟發---
莊周 vs 惠施
「整個村莊成為孩童的天下,支離老弟當起囝仔頭王,可逍遙自在。」
「莊兄,逍遙自在,只有你說出口!」惠施酸一下莊周。
「惠兄,我的口氣像嗎?你沒看見,在田裡,都是五十、七十的老人,不分男女。」莊子頂回去。
「莊兄,眼見為憑,這村子是典型的父老子幼社會。」
「惠兄,乾脆說老夫少妻。」
「何以見得?」
「每家都有人在。你沒看見家家升起火?」
「哦,我明白了,每家都少了壯男。」
「觀察入微,惠兄,這代表什麼?」
「正常,男人都要出外打天下,為君王效命。」
「拋妻棄子,還拖累兩老?」
「莊兄,你想證明什麼?怪不得三番兩次且三不五時,走走走,就是走到這村莊。學孫臏?我又不是鬼谷子。」
「識相。」
「哦,得意忘言,不用說,無用之用!」
「你自己說出來的,惠兄。」
「誰說支離老弟無用,他用處可大!晴天,孩童捧他像老祖宗,不,小祖宗。陰天,老人家捧他像神明似的,占卜問卦。」
「那不就是無用之用。」
「莊兄,誰敢說他無用!」
「上徵武士,上有大役,除了孩童,誰能逃掉?」
「這也算作無用?莊兄,那不就是跟你一樣,沒人敢用,抱歉,快人快語。」
「惠兄,我怎能和支離先生相比?」
「是的,除了無用之外,的確…」
「惠兄,儘管說,我會得意忘言。」
「支離先生是井底蛙,從未出過這村子,他的逍遙那比得上莊兄的逍遙?」
「惠兄,你錯了,不出戶,知天下,不窺牖,見天道,其出彌遠,其知彌少。(見老子第四十七章)你沒聽老子說?」
「莊兄,還是有差別,你常自比大鵬鳥,當我是小麻雀。」
「惠兄,我這樣說你?對的,知止其所不知,至矣。」(見莊子齊物)
「褒我?貶我?我還是說支離老弟飛不過小麻雀。」
「呵,你要我忘了你的言不由衷?」
「實不相瞞,我還是不解,你好像羨慕那支離老弟!」
「我夠格嗎?」
「都是無用、沒用,但,支離先生很自然,是道法自然?但,老實說,莊兄,你從來就站在我的上風,雖然,我從不甘敗下風,所以…」
「老是欲言又止!」
「好吧,莊兄,你的無用裝得很自然,但還是靠點真本事。我不好意思說下去。」
「你的意思是,有用才叫本事,天下那有學真本事,使自己無用。」
「是,是。一吐為快,我就是沒這真本事,所以吐不出來。」
「告訴你,這真本事就是支離其德。」
「哦,我明白了,莊兄的無用是支離其德,支離先生就是支離其形,但是,我不見莊兄的無用之用!」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25
莊周 vs 惠施
「整個村莊成為孩童的天下,支離老弟當起囝仔頭王,可逍遙自在。」
「莊兄,逍遙自在,只有你說出口!」惠施酸一下莊周。
「惠兄,我的口氣像嗎?你沒看見,在田裡,都是五十、七十的老人,不分男女。」莊子頂回去。
「莊兄,眼見為憑,這村子是典型的父老子幼社會。」
「惠兄,乾脆說老夫少妻。」
「何以見得?」
「每家都有人在。你沒看見家家升起火?」
「哦,我明白了,每家都少了壯男。」
「觀察入微,惠兄,這代表什麼?」
「正常,男人都要出外打天下,為君王效命。」
「拋妻棄子,還拖累兩老?」
「莊兄,你想證明什麼?怪不得三番兩次且三不五時,走走走,就是走到這村莊。學孫臏?我又不是鬼谷子。」
「識相。」
「哦,得意忘言,不用說,無用之用!」
「你自己說出來的,惠兄。」
「誰說支離老弟無用,他用處可大!晴天,孩童捧他像老祖宗,不,小祖宗。陰天,老人家捧他像神明似的,占卜問卦。」
「那不就是無用之用。」
「莊兄,誰敢說他無用!」
「上徵武士,上有大役,除了孩童,誰能逃掉?」
「這也算作無用?莊兄,那不就是跟你一樣,沒人敢用,抱歉,快人快語。」
「惠兄,我怎能和支離先生相比?」
「是的,除了無用之外,的確…」
「惠兄,儘管說,我會得意忘言。」
「支離先生是井底蛙,從未出過這村子,他的逍遙那比得上莊兄的逍遙?」
「惠兄,你錯了,不出戶,知天下,不窺牖,見天道,其出彌遠,其知彌少。(見老子第四十七章)你沒聽老子說?」
「莊兄,還是有差別,你常自比大鵬鳥,當我是小麻雀。」
「惠兄,我這樣說你?對的,知止其所不知,至矣。」(見莊子齊物)
「褒我?貶我?我還是說支離老弟飛不過小麻雀。」
「呵,你要我忘了你的言不由衷?」
「實不相瞞,我還是不解,你好像羨慕那支離老弟!」
「我夠格嗎?」
「都是無用、沒用,但,支離先生很自然,是道法自然?但,老實說,莊兄,你從來就站在我的上風,雖然,我從不甘敗下風,所以…」
「老是欲言又止!」
「好吧,莊兄,你的無用裝得很自然,但還是靠點真本事。我不好意思說下去。」
「你的意思是,有用才叫本事,天下那有學真本事,使自己無用。」
「是,是。一吐為快,我就是沒這真本事,所以吐不出來。」
「告訴你,這真本事就是支離其德。」
「哦,我明白了,莊兄的無用是支離其德,支離先生就是支離其形,但是,我不見莊兄的無用之用!」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25
2013年6月23日 星期日
火車勾甘蔗(總結)God Bless Taiwan”! (十二)
---理性的啟發---
支離誰德 ?
「道失而後德,德失而後仁,仁失而後義,義失而後禮。」
黃帝和老子李聃持同一論調。(見莊子知北遊、老子第三十八章)
道之外 , 沒有什麼德或稱德的,不可捨棄,不可支離。
所以說,「絕聖棄知,民利百倍。絕仁棄義,民復孝慈。」(老子第十九章)
但是,「上德,無為而無不為。」(老子第三十八章)而 , 「道常無為而無不為」(見老子第三十三章) ,上德不就是等同道嗎?
道不可捨,不可支離,那麼,上德亦如是,捨上德即捨道。因此,莊子支離其德,若包涵上德,不就是支離道、捨道。這樣,即使關起門,學習列子,煮飯餵豬,也無可變通,等同放棄自己!
那麼,支離其德,可謂茲事體大,莊子三思矣!
看看老子有沒有進一步解說?
老子認為,上德、下德、上仁、上義、上禮,都是華,華就是花、花朵。
花,無論開多久、多美,總有凋謝的時候。花不是果實或果樹。花落入土,長不出果實或果樹。上德、下德、上仁、上義、上禮,如同果樹開出的花,是道所生出,不是道本身。就如同指月之指,把指頭當作月,把上德、下德、上仁、上義、上禮當作道,從此步上愚蠢的不歸路或道。
所以,老子作出結語,「是以大丈夫處其厚,不居其薄。處其實,不居其華,故去彼取此。」(以上參考老子第三十八章)
大丈夫即無恆產而有恆心於道之人。大丈夫修道,為道不為學。故曰:「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,損之又損,以至於無為。」(見老子第四十八章、莊子知北遊)蓋去彼取此也。
因此,除了道,沒有不可損、不可捨、不可支離,已無疑義。
莊子無恆產而有恆心於道,大丈夫也。顏回皆能「坐忘」(見莊子大宗師),莊子應早已支離其德,一乾二淨,以至於無為。
故而,莊子不為惠施、不為上位者乃至天子支離其德。既已支離其德,為何又要支離其德?其真正用意何指?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23
支離誰德 ?
「道失而後德,德失而後仁,仁失而後義,義失而後禮。」
黃帝和老子李聃持同一論調。(見莊子知北遊、老子第三十八章)
道之外 , 沒有什麼德或稱德的,不可捨棄,不可支離。
所以說,「絕聖棄知,民利百倍。絕仁棄義,民復孝慈。」(老子第十九章)
但是,「上德,無為而無不為。」(老子第三十八章)而 , 「道常無為而無不為」(見老子第三十三章) ,上德不就是等同道嗎?
道不可捨,不可支離,那麼,上德亦如是,捨上德即捨道。因此,莊子支離其德,若包涵上德,不就是支離道、捨道。這樣,即使關起門,學習列子,煮飯餵豬,也無可變通,等同放棄自己!
那麼,支離其德,可謂茲事體大,莊子三思矣!
看看老子有沒有進一步解說?
老子認為,上德、下德、上仁、上義、上禮,都是華,華就是花、花朵。
花,無論開多久、多美,總有凋謝的時候。花不是果實或果樹。花落入土,長不出果實或果樹。上德、下德、上仁、上義、上禮,如同果樹開出的花,是道所生出,不是道本身。就如同指月之指,把指頭當作月,把上德、下德、上仁、上義、上禮當作道,從此步上愚蠢的不歸路或道。
所以,老子作出結語,「是以大丈夫處其厚,不居其薄。處其實,不居其華,故去彼取此。」(以上參考老子第三十八章)
大丈夫即無恆產而有恆心於道之人。大丈夫修道,為道不為學。故曰:「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,損之又損,以至於無為。」(見老子第四十八章、莊子知北遊)蓋去彼取此也。
因此,除了道,沒有不可損、不可捨、不可支離,已無疑義。
莊子無恆產而有恆心於道,大丈夫也。顏回皆能「坐忘」(見莊子大宗師),莊子應早已支離其德,一乾二淨,以至於無為。
故而,莊子不為惠施、不為上位者乃至天子支離其德。既已支離其德,為何又要支離其德?其真正用意何指?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23
火車勾甘蔗(總結)God Bless Taiwan”! (十一)
---理性的啟發---
支離誰德 ?
莊子的劍法,出神入化,蓋世無雙。但是,僅憑一張嘴,說得天花亂墜,劍氣縱橫天下而無礙,改變不了其文士本質。((見莊子說劍)因此,「上徵武士或上有大役」,沒他份。惟有支離其形,三石米、十捆柴,或,他有份。
假定,莊子因此支離其形,陶淵明不會「不為五斗米折腰」。而原本嗜酒,高唱「酒肉穿腸過,佛在心頭坐」,應是順其自然之事。或許,這也算是支離其德,但,「桃花源記」不會流傳於世。
支離其形或支離其德,除可得無用之用外,不必退隱山林,而得大隱隱於市的大自在。如是全其個人目的自主,並示範無恆產而有恆心。
莊子之世,堯舜不出,沒有讓王或禪讓之事。因此,莊子不必退隱山林,以明辭讓或拒絕受讓王位之心志,大可大隱隱於市矣!所以,莊子沒有支離其德的必要。
莊子為何要支離其德?為安惠施的心,以免惠施擔心莊子會取而代之或搶他的位子。
惠施有那麼重要嗎?
莊子路過惠施的墓園,特別提到,孔子時代,有位石匠擅於操斧。為展示其精湛功夫,即在其夥伴鼻尖,塗上一層薄如蠅翼的石灰,然後,大斧一揮,石灰削盡而不傷鼻尖分毫。其夥伴始終站立,神色自如。
莊子又說,有人請石匠再次展示斧功,石匠黯然,以前做得到,夥伴已死,沒有搭配對手,現在做不來。
莊子同樣感傷,惠施死後,再也沒有談論對手。(參考莊子徐无鬼)
莊子辯才無礙,話鋒犀利,理事圓融,海削惠施一頓,惠施每意猶未盡而不覺語塞。大辯若訥?(見老子四十五章)莊子得意而忘言,孰高孰下?惠施一死,能不浩歎:「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!」(見莊子外物)
莊子為惠施而支離其德,誰曰不?
「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。下德不失德,是以無德。」(見老子第三十八章)
莊子欲支離其上德或下德?
或莊子欲支離其誰德?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24
支離誰德 ?
莊子的劍法,出神入化,蓋世無雙。但是,僅憑一張嘴,說得天花亂墜,劍氣縱橫天下而無礙,改變不了其文士本質。((見莊子說劍)因此,「上徵武士或上有大役」,沒他份。惟有支離其形,三石米、十捆柴,或,他有份。
假定,莊子因此支離其形,陶淵明不會「不為五斗米折腰」。而原本嗜酒,高唱「酒肉穿腸過,佛在心頭坐」,應是順其自然之事。或許,這也算是支離其德,但,「桃花源記」不會流傳於世。
支離其形或支離其德,除可得無用之用外,不必退隱山林,而得大隱隱於市的大自在。如是全其個人目的自主,並示範無恆產而有恆心。
莊子之世,堯舜不出,沒有讓王或禪讓之事。因此,莊子不必退隱山林,以明辭讓或拒絕受讓王位之心志,大可大隱隱於市矣!所以,莊子沒有支離其德的必要。
莊子為何要支離其德?為安惠施的心,以免惠施擔心莊子會取而代之或搶他的位子。
惠施有那麼重要嗎?
莊子路過惠施的墓園,特別提到,孔子時代,有位石匠擅於操斧。為展示其精湛功夫,即在其夥伴鼻尖,塗上一層薄如蠅翼的石灰,然後,大斧一揮,石灰削盡而不傷鼻尖分毫。其夥伴始終站立,神色自如。
莊子又說,有人請石匠再次展示斧功,石匠黯然,以前做得到,夥伴已死,沒有搭配對手,現在做不來。
莊子同樣感傷,惠施死後,再也沒有談論對手。(參考莊子徐无鬼)
莊子辯才無礙,話鋒犀利,理事圓融,海削惠施一頓,惠施每意猶未盡而不覺語塞。大辯若訥?(見老子四十五章)莊子得意而忘言,孰高孰下?惠施一死,能不浩歎:「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!」(見莊子外物)
莊子為惠施而支離其德,誰曰不?
「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。下德不失德,是以無德。」(見老子第三十八章)
莊子欲支離其上德或下德?
或莊子欲支離其誰德?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24
2013年6月22日 星期六
火車勾甘蔗(總結)God Bless Taiwan”! (十)
---理性的啟發---
支離疏沒得風濕症,無法預知陰晴。他選擇大晴天出門,避開行人莽撞、車馬狂奔,以策安全。
出門,誰保護他的人身安全?發放救濟品的上位者,不提供行的安全?發放救濟品是行仁政,慈濟和感恩外,就是慈濟感恩,無他。行的安全呢 ? 行的安全,除照明外,就靠公眾的雪亮眼睛。提供照明是太陽的天職,大家的眼睛要雪亮!
大太陽下,草地上、樹蔭下,成群孩童圍繞著支離疏,裝牛、做馬,牛車、馬車齊備,這群孩童組成國王的隊伍,支離疏最亮眼,誰不迴避?
支離疏擅用天時、地利、人和?,作囝仔頭王,瘋遍整個村裡的孩童,是天生領袖 , 鶴立雞群。
支離疏沒病,就像醜小鴨不醜。他不受身形所勞、所累。初生下來的一顆心,從沒病過、老過。所以,能和童稚的赤子心相應。尤其,不像那隻醜小鴨,長大後,飛離鴨群。
太陽一出,支離家門前,就聚集一群孩童,等著支離疏開門,國王的隊伍要出發了,人車迴避!
莊子看不出國王的隊伍成軍多久,看得出這一切都順乎自然,自然而然,不存心機,毫無做作。這如何解說?哦,道法自然。
子輿先生修道有年,在通過生死關之際,得場大病,拘拘如支離疏。子輿先生因此得道,支離疏不就是天生得道或得道天生?
拘拘也好,不拘拘也好,身受而心不受,才是得道關鍵。而且,從來就沒有生死關,何來通過?甚至超越。能不看透!
身受而心不受而得自在,契合「道常無為而無不為。」(老子第三十七章)
無用因此「變通」,而有用乃至大有用。
或,為得無用,先支離其形或支離其德。
莊子寧願作場大夢,栩栩如大胡蝶,不願生場大病,拘拘如支離疏,或逕自支離其形,在乎什麼?
惟支離其德!
如何支離其德?
裝瘋賣傻?
故謂:道在屎溺!(見莊子知北遊)瘋了!
或謂:地球繞日。大家一起瘋!
唯有惠施不瘋。噫,予可高枕無憂矣!(參考莊子秋水)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 Walker
2013.06.23.
支離疏沒得風濕症,無法預知陰晴。他選擇大晴天出門,避開行人莽撞、車馬狂奔,以策安全。
出門,誰保護他的人身安全?發放救濟品的上位者,不提供行的安全?發放救濟品是行仁政,慈濟和感恩外,就是慈濟感恩,無他。行的安全呢 ? 行的安全,除照明外,就靠公眾的雪亮眼睛。提供照明是太陽的天職,大家的眼睛要雪亮!
大太陽下,草地上、樹蔭下,成群孩童圍繞著支離疏,裝牛、做馬,牛車、馬車齊備,這群孩童組成國王的隊伍,支離疏最亮眼,誰不迴避?
支離疏擅用天時、地利、人和?,作囝仔頭王,瘋遍整個村裡的孩童,是天生領袖 , 鶴立雞群。
支離疏沒病,就像醜小鴨不醜。他不受身形所勞、所累。初生下來的一顆心,從沒病過、老過。所以,能和童稚的赤子心相應。尤其,不像那隻醜小鴨,長大後,飛離鴨群。
太陽一出,支離家門前,就聚集一群孩童,等著支離疏開門,國王的隊伍要出發了,人車迴避!
莊子看不出國王的隊伍成軍多久,看得出這一切都順乎自然,自然而然,不存心機,毫無做作。這如何解說?哦,道法自然。
子輿先生修道有年,在通過生死關之際,得場大病,拘拘如支離疏。子輿先生因此得道,支離疏不就是天生得道或得道天生?
拘拘也好,不拘拘也好,身受而心不受,才是得道關鍵。而且,從來就沒有生死關,何來通過?甚至超越。能不看透!
身受而心不受而得自在,契合「道常無為而無不為。」(老子第三十七章)
無用因此「變通」,而有用乃至大有用。
或,為得無用,先支離其形或支離其德。
莊子寧願作場大夢,栩栩如大胡蝶,不願生場大病,拘拘如支離疏,或逕自支離其形,在乎什麼?
惟支離其德!
如何支離其德?
裝瘋賣傻?
故謂:道在屎溺!(見莊子知北遊)瘋了!
或謂:地球繞日。大家一起瘋!
唯有惠施不瘋。噫,予可高枕無憂矣!(參考莊子秋水)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 Walker
2013.06.23.
2013年6月21日 星期五
火車勾甘蔗(總結)God Bless Taiwan”! (九)
---理性的啟發---
無用之用--------
無用 ? 用處才大 !
莊子一再拒絕出仕。惠施看不下去,嘮叨著,哦,魏王送我一個大瓠籽,長出五石大的瓠仔。這瓠仔皮脆,不能盛水,也不能作瓢仔,真是大而無用。
惠施暗諷莊子空有大學問,沒有真本事。否則,不會一再拒絕出仕。
「嘿,老兄,你那曉得大的用處?為什麼不把那大瓠仔綁在腰際,隨它漂流江湖,多逍遙!」
這位老兄真不切實際,惠施又舉個例:「哦,我有一棵大樗樹,樹幹臃腫、樹枝捲曲,就長在路旁。木匠路過,看都不看它一眼!為什麼?大而無用,無可取材!」
大而無用?莊子不由哈哈大笑。「老弟,為什麼不把那棵大樗樹種在無何有之鄉。那麼,老弟不就可以坐臥在大樹蔭下,神魂隨著雲和風,遨遊方外!」
牛頭不對馬嘴,或大知對小知,莊子還是繼續探索他的無用之用。(以上參考莊子逍遙遊)
哦,齊國有棵大櫟樹,高廣難以想像,群鳥聚居樹頂,村民聚集樹下。
有位名匠路過,仔細一瞧,搖搖頭,自言自語,啊;散木,樹雖大,枝、葉、幹一無可取,難怪長得那麼高大,壽命應已上千歲。
村民把這棵大櫟樹當作社樹,時時祭祀。
莊子又提到,大匠子綦路過商丘,看到一棵大樹,大到千輛四人馬車,都可在樹蔭下乘涼。
這棵巨樹怎能長得這般高廣遼闊?而且樹齡已逾千年。
子綦檢視後,發現這棵樹木的樹幹,不能作任何用途,而且,樹葉一碰,皮膚馬上潰爛,嗅聞一下,狂醉三天而不醒。
樹木枝幹有用,早就被砍光了!
牛有白額,豬長高鼻子,人生痔瘡,不能用來祭祀河神,因為不吉祥。但是,反過來,神人認為他們最吉祥。(參考莊子人間世)
莊子不斷思索無用之用,爾後,碰到支離疏,才真正領悟無用之用的真諦。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22
無用之用--------
無用 ? 用處才大 !
莊子一再拒絕出仕。惠施看不下去,嘮叨著,哦,魏王送我一個大瓠籽,長出五石大的瓠仔。這瓠仔皮脆,不能盛水,也不能作瓢仔,真是大而無用。
惠施暗諷莊子空有大學問,沒有真本事。否則,不會一再拒絕出仕。
「嘿,老兄,你那曉得大的用處?為什麼不把那大瓠仔綁在腰際,隨它漂流江湖,多逍遙!」
這位老兄真不切實際,惠施又舉個例:「哦,我有一棵大樗樹,樹幹臃腫、樹枝捲曲,就長在路旁。木匠路過,看都不看它一眼!為什麼?大而無用,無可取材!」
大而無用?莊子不由哈哈大笑。「老弟,為什麼不把那棵大樗樹種在無何有之鄉。那麼,老弟不就可以坐臥在大樹蔭下,神魂隨著雲和風,遨遊方外!」
牛頭不對馬嘴,或大知對小知,莊子還是繼續探索他的無用之用。(以上參考莊子逍遙遊)
哦,齊國有棵大櫟樹,高廣難以想像,群鳥聚居樹頂,村民聚集樹下。
有位名匠路過,仔細一瞧,搖搖頭,自言自語,啊;散木,樹雖大,枝、葉、幹一無可取,難怪長得那麼高大,壽命應已上千歲。
村民把這棵大櫟樹當作社樹,時時祭祀。
莊子又提到,大匠子綦路過商丘,看到一棵大樹,大到千輛四人馬車,都可在樹蔭下乘涼。
這棵巨樹怎能長得這般高廣遼闊?而且樹齡已逾千年。
子綦檢視後,發現這棵樹木的樹幹,不能作任何用途,而且,樹葉一碰,皮膚馬上潰爛,嗅聞一下,狂醉三天而不醒。
樹木枝幹有用,早就被砍光了!
牛有白額,豬長高鼻子,人生痔瘡,不能用來祭祀河神,因為不吉祥。但是,反過來,神人認為他們最吉祥。(參考莊子人間世)
莊子不斷思索無用之用,爾後,碰到支離疏,才真正領悟無用之用的真諦。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22
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
火車勾甘蔗(總結)God Bless Taiwan”! (八)
---理性的啟發---
無用之用--------
沒用 ? 用處才大 !
「上徵武士,則支離攘臂於其間。」(見莊子人間世)
徵兵令一下達,逃的逃,找關係的找關係。逃不掉、找不到關係的年輕壯漢排排站,等候體檢。
「讓開!讓開!」人小聲大,支離疏推開人群,擠在最前面。
「回去,老先生,這裡不需要你。」
支離疏愛鄉愛國絕不後人。
「上有大役,則支離以有常疾不受功。」(見莊子人間世)
敵軍壓境,構築防禦工事。暴雨將至,整修河堤。到處徵調民役、捉公差。支離疏還是表現愛鄉愛國的行動。
「請回去,這裡還不需要你,支離先生。」
「上與病者粟,則受三鍾與十束薪。」(見莊子人間世)
支離疏開門,準備上街。唉!屋簷下誰放置米三石、柴十捆。不用問,救濟病苦,支離疏的一份。
莊子盯著支離先生已有一段時間,終於理出頭緒。
沒病也沒苦,公家居然主動奉上米三石、柴十捆。
我開口只借三斗米,不是三擔,或三石,居然消遣我一番。監河侯,官是怎麼當的?看我如何整你,讓你遺臭萬年。
這不是重點。
那孟夫子說破了嘴,說什麼五畝之宅,百畝之田,七十者衣帛食肉,一家八口溫飽,得使百姓養生喪死無憾,才是王道。誰理你!就等文王再世。
支離先生只靠一張嘴,一家三代十口,逍遙自在。什麼養生喪死無憾?那一天,支離先生得道,孟夫子家雞犬一定不寧,抗議不生在支離家!
這也不是重點。
天皇老子竟拿支離先生一點辦法都沒有,徵兵搶先差役恐後,形同示威!不,挑戰公權力(帝力),只好安撫以三鍾米和十捆柴。
「予立於宇宙之中,…春耕種,…秋收斂,…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。」善卷拒絕舜帝的讓位,說完這段話,躲入深山而不出,說什麼帝力於我何及?那就不用躲(或隱)!(參考莊子讓王)
支離先生門一打開,太陽馬上出來。門關著,別人也不用想看到太陽,它是氣象司令?
什麼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支離出門太陽跟著走,支離入門太陽也休息!神!
莊子如獲至寶,終於開悟了!
悟了什麼?
無用之用,此用,得以成全個人目的自主,本身得為一終極目的。簡而言之,做自己,做自己的主人。
無用就是沒有用,沒有用就是一無用處。莊子又跟惠施學 什麼白馬非馬的怪論?有用不是用,無用才是用!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21
無用之用--------
沒用 ? 用處才大 !
「上徵武士,則支離攘臂於其間。」(見莊子人間世)
徵兵令一下達,逃的逃,找關係的找關係。逃不掉、找不到關係的年輕壯漢排排站,等候體檢。
「讓開!讓開!」人小聲大,支離疏推開人群,擠在最前面。
「回去,老先生,這裡不需要你。」
支離疏愛鄉愛國絕不後人。
「上有大役,則支離以有常疾不受功。」(見莊子人間世)
敵軍壓境,構築防禦工事。暴雨將至,整修河堤。到處徵調民役、捉公差。支離疏還是表現愛鄉愛國的行動。
「請回去,這裡還不需要你,支離先生。」
「上與病者粟,則受三鍾與十束薪。」(見莊子人間世)
支離疏開門,準備上街。唉!屋簷下誰放置米三石、柴十捆。不用問,救濟病苦,支離疏的一份。
莊子盯著支離先生已有一段時間,終於理出頭緒。
沒病也沒苦,公家居然主動奉上米三石、柴十捆。
我開口只借三斗米,不是三擔,或三石,居然消遣我一番。監河侯,官是怎麼當的?看我如何整你,讓你遺臭萬年。
這不是重點。
那孟夫子說破了嘴,說什麼五畝之宅,百畝之田,七十者衣帛食肉,一家八口溫飽,得使百姓養生喪死無憾,才是王道。誰理你!就等文王再世。
支離先生只靠一張嘴,一家三代十口,逍遙自在。什麼養生喪死無憾?那一天,支離先生得道,孟夫子家雞犬一定不寧,抗議不生在支離家!
這也不是重點。
天皇老子竟拿支離先生一點辦法都沒有,徵兵搶先差役恐後,形同示威!不,挑戰公權力(帝力),只好安撫以三鍾米和十捆柴。
「予立於宇宙之中,…春耕種,…秋收斂,…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。」善卷拒絕舜帝的讓位,說完這段話,躲入深山而不出,說什麼帝力於我何及?那就不用躲(或隱)!(參考莊子讓王)
支離先生門一打開,太陽馬上出來。門關著,別人也不用想看到太陽,它是氣象司令?
什麼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支離出門太陽跟著走,支離入門太陽也休息!神!
莊子如獲至寶,終於開悟了!
悟了什麼?
無用之用,此用,得以成全個人目的自主,本身得為一終極目的。簡而言之,做自己,做自己的主人。
無用就是沒有用,沒有用就是一無用處。莊子又跟惠施學 什麼白馬非馬的怪論?有用不是用,無用才是用!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21
火車勾甘蔗(總結)God Bless Taiwan”! (七)
---理性的啟發---
無用之用------
沒用 ? 用處才大 !
支離疏天生奇異。迎面而來,頭整個隱藏在肚臍下,兩肩高聳超出頭頂,頭髮成髻根根往上衝。望其背後,五臟脈管突顯在背脊。走起路來,臀部兩股拱起,如同兩塊闊背肌,悠悠自在,搖晃街頭。(參考莊子人間世)
莊子目送支離先生的背影,想起子輿先生,「偉哉夫造物者,將以予為此拘拘也!曲僂發背,上有五管,頤隱於齊,肩高於頂,句贅指天。」(見莊子大宗師)
子輿先生病後,變成支離先生的模樣,還怡然自得!
子輿先生何許人也?
「以無為首,以生為脊,以死為尻,知生死存亡之一體者。」(見莊子大宗師)知見道的不生不死。
好端端的人,生場病,起床,彎腰駝背,狀如支離疏的天生模樣,竟能怡然自得,讚美造物主的高明造化。
子輿先生顯然「身受心不受,還樂受」,修為已臻真人境界,何止!已至阿羅漢境界,心得自在,神通如意,能化腐朽為神奇,to convert liabilities into assets,無身軀之累贅!
子輿先生是莊子所宗奉的得道者,莊子能不以支離疏為師?
天生得道者模樣,就天賦神通?
支離疏有什麼神通?
「挫鍼治繲,足以糊口。」(見莊子人間世)
洗衣、縫衣、補衣,樣樣皆通,煮飯、作菜亦通。拿起篩盤,開口一吹,穀殼、豆筴,飛灰散盡,中氣十足。支離疏獨立生活不成問題。
這些事,女人也做得來,不算什麼,算什麼神通?
比神通高一階,變通!
列子能禦風而行(見莊子逍遙遊),但,自覺學不成壺子的真功夫,不是學道術的料子,因此,回家煮飯養豬,待妻子、豬隻如同壺子,這一變通,成就不下於莊子。(見莊子應帝王)
「鼓筴播精,足以食十人。」(見莊子人間世)
支離疏精於算命、占卜,收入足以奉養高堂,扶養妻子、兒女。一家三代十口衣食不缺。
支離疏不用耕作百畝田地,妻子兒女不用養蠶、養豬雞,光靠一張嘴,就足以養活一家十口,孟(夫)子的王道何堪?
支離疏真有神通?
雕蟲小技,莊子不看在眼裡。
除了變通、神通外,支離疏有何可取之處?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20
火車勾甘蔗(總結)
無用之用------
沒用 ? 用處才大 !
支離疏天生奇異。迎面而來,頭整個隱藏在肚臍下,兩肩高聳超出頭頂,頭髮成髻根根往上衝。望其背後,五臟脈管突顯在背脊。走起路來,臀部兩股拱起,如同兩塊闊背肌,悠悠自在,搖晃街頭。(參考莊子人間世)
莊子目送支離先生的背影,想起子輿先生,「偉哉夫造物者,將以予為此拘拘也!曲僂發背,上有五管,頤隱於齊,肩高於頂,句贅指天。」(見莊子大宗師)
子輿先生病後,變成支離先生的模樣,還怡然自得!
子輿先生何許人也?
「以無為首,以生為脊,以死為尻,知生死存亡之一體者。」(見莊子大宗師)知見道的不生不死。
好端端的人,生場病,起床,彎腰駝背,狀如支離疏的天生模樣,竟能怡然自得,讚美造物主的高明造化。
子輿先生顯然「身受心不受,還樂受」,修為已臻真人境界,何止!已至阿羅漢境界,心得自在,神通如意,能化腐朽為神奇,to convert liabilities into assets,無身軀之累贅!
子輿先生是莊子所宗奉的得道者,莊子能不以支離疏為師?
天生得道者模樣,就天賦神通?
支離疏有什麼神通?
「挫鍼治繲,足以糊口。」(見莊子人間世)
洗衣、縫衣、補衣,樣樣皆通,煮飯、作菜亦通。拿起篩盤,開口一吹,穀殼、豆筴,飛灰散盡,中氣十足。支離疏獨立生活不成問題。
這些事,女人也做得來,不算什麼,算什麼神通?
比神通高一階,變通!
列子能禦風而行(見莊子逍遙遊),但,自覺學不成壺子的真功夫,不是學道術的料子,因此,回家煮飯養豬,待妻子、豬隻如同壺子,這一變通,成就不下於莊子。(見莊子應帝王)
「鼓筴播精,足以食十人。」(見莊子人間世)
支離疏精於算命、占卜,收入足以奉養高堂,扶養妻子、兒女。一家三代十口衣食不缺。
支離疏不用耕作百畝田地,妻子兒女不用養蠶、養豬雞,光靠一張嘴,就足以養活一家十口,孟(夫)子的王道何堪?
支離疏真有神通?
雕蟲小技,莊子不看在眼裡。
除了變通、神通外,支離疏有何可取之處?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20
火車勾甘蔗(總結)
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
火車勾甘蔗(總結)God Bless Taiwan”! (六)
---理性的啟發---
無產階級的讀書人
「子見夫犧牛乎?衣以文繡,食以芻叔,及其牽而入於大廟,雖欲為孤犢,其可得乎?」(見莊子列禦寇)
先生,你見過祭祀用的犧牛嗎?穿著錦繡華麗衣服,吃著上等大豆和嫩草。一旦牽進大廟祭祀,這條牛想回到草地,作隻孤單的小牛,可能嗎?
莊子不作神龜,也不作犧牛,又拒絕出仕。
莊子恃才傲物,目空一切,條件夠嗎?
那天莊子在濮水釣魚,說出寧作小烏龜,從此,魚不上鉤,又,連連七天煮粥配菜脯,妻子告知,米甕罄矣!
於是,找上監河侯,借幾斗米。(見莊子外物)
莊子衣大布而補之,正緳係履而過監河侯,侯曰:「何先生之憊邪?」莊子曰:「諾,書院急驟擴充,如野草漫地,故從簡。」侯曰:「先生,何苦哉,鄙有千金閒置,若不棄,願共襄盛舉,以利天下生民。」(見Alex Pan’s Digest)
或,莊子打扮如上,但釣竿在握,一副強作鎮定狀。侯曰:「先生何事驚異?」曰:「無事。」「何必相瞞?」「沒事。」再三問,再三答沒事。
侯終於忍不住,曰:「先生道高,仍掩不住驚色,必發生大事!」曰:「不再相瞞。頃釣上五色鰻,正欣喜,忽起一陣雷雨,漫天昏暗中,傳來厲聲,曰:我龍王子,游戲水中,汝竟引我上鉤,傷我甚重。三日內,父王必來問罪。」
「我割斷線繩,執竿急奔,特來告知此事。」
監河侯聞後,大驚失色,說道:「先生,大事不妙!犯河伯,暴雨三日,水淹屋脊。犯龍王,不就要漫天是水!」「先生,想辦法,犯河伯,撒白米三擔。犯龍王,非白米七車,無以平息。先生,速回,白米會先到,就勞煩作法。」(見Alex Pan’s Digest)
莊子有道無術,實話實說,直說借三斗米,監河侯爽然答道:「諾,我將得邑金,將貸子三百金,可乎?」(見莊子外物)
緩不濟急?見死不救,還說得冠冕堂皇,令人氣憤!
根據莊周某弟子傳言(已無可考),莊子還未抵家,妻子迎在半途,高聲喊出:「侯爺送來三車米!」
三車?不是七車!我是龍王,不是河伯哩!想到那裡去?
莊子與妻同享幾天白米飯,餘慍尚存,終於想出如何對應監河侯的消遣,因此,在書上補上一筆,予以回敬。(見莊子外物)
「無恆產而有恆心者,惟士為能。」莊子自視甚高,高於天之君子,認知自己是道德主體,本身得為一終極目的。真人僅是最低目標。
惟,莊子一貧如洗,如何免於他人所用或支配?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20
無產階級的讀書人
「子見夫犧牛乎?衣以文繡,食以芻叔,及其牽而入於大廟,雖欲為孤犢,其可得乎?」(見莊子列禦寇)
先生,你見過祭祀用的犧牛嗎?穿著錦繡華麗衣服,吃著上等大豆和嫩草。一旦牽進大廟祭祀,這條牛想回到草地,作隻孤單的小牛,可能嗎?
莊子不作神龜,也不作犧牛,又拒絕出仕。
莊子恃才傲物,目空一切,條件夠嗎?
那天莊子在濮水釣魚,說出寧作小烏龜,從此,魚不上鉤,又,連連七天煮粥配菜脯,妻子告知,米甕罄矣!
於是,找上監河侯,借幾斗米。(見莊子外物)
莊子衣大布而補之,正緳係履而過監河侯,侯曰:「何先生之憊邪?」莊子曰:「諾,書院急驟擴充,如野草漫地,故從簡。」侯曰:「先生,何苦哉,鄙有千金閒置,若不棄,願共襄盛舉,以利天下生民。」(見Alex Pan’s Digest)
或,莊子打扮如上,但釣竿在握,一副強作鎮定狀。侯曰:「先生何事驚異?」曰:「無事。」「何必相瞞?」「沒事。」再三問,再三答沒事。
侯終於忍不住,曰:「先生道高,仍掩不住驚色,必發生大事!」曰:「不再相瞞。頃釣上五色鰻,正欣喜,忽起一陣雷雨,漫天昏暗中,傳來厲聲,曰:我龍王子,游戲水中,汝竟引我上鉤,傷我甚重。三日內,父王必來問罪。」
「我割斷線繩,執竿急奔,特來告知此事。」
監河侯聞後,大驚失色,說道:「先生,大事不妙!犯河伯,暴雨三日,水淹屋脊。犯龍王,不就要漫天是水!」「先生,想辦法,犯河伯,撒白米三擔。犯龍王,非白米七車,無以平息。先生,速回,白米會先到,就勞煩作法。」(見Alex Pan’s Digest)
莊子有道無術,實話實說,直說借三斗米,監河侯爽然答道:「諾,我將得邑金,將貸子三百金,可乎?」(見莊子外物)
緩不濟急?見死不救,還說得冠冕堂皇,令人氣憤!
根據莊周某弟子傳言(已無可考),莊子還未抵家,妻子迎在半途,高聲喊出:「侯爺送來三車米!」
三車?不是七車!我是龍王,不是河伯哩!想到那裡去?
莊子與妻同享幾天白米飯,餘慍尚存,終於想出如何對應監河侯的消遣,因此,在書上補上一筆,予以回敬。(見莊子外物)
「無恆產而有恆心者,惟士為能。」莊子自視甚高,高於天之君子,認知自己是道德主體,本身得為一終極目的。真人僅是最低目標。
惟,莊子一貧如洗,如何免於他人所用或支配?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20
2013年6月16日 星期日
火車勾甘蔗(總結)God Bless Taiwan”! (五)
---理性的啟發---
無產階級的讀書人
莊子在濮水垂釣。想起六百多年前,姜子牙立長竿於渭水路旁,不放魚餌。(見莊子田子方)
為了果腹,不東施效顰。莊子才準備放下魚餌,楚王所派出兩位大夫,車馬停妥,已恭立其身後。
楚王不親自駕車過來?規格表徵誠意。
「往矣!吾將曳尾於塗中。」(參考莊子秋水)
放下魚餌,釣而不綱。專注於平靜水面,照見五蘊皆空?魚與人皆沓沓然矣。歸矣!菜脯根罔咬鹹,莊子空手而返。
莊子並無六道輪迴的知見,但,認知每個人都是道德主體,目的自主,本身得為一終極目的。因此,擇善固執,嚮往神人、至人、真人,以實現其完整自我。故而,拒為諸欲王或霸天下者所用。不使道德淪為統治工具。
諸欲王或霸天下者,皆不見道,何能實現其完整自我?徒以天下人為其手段或工具,不足與議也!
「無恆產而有恆心者,惟士為能。」莊子一無恆產,不捨其目的,孟子能不以其人為士之典範?
「士志於道,而恥於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!」孔子這麼說。
衣破,補了又補,鞋裂,麻繩綁了又綁。莊子無以惡衣惡食為忤。但是,有話要說,找上權貴議論一番。
莊子衣大布而補之,正緳係履而過魏王。(見莊子山木)
有一天,莊子穿著補過的粗布衣和綁麻繩的破鞋,找上魏王,魏王看到這副德性,皺起眉頭,開口說道:「何先生之憊邪?」(見莊子山木),老兄,怎麼這般狼狽?
「貧也,非憊也。士有道德不能行,憊也。衣敝履穿,貧也,非憊也。此所謂非遭時也。」(見莊子山木)
莊子淡淡回答:我這副德性,是貧窮相,不是狼狽相。讀書人學道有成,不能推行道德於天下,身心疲憊,這才是狼狽。穿破衣著破鞋,就是貧窮。這也沒什麼可恥的,反而,精神毫無負贅。貧窮也好,狼狽也好,都是拜你們這些大人物之賜。這就是古聖先賢所說的時運不濟。
人民貧困,士人疲憊,是施政不良的後果。其造因者就是權貴,怎麼怪時運?故而,莊子説道:「今處昏上亂相之間,而欲無憊,奚可得邪?」(見莊子山木)
「說大人則藐之」(見孟子盡心下)
莊子、孟子口徑一致,對準當權者,毫不留情,蓋君子也!
莊子還是儒士打扮(見莊子說劍),所以莊子、孟子有其共同淵源。惟,莊子以道德為恆產,孟子以仁義為恆產。恆產即父母境界,不捨離父母境界,則恆心在。無憂無懼,從道德主體到權利主體的認知,啟發理性。
莊子不自限於君子儒,故而,有別於孔孟儒學。但追尋其實現完整自我。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 Walker
2013.06.16
無產階級的讀書人
莊子在濮水垂釣。想起六百多年前,姜子牙立長竿於渭水路旁,不放魚餌。(見莊子田子方)
為了果腹,不東施效顰。莊子才準備放下魚餌,楚王所派出兩位大夫,車馬停妥,已恭立其身後。
楚王不親自駕車過來?規格表徵誠意。
「往矣!吾將曳尾於塗中。」(參考莊子秋水)
放下魚餌,釣而不綱。專注於平靜水面,照見五蘊皆空?魚與人皆沓沓然矣。歸矣!菜脯根罔咬鹹,莊子空手而返。
莊子並無六道輪迴的知見,但,認知每個人都是道德主體,目的自主,本身得為一終極目的。因此,擇善固執,嚮往神人、至人、真人,以實現其完整自我。故而,拒為諸欲王或霸天下者所用。不使道德淪為統治工具。
諸欲王或霸天下者,皆不見道,何能實現其完整自我?徒以天下人為其手段或工具,不足與議也!
「無恆產而有恆心者,惟士為能。」莊子一無恆產,不捨其目的,孟子能不以其人為士之典範?
「士志於道,而恥於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!」孔子這麼說。
衣破,補了又補,鞋裂,麻繩綁了又綁。莊子無以惡衣惡食為忤。但是,有話要說,找上權貴議論一番。
莊子衣大布而補之,正緳係履而過魏王。(見莊子山木)
有一天,莊子穿著補過的粗布衣和綁麻繩的破鞋,找上魏王,魏王看到這副德性,皺起眉頭,開口說道:「何先生之憊邪?」(見莊子山木),老兄,怎麼這般狼狽?
「貧也,非憊也。士有道德不能行,憊也。衣敝履穿,貧也,非憊也。此所謂非遭時也。」(見莊子山木)
莊子淡淡回答:我這副德性,是貧窮相,不是狼狽相。讀書人學道有成,不能推行道德於天下,身心疲憊,這才是狼狽。穿破衣著破鞋,就是貧窮。這也沒什麼可恥的,反而,精神毫無負贅。貧窮也好,狼狽也好,都是拜你們這些大人物之賜。這就是古聖先賢所說的時運不濟。
人民貧困,士人疲憊,是施政不良的後果。其造因者就是權貴,怎麼怪時運?故而,莊子説道:「今處昏上亂相之間,而欲無憊,奚可得邪?」(見莊子山木)
「說大人則藐之」(見孟子盡心下)
莊子、孟子口徑一致,對準當權者,毫不留情,蓋君子也!
莊子還是儒士打扮(見莊子說劍),所以莊子、孟子有其共同淵源。惟,莊子以道德為恆產,孟子以仁義為恆產。恆產即父母境界,不捨離父母境界,則恆心在。無憂無懼,從道德主體到權利主體的認知,啟發理性。
莊子不自限於君子儒,故而,有別於孔孟儒學。但追尋其實現完整自我。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 Walker
2013.06.16
火車勾甘蔗(總結)God Bless Taiwan”! (四)
---理性的啟發---
無產階級的讀書人
「無恆產而有恆心者,惟士為能。」(見孟子梁惠王上)
孟子認為,沒有田舍等永久產業,仍永遠一心向道,只有士人才做得到。
學也,祿在其中矣!學而優則仕。
讀書人躋身士、大夫階級,擁有官舍,祿田等產業,不改變其「謀道不謀食,憂道不憂食」的初衷,始能稱「士」?
讀書人不接受官舍、祿田等產業,或一旦失去官舍、祿田,仍不改變其謀道,憂道的初衷,始能稱「士」?
孟子到底要標榜什麼?
孔子對於「士」人,有什麼看法?
「士志於道,而恥於惡衣、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!」(見論語里仁)
孔子認為,安貧樂道,才能稱「士」。
顏回(淵)是安貧樂道的好榜樣。故曰:「賢哉回也!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 , 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賢哉回也!」(見論語雍也)
孔子亦以身作則,謂:「飯疏食飲水,曲肱而枕之,樂亦在其中矣。不義而富且貴,於我如浮雲。」(見論語述而)
「富而可求也,雖執鞭之士,吾亦為之,如不可求,從吾所好。」(見論語述而)
合乎義而富且貴?或可求之富?究竟如何拿捏?
孔子也作出界說:
「富與貴,是人之所欲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處也。貧與賤,是人之所惡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」(見論語里仁)
富貴是一般人所追求的,想擁有的恆產,貧賤是一般人所厭惡,非除去不可的負擔。其擁有、去除,應合乎道,手段亦應正當。
故曰:「君子去仁,惡乎成名?君子無終食間違仁,造次必於是,顛沛亦於是。」(見論語里仁)
孔子所謂「道」,就是「仁」,以其道得之,就是仁義。義乃成就、表現仁的手段或法則。
孟子以仁義進一步詮釋孔子的忠恕之道。故而,孟子承擔儒家的重責大任,繼續啟發理性。
「無恆產而有恆心者,惟士為能。」標榜的就是君子儒。(見論語述而), 乃「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」的大丈夫。(見孟子滕文公下),「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善天下」的士君子。(見孟子盡心上)
認知每個人都是道德主體,目的自主,本身得為一終極目的。孔子如是啟發理性,稱之知天命,矢志於完成天命,實現完整自我,成為完人,故稱之士志於道。
士人欲完成其天命,應尊重個人目的自主,乃據於仁,依於忠恕之道,即依據仁義。故而,無恆產而有恆心,不以他人作為成就其個人目的(天命)的手段或工具。不依附權勢,不欺壓平民,表現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風範。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善天下,誠君子儒也。
儒家之外,誰能無恆產而有恆心?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16
無產階級的讀書人
「無恆產而有恆心者,惟士為能。」(見孟子梁惠王上)
孟子認為,沒有田舍等永久產業,仍永遠一心向道,只有士人才做得到。
學也,祿在其中矣!學而優則仕。
讀書人躋身士、大夫階級,擁有官舍,祿田等產業,不改變其「謀道不謀食,憂道不憂食」的初衷,始能稱「士」?
讀書人不接受官舍、祿田等產業,或一旦失去官舍、祿田,仍不改變其謀道,憂道的初衷,始能稱「士」?
孟子到底要標榜什麼?
孔子對於「士」人,有什麼看法?
「士志於道,而恥於惡衣、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!」(見論語里仁)
孔子認為,安貧樂道,才能稱「士」。
顏回(淵)是安貧樂道的好榜樣。故曰:「賢哉回也!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 , 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賢哉回也!」(見論語雍也)
孔子亦以身作則,謂:「飯疏食飲水,曲肱而枕之,樂亦在其中矣。不義而富且貴,於我如浮雲。」(見論語述而)
「富而可求也,雖執鞭之士,吾亦為之,如不可求,從吾所好。」(見論語述而)
合乎義而富且貴?或可求之富?究竟如何拿捏?
孔子也作出界說:
「富與貴,是人之所欲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處也。貧與賤,是人之所惡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」(見論語里仁)
富貴是一般人所追求的,想擁有的恆產,貧賤是一般人所厭惡,非除去不可的負擔。其擁有、去除,應合乎道,手段亦應正當。
故曰:「君子去仁,惡乎成名?君子無終食間違仁,造次必於是,顛沛亦於是。」(見論語里仁)
孔子所謂「道」,就是「仁」,以其道得之,就是仁義。義乃成就、表現仁的手段或法則。
孟子以仁義進一步詮釋孔子的忠恕之道。故而,孟子承擔儒家的重責大任,繼續啟發理性。
「無恆產而有恆心者,惟士為能。」標榜的就是君子儒。(見論語述而), 乃「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」的大丈夫。(見孟子滕文公下),「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善天下」的士君子。(見孟子盡心上)
認知每個人都是道德主體,目的自主,本身得為一終極目的。孔子如是啟發理性,稱之知天命,矢志於完成天命,實現完整自我,成為完人,故稱之士志於道。
士人欲完成其天命,應尊重個人目的自主,乃據於仁,依於忠恕之道,即依據仁義。故而,無恆產而有恆心,不以他人作為成就其個人目的(天命)的手段或工具。不依附權勢,不欺壓平民,表現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風範。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善天下,誠君子儒也。
儒家之外,誰能無恆產而有恆心?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16
火車勾甘蔗(總結)God Bless Taiwan”! (三)
---理性的啟發---
王道
西伯姬昌(周文王)開放靈台、靈沼及苑囿,與人民同享觀賞園林鳥獸、麋鹿與水池魚龞的樂趣。(見孟子梁惠王上、下)
西伯更釋出所有土地,規畫助而不稅的井田制。使得一家八口,三代同堂,宅舍五畝,植桑養蠶,繁殖生畜。五十衣帛,七十食肉。耕百畝私田,全家溫飽有餘。(見孟子盡心上)
「所謂西伯善養老者。制其田里,教之樹畜,導其妻子,使養其老。五十非帛不煖,七十非肉不飽。不煖不飽,謂之凍餒。文王之民,無凍餒之老者,此之謂也。」(見孟子盡心上)
孟子特別指出,五十歲以上老人,不穿絲綢,不能保暖。七十歲以上,三餐沒肉食,不能飽腹。文王治下的老人,穿絲綢食肉類,免於挨餓受凍。因此,文王善於奉養老人的名聲,遠播四方。
西伯存仁心,施仁政,乃至善養老者,故而,各方人民扶老攜幼,齊來歸心。尤其,唾棄紂王的暴政,如僻居北海的伯夷和隱居東海的姜太公,此等賢能仁者,不遠千里,來到西岐養老。(參考孟子盡心上)
為政者存仁心,營造人民的父母境界,天下人能不歸心?能不稱王於天下?是謂之王道。
姜子牙入西岐,衣帛食肉,養老有餘,閒來無事,不忘昔日海釣風情。因此,靜坐於渭水路旁一松樹下,立起長竿,喃喃而語:長竿歸來兮,行無車矣!
聲聲傳入西伯耳中。太公發覺夜暮已垂,站立而起,西伯車駕已至。(參考莊子田子方)
西伯次子姬發得到姜子牙的封神榜加持,開創周朝八百年王業。此乃盡人皆知,孟子不再提。
惟,西伯父子成就王業的例子,也是孟子王道思想的主要淵源。然而,孟子的王道,更建立在兩大基礎:一者,不可剝奪權利。一者,統治基於同意。即,不離父母境界,孟子繼佛陀、老子、孔子、莊子的道德主體概念,更推向權利主體概念。此,誠然是古典理性啟發的另一高峰,得以告別封建和專權。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 Walker
2013.06.16
王道
西伯姬昌(周文王)開放靈台、靈沼及苑囿,與人民同享觀賞園林鳥獸、麋鹿與水池魚龞的樂趣。(見孟子梁惠王上、下)
西伯更釋出所有土地,規畫助而不稅的井田制。使得一家八口,三代同堂,宅舍五畝,植桑養蠶,繁殖生畜。五十衣帛,七十食肉。耕百畝私田,全家溫飽有餘。(見孟子盡心上)
「所謂西伯善養老者。制其田里,教之樹畜,導其妻子,使養其老。五十非帛不煖,七十非肉不飽。不煖不飽,謂之凍餒。文王之民,無凍餒之老者,此之謂也。」(見孟子盡心上)
孟子特別指出,五十歲以上老人,不穿絲綢,不能保暖。七十歲以上,三餐沒肉食,不能飽腹。文王治下的老人,穿絲綢食肉類,免於挨餓受凍。因此,文王善於奉養老人的名聲,遠播四方。
西伯存仁心,施仁政,乃至善養老者,故而,各方人民扶老攜幼,齊來歸心。尤其,唾棄紂王的暴政,如僻居北海的伯夷和隱居東海的姜太公,此等賢能仁者,不遠千里,來到西岐養老。(參考孟子盡心上)
為政者存仁心,營造人民的父母境界,天下人能不歸心?能不稱王於天下?是謂之王道。
姜子牙入西岐,衣帛食肉,養老有餘,閒來無事,不忘昔日海釣風情。因此,靜坐於渭水路旁一松樹下,立起長竿,喃喃而語:長竿歸來兮,行無車矣!
聲聲傳入西伯耳中。太公發覺夜暮已垂,站立而起,西伯車駕已至。(參考莊子田子方)
西伯次子姬發得到姜子牙的封神榜加持,開創周朝八百年王業。此乃盡人皆知,孟子不再提。
惟,西伯父子成就王業的例子,也是孟子王道思想的主要淵源。然而,孟子的王道,更建立在兩大基礎:一者,不可剝奪權利。一者,統治基於同意。即,不離父母境界,孟子繼佛陀、老子、孔子、莊子的道德主體概念,更推向權利主體概念。此,誠然是古典理性啟發的另一高峰,得以告別封建和專權。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 Walker
2013.06.16
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
火車勾甘蔗(總結)God Bless Taiwan”! (二)
---理性的啟發---
王道
「五畝之家,樹之以桑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。雞豚狗彘之畜,無失其時,七十者可以食肉矣。」(見孟子梁惠王上)
孟子進一步向梁惠王解說,如何推行王道,使得天下人民歸心,成就王業。
首先,釋出土地,建立小康社會:
即,每戶農家宅舍五畝,種植桑樹,婦女養蠶織布,五十歲的人,就有保暖的絲綢可穿。飼養雞豬大小狗,孩童有玩伴,還能照料雞、豬。只要不錯失牲畜的生長與繁殖期,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家,日常就有肉可食,耐得住長夜的飢寒。
「百畝之田,勿奪其時,數口之家,可以無飢矣。」(見孟子梁惠王上)
每戶農家耕作百畝田地,公家徵調民役,錯開農忙時期,三代同堂,一家數口,可以免於挨餓。「耕也,餒不在其中矣!」
「謹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,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!」(孟子梁惠王上)
讀書人下鄉辦學堂,「學也,祿在其中矣!」講解孝悌,當念父母恩重,子女孝敬,兄姊友弟妹恭,長幼有序,敬老尊賢。所以,道路上看不到頭髮泛白的老人家,頭上頂戴包袱,還背著重物。
「七十者衣帛食肉,黎民不飢不寒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」(見孟子梁惠王上)
七十歲以上老人家,穿絲綢吃肉類,不怕長夜飢寒難挨。青少壯年免於飢寒,身強體壯。如是建立小康社會,王道推展有成。然而,若不能稱王於天下,這種事,從未發生過。
「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,塗有餓莩而不知發。」(見孟子梁惠王上)
五穀豐收,豬狗和人吃同樣食物,公家不能即時收購餘糧,任令穀賤傷農。荒年,食物匱乏,有人餓死路旁,公家竟然不知要打開糧倉,發放救濟。
「人死,則曰,非我也,歲也。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,曰,非我也,兵也」(見孟子梁惠王上)
到處有人餓死,還漫不經心說出:不能怪罪我,是荒年所致。這和拿刀刺人,竟說:不是我殺的,是刀利殺死人。有何不同?
「王無罪歲,斯天下之民至焉。」(見孟子梁惠王上)
孟子向梁惠王作個總結,要稱王於天下,推行王道,建立安和樂利的小康社會後,仍要隨時下鄉體察民情,不讓穀賤傷農或路旁有人餓死等情事發生。一旦發生,絕對不推卸責任,立即採取補救措施。如果,這也能做到,那麼,天下人民必定蜂擁而來歸心,王業成就矣。
王者不以人民為其成就王業的工具或手段。惟,營造人民的父母境界。人民的成就愈大、愈高,王業就愈大、愈高,這就是王道。
普天下存仁厚者,沒有勝過父母。父母不以子女為敵人,子女豈有以父母為敵?故曰:「仁者無敵!」
孟子標榜王道,走的是西伯姬昌(周文王)的老路子。孟子有封建思想?如何啟發理性?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14
附記
有人燒炭 ! 那是一氧化碳中毒 !
有人投河 ! 那是溺水 !
不能怪誰 ! 沒人餓死 !
是 是 為免於餓死而燒炭投河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14
王道
「五畝之家,樹之以桑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。雞豚狗彘之畜,無失其時,七十者可以食肉矣。」(見孟子梁惠王上)
孟子進一步向梁惠王解說,如何推行王道,使得天下人民歸心,成就王業。
首先,釋出土地,建立小康社會:
即,每戶農家宅舍五畝,種植桑樹,婦女養蠶織布,五十歲的人,就有保暖的絲綢可穿。飼養雞豬大小狗,孩童有玩伴,還能照料雞、豬。只要不錯失牲畜的生長與繁殖期,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家,日常就有肉可食,耐得住長夜的飢寒。
「百畝之田,勿奪其時,數口之家,可以無飢矣。」(見孟子梁惠王上)
每戶農家耕作百畝田地,公家徵調民役,錯開農忙時期,三代同堂,一家數口,可以免於挨餓。「耕也,餒不在其中矣!」
「謹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,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!」(孟子梁惠王上)
讀書人下鄉辦學堂,「學也,祿在其中矣!」講解孝悌,當念父母恩重,子女孝敬,兄姊友弟妹恭,長幼有序,敬老尊賢。所以,道路上看不到頭髮泛白的老人家,頭上頂戴包袱,還背著重物。
「七十者衣帛食肉,黎民不飢不寒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」(見孟子梁惠王上)
七十歲以上老人家,穿絲綢吃肉類,不怕長夜飢寒難挨。青少壯年免於飢寒,身強體壯。如是建立小康社會,王道推展有成。然而,若不能稱王於天下,這種事,從未發生過。
「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,塗有餓莩而不知發。」(見孟子梁惠王上)
五穀豐收,豬狗和人吃同樣食物,公家不能即時收購餘糧,任令穀賤傷農。荒年,食物匱乏,有人餓死路旁,公家竟然不知要打開糧倉,發放救濟。
「人死,則曰,非我也,歲也。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,曰,非我也,兵也」(見孟子梁惠王上)
到處有人餓死,還漫不經心說出:不能怪罪我,是荒年所致。這和拿刀刺人,竟說:不是我殺的,是刀利殺死人。有何不同?
「王無罪歲,斯天下之民至焉。」(見孟子梁惠王上)
孟子向梁惠王作個總結,要稱王於天下,推行王道,建立安和樂利的小康社會後,仍要隨時下鄉體察民情,不讓穀賤傷農或路旁有人餓死等情事發生。一旦發生,絕對不推卸責任,立即採取補救措施。如果,這也能做到,那麼,天下人民必定蜂擁而來歸心,王業成就矣。
王者不以人民為其成就王業的工具或手段。惟,營造人民的父母境界。人民的成就愈大、愈高,王業就愈大、愈高,這就是王道。
普天下存仁厚者,沒有勝過父母。父母不以子女為敵人,子女豈有以父母為敵?故曰:「仁者無敵!」
孟子標榜王道,走的是西伯姬昌(周文王)的老路子。孟子有封建思想?如何啟發理性?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14
附記
有人燒炭 ! 那是一氧化碳中毒 !
有人投河 ! 那是溺水 !
不能怪誰 ! 沒人餓死 !
是 是 為免於餓死而燒炭投河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14
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
火車勾甘蔗(總結)God Bless Taiwan”! (一)
---理性的啟發---
王道
「不違農時,穀不可勝食也。」(見孟子梁惠王上)
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,這是農務時序,因此,遵照農務時序,五穀食不盡。
「數罟不入洿池,魚龞不可勝食也。」(見孟子梁惠王上)
懂得魚類的生息,捕撈魚龞,不用細網,不深入池底低窪處。以免大小魚、魚龞卵一起撈上,並破壞其棲息與繁殖。如此,魚龞吃不完。
「斧斤以時入山林,材木不可勝用也。」(見孟子梁惠王上)
植物生長,春來發新枝,夏天枝葉茂盛,秋天落葉飄,入冬,枝葉凋零。按照植物生長時序,入山砍伐。如此,青山長在,材木取之不盡。
「穀與魚龞不可勝食,材木不可勝用,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。」(見孟子梁惠王上)
五穀、魚龞吃不完,材木取之不盡,人民生活不虞匱乏與恐懼,使得人民養生、養老、乃至送終,了無缺憾。每個人走完人生旅程,個人目的盡在其中矣!
孟子正顏肅容向梁惠王說道:「養生喪死無憾,王道之始也。」(見孟子梁惠王上)
為政者替代天地,充當人民的保姆,應當入於「道」,提供充分合宜的條件,俾使人民得以營造免於恐懼、匱乏的父母境界,乃王者天賦的不可推卸責任。如是,人民生活不虞匱乏,養生、養老、乃至送終,了無缺憾,免於恐懼。尤其,天下父母不憎嫉子女的成就。因之,人人走完人生旅程,成就個人事業目的,王者可謂成其大矣!
孟子向梁惠王直陳,欲王天下,應從營造人民的父母境界做起,故曰:「養生喪死無憾,王道之始也。」
「四時行焉,百物生焉」,此乃天造地設的父母境界。人民順應天地父母的生生之德,營造不虞恐懼、匱乏的父母境界。為政者欲推行王道,豈能違背此「道」。故而,除維護人民固有的父母境界外,當效法先王的德政,入於道,天下人民必來歸心,王業必成就矣。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11
王道
「不違農時,穀不可勝食也。」(見孟子梁惠王上)
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,這是農務時序,因此,遵照農務時序,五穀食不盡。
「數罟不入洿池,魚龞不可勝食也。」(見孟子梁惠王上)
懂得魚類的生息,捕撈魚龞,不用細網,不深入池底低窪處。以免大小魚、魚龞卵一起撈上,並破壞其棲息與繁殖。如此,魚龞吃不完。
「斧斤以時入山林,材木不可勝用也。」(見孟子梁惠王上)
植物生長,春來發新枝,夏天枝葉茂盛,秋天落葉飄,入冬,枝葉凋零。按照植物生長時序,入山砍伐。如此,青山長在,材木取之不盡。
「穀與魚龞不可勝食,材木不可勝用,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。」(見孟子梁惠王上)
五穀、魚龞吃不完,材木取之不盡,人民生活不虞匱乏與恐懼,使得人民養生、養老、乃至送終,了無缺憾。每個人走完人生旅程,個人目的盡在其中矣!
孟子正顏肅容向梁惠王說道:「養生喪死無憾,王道之始也。」(見孟子梁惠王上)
為政者替代天地,充當人民的保姆,應當入於「道」,提供充分合宜的條件,俾使人民得以營造免於恐懼、匱乏的父母境界,乃王者天賦的不可推卸責任。如是,人民生活不虞匱乏,養生、養老、乃至送終,了無缺憾,免於恐懼。尤其,天下父母不憎嫉子女的成就。因之,人人走完人生旅程,成就個人事業目的,王者可謂成其大矣!
孟子向梁惠王直陳,欲王天下,應從營造人民的父母境界做起,故曰:「養生喪死無憾,王道之始也。」
「四時行焉,百物生焉」,此乃天造地設的父母境界。人民順應天地父母的生生之德,營造不虞恐懼、匱乏的父母境界。為政者欲推行王道,豈能違背此「道」。故而,除維護人民固有的父母境界外,當效法先王的德政,入於道,天下人民必來歸心,王業必成就矣。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11
2013年6月8日 星期六
火車勾甘蔗(結論.XIV)God Bless “The People On Taiwan”! (一二一)
每個人都是道德主體
每個人皆有實現完整自我的天性或天命。作為君子,成為完人,乃人的天性或天命使然。故謂:「天命之謂性。」
實現完整自我即個人目的自主。尊重每個人目的自主,即忠恕之道。依循此忠恕之道,成就天命,實現完整自我,始合乎道。道不離忠恕之道,故謂:「率性之謂道」。
順逆此忠恕之道,成就個人事業,王霸之別,明矣。以他人作為成就個人目的的工具或手段,以他人的痛苦,作為個人幸福的代價,皆違反忠恕之道,霸 ! 豈能稱之「率性之謂道」?故謂: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,何待行為果報的驗證?
悖逆忠恕之道的行為,作為或不作為,皆為惡行,滋生怨尤。依循忠恕之道的作為或不作為,稱善行或德行。
如何應對此等怨尤和德行?
孔子持「以直報怨,以德報德」。(見論語憲問)故而,孔子配劍,明示執行自然法權力
老子持以德報怨。謂:「為無為,事無事,味無味。大小多少,報怨以德。」(見老子第六十三章)老子騎著青牛,任勞任怨無怨無悔,天下父母心!
指鬘大盜鴦掘魔羅成阿羅漢後,每日托缽,頭破、血流染紅被撕裂的衣服而返。大盜承受前愆 ,任由受害者親友洩恨。惟九百九十九受害者,往生何道?當已償血債 ! (參考增一卷三十一、力品第三十八之一、第六經)
大目揵連入滅前,遭受執杖梵志圍殺,體無完膚,骨肉盡碎。尊者不以神通迴避。(見增一卷十八、四意斷品第二十六之一、第十經)
阿羅漢不受後有,入滅後不再受生。因此,兩位尊者都以了結前怨為其應對態度。
殺阿羅漢犯五逆罪,得下地獄業報。大目揵連顧慮及此,強忍劇痛而不捨命。回到本生處以師子奮迅三眛而取入滅。(見增一卷十九、四意斷品第二十六之二、第一經)
耶穌被釘在十字架,血流盡,命必終。但,耶穌向天父禱告,寬恕所有犯行。三日後,耶穌復活,世人見證寬恕之道。
「有善惡行,有善惡行果報」涉及三世因果及六道輪迴,可見此報應機制,係建立在所有眾生皆是道德主體的普遍理性。
此普遍理性無其創作者,乃眾生依循其本性實現完整自我的共同理性。故而,佛陀説道:「有業報而無作者,除俗數法。」(見雜阿含第335經第一義空法經)
眾生依循其本性實現完整自我,即目的自主。故而,違反目的自主的行為,非理性,稱惡行,得惡報。順此目的自主的行為,合乎理性,稱善行,得善報。此獎善罰惡的因果報應機制,導引相容無礙、平等不異差別的目的世界,尊重每個道德主體的目的自主,此忠恕之道即為普遍道德法。故謂:所有人的生命、自由與追求幸福等權利,不可剝奪。
惟形構此目的世界,其先決條件乃免於恐懼、免於匱乏的父母境界。十善乃此父母境界的消極德行,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全其德。
人類社會不可或缺者,乃父母心,非父母官,故說。
四無量心稱天下父母心,慈悲喜捨,樂見所有人目的自主,本身得為一終極目的。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09
每個人皆有實現完整自我的天性或天命。作為君子,成為完人,乃人的天性或天命使然。故謂:「天命之謂性。」
實現完整自我即個人目的自主。尊重每個人目的自主,即忠恕之道。依循此忠恕之道,成就天命,實現完整自我,始合乎道。道不離忠恕之道,故謂:「率性之謂道」。
順逆此忠恕之道,成就個人事業,王霸之別,明矣。以他人作為成就個人目的的工具或手段,以他人的痛苦,作為個人幸福的代價,皆違反忠恕之道,霸 ! 豈能稱之「率性之謂道」?故謂: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,何待行為果報的驗證?
悖逆忠恕之道的行為,作為或不作為,皆為惡行,滋生怨尤。依循忠恕之道的作為或不作為,稱善行或德行。
如何應對此等怨尤和德行?
孔子持「以直報怨,以德報德」。(見論語憲問)故而,孔子配劍,明示執行自然法權力
老子持以德報怨。謂:「為無為,事無事,味無味。大小多少,報怨以德。」(見老子第六十三章)老子騎著青牛,任勞任怨無怨無悔,天下父母心!
指鬘大盜鴦掘魔羅成阿羅漢後,每日托缽,頭破、血流染紅被撕裂的衣服而返。大盜承受前愆 ,任由受害者親友洩恨。惟九百九十九受害者,往生何道?當已償血債 ! (參考增一卷三十一、力品第三十八之一、第六經)
大目揵連入滅前,遭受執杖梵志圍殺,體無完膚,骨肉盡碎。尊者不以神通迴避。(見增一卷十八、四意斷品第二十六之一、第十經)
阿羅漢不受後有,入滅後不再受生。因此,兩位尊者都以了結前怨為其應對態度。
殺阿羅漢犯五逆罪,得下地獄業報。大目揵連顧慮及此,強忍劇痛而不捨命。回到本生處以師子奮迅三眛而取入滅。(見增一卷十九、四意斷品第二十六之二、第一經)
耶穌被釘在十字架,血流盡,命必終。但,耶穌向天父禱告,寬恕所有犯行。三日後,耶穌復活,世人見證寬恕之道。
「有善惡行,有善惡行果報」涉及三世因果及六道輪迴,可見此報應機制,係建立在所有眾生皆是道德主體的普遍理性。
此普遍理性無其創作者,乃眾生依循其本性實現完整自我的共同理性。故而,佛陀説道:「有業報而無作者,除俗數法。」(見雜阿含第335經第一義空法經)
眾生依循其本性實現完整自我,即目的自主。故而,違反目的自主的行為,非理性,稱惡行,得惡報。順此目的自主的行為,合乎理性,稱善行,得善報。此獎善罰惡的因果報應機制,導引相容無礙、平等不異差別的目的世界,尊重每個道德主體的目的自主,此忠恕之道即為普遍道德法。故謂:所有人的生命、自由與追求幸福等權利,不可剝奪。
惟形構此目的世界,其先決條件乃免於恐懼、免於匱乏的父母境界。十善乃此父母境界的消極德行,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全其德。
人類社會不可或缺者,乃父母心,非父母官,故說。
四無量心稱天下父母心,慈悲喜捨,樂見所有人目的自主,本身得為一終極目的。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09
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
火車勾甘蔗(結論.XIV)God Bless “The People On Taiwan”! (一二○)
每個人都是道德主體
老農、老圃了知五穀、瓜、豆的「所以然」,播下種籽,營造五穀、瓜、豆的父母境界。種籽在不虞恐懼、匱乏的環境,得到完全成長的條件,實現五穀、瓜、豆的完整自我,即天性(Nature)。
老農、老圃見「其然」,收割五穀,採收瓜、豆,達成目的。
五穀,瓜、豆得其然,完全成長,與,得其所以然 , 種籽 . 寂而眠,靜待落土,天、地將其喚醒,再次實現自我,亦達成目的。
如是,了知五穀、瓜、豆,乃至萬物的「所以然」,並見其然。知見「生生之德與好生之德」,相輔相成,故人得與天地共同營造萬物的父母境界。
故曰:「唯天下至誠,為能盡其性。能盡其性,則能盡人之性。能盡人之性,則能盡物之性,能盡物之性,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。可以贊天地化育,則可以與天地參矣。」(見中庸第二十二章)
萬物並育而不相害,道並行而不相悖。(見中庸第三十章)老圃、老農、瓜、豆、五穀各達成其目的,互不障礙。
萬物皆稟賦自我完全實現的本能和天性,亦即,目的自主。就人類而言,即個人目的自主,本身得為一終極目的。孔子稱之天命。君子知天命,志於完成其天命。故曰:天行健,君子自強不息。
「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,修道之謂教。」(見中庸第一章)開宗明義,揭示孔子一代講學的宗旨。認識自己,知天命,實現道德主體的完整自我。進而,己立立人,己達達人,大同社會可臻也。孔子如是勤於耕耘,誨人不倦。
作為君子,成為完人,完美至善之人,是人的本性,也是本性的完全成長。「知其然,知其所以然」,依循人性的自然成長,成為完人,即是道。
道本身內涵「個人目的自主,本身得為一終極目的」之德,故而,道亦內涵尊重每個人目的自主的忠恕之道。
每個人目的自主,勿視他人為完成其目的的工具或手段。勿將個人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,皆為忠恕之道。
因此,所謂率性之謂道,此道即建立在尊重每個人目的自主的前提,順此道則善,逆此道則扼制、扭曲人性的正常發展 , 則惡。行為善惡,以此為準據。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08
老農、老圃了知五穀、瓜、豆的「所以然」,播下種籽,營造五穀、瓜、豆的父母境界。種籽在不虞恐懼、匱乏的環境,得到完全成長的條件,實現五穀、瓜、豆的完整自我,即天性(Nature)。
老農、老圃見「其然」,收割五穀,採收瓜、豆,達成目的。
五穀,瓜、豆得其然,完全成長,與,得其所以然 , 種籽 . 寂而眠,靜待落土,天、地將其喚醒,再次實現自我,亦達成目的。
如是,了知五穀、瓜、豆,乃至萬物的「所以然」,並見其然。知見「生生之德與好生之德」,相輔相成,故人得與天地共同營造萬物的父母境界。
故曰:「唯天下至誠,為能盡其性。能盡其性,則能盡人之性。能盡人之性,則能盡物之性,能盡物之性,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。可以贊天地化育,則可以與天地參矣。」(見中庸第二十二章)
萬物並育而不相害,道並行而不相悖。(見中庸第三十章)老圃、老農、瓜、豆、五穀各達成其目的,互不障礙。
萬物皆稟賦自我完全實現的本能和天性,亦即,目的自主。就人類而言,即個人目的自主,本身得為一終極目的。孔子稱之天命。君子知天命,志於完成其天命。故曰:天行健,君子自強不息。
「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,修道之謂教。」(見中庸第一章)開宗明義,揭示孔子一代講學的宗旨。認識自己,知天命,實現道德主體的完整自我。進而,己立立人,己達達人,大同社會可臻也。孔子如是勤於耕耘,誨人不倦。
作為君子,成為完人,完美至善之人,是人的本性,也是本性的完全成長。「知其然,知其所以然」,依循人性的自然成長,成為完人,即是道。
道本身內涵「個人目的自主,本身得為一終極目的」之德,故而,道亦內涵尊重每個人目的自主的忠恕之道。
每個人目的自主,勿視他人為完成其目的的工具或手段。勿將個人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,皆為忠恕之道。
因此,所謂率性之謂道,此道即建立在尊重每個人目的自主的前提,順此道則善,逆此道則扼制、扭曲人性的正常發展 , 則惡。行為善惡,以此為準據。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08
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
火車勾甘蔗(結論.XIV)God Bless “The People On Taiwan”! (一一九)
每個人都是道德主體
老農、老圃種稻、種瓜、種豆,知其所以然,排除其所以不然,得稻米、得瓜、得豆,得其然也。任務或目的完成。
讀書人不種稻、不種瓜豆,不知其所以然,不知其所以不然,夸夸乎,說道: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。」有白米、香瓜、甜豆可食。
不知其所以然,何以知其然?故而,要學、要問,勤作學問。
「學也,祿在其中矣!」目的達到!
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(見老子第五十六章)
老農、老圃啊!夫復何言!
讀書人異口同聲:民以食為天。然,捧控制糧食者為天。
知其然乎?知其所以然乎?
曰:故道大、天大、地大、王亦大。(見老子第二十五章)
然而,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(見老子第二十五章)
知其所以然,故知其然。老農老圃所以知其所以然,就因法自然,法自然者不得道乎?
誰比誰大?
老農、老圃啊!夫復何言!
老農播下種籽,芽出、莖長、枝成、葉發,花開,風來媒、水來媒、蟲亦來媒,粉飾枝頭,成穗穀結。
若干進步讀書人終於知其所以然!?謂正、反、合。從此,掌控真理,解放天下,視農民為其恆產 , 天下盡在其目的中矣。
老農、老圃啊!夫復何言!
樹下老人説道:「年青人,吃(呷)果子拜樹頭。」
佛陀交待弟子:「食果肉存果籽。」
果籽落土,地母撫慰,根長芽發。天父激勵,召陽、呼風、喚雨,根莖成幹,枝開葉展,花蕊綻放,粉末登場,雌雄莫辨,招蜂引蝶,花開、花謝,果結、果熟。
如是頭陀行者復將果籽歸還天地,
故曰:果中有因,天父地母為緣為境,因而成果。
吃果子,不忘散播果籽,果樹如是期盼。
老農、老圃怎麼說?留著幾把種籽,等待春回大地。儘管吃,生吃、熟吃,吃西瓜、葡萄免吐籽,行啊!夫復何言?
因與果不存在辯證關係。
因果相因相成,因成果,果成因,循環不絕。果是因的完成,果也是因的再出發。因果是萬物自我完成的全程與無限循環(The whole process and endless circle of the Self-fulfillment of all creatures)。
知其然,所以不妨害其所以然。不妨害其所以然,則善。妨害其所以然,則惡。善與惡就此分明,何待善惡行果報來證明行為的善惡。
萬物稟賦自我完成的天性(Nature),亦即,遍顯目的自主性,此含德完整蘊藏於諸道德主體,行為之善惡,當能自知自證。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07
老農、老圃種稻、種瓜、種豆,知其所以然,排除其所以不然,得稻米、得瓜、得豆,得其然也。任務或目的完成。
讀書人不種稻、不種瓜豆,不知其所以然,不知其所以不然,夸夸乎,說道: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。」有白米、香瓜、甜豆可食。
不知其所以然,何以知其然?故而,要學、要問,勤作學問。
「學也,祿在其中矣!」目的達到!
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(見老子第五十六章)
老農、老圃啊!夫復何言!
讀書人異口同聲:民以食為天。然,捧控制糧食者為天。
知其然乎?知其所以然乎?
曰:故道大、天大、地大、王亦大。(見老子第二十五章)
然而,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(見老子第二十五章)
知其所以然,故知其然。老農老圃所以知其所以然,就因法自然,法自然者不得道乎?
誰比誰大?
老農、老圃啊!夫復何言!
老農播下種籽,芽出、莖長、枝成、葉發,花開,風來媒、水來媒、蟲亦來媒,粉飾枝頭,成穗穀結。
若干進步讀書人終於知其所以然!?謂正、反、合。從此,掌控真理,解放天下,視農民為其恆產 , 天下盡在其目的中矣。
老農、老圃啊!夫復何言!
樹下老人説道:「年青人,吃(呷)果子拜樹頭。」
佛陀交待弟子:「食果肉存果籽。」
果籽落土,地母撫慰,根長芽發。天父激勵,召陽、呼風、喚雨,根莖成幹,枝開葉展,花蕊綻放,粉末登場,雌雄莫辨,招蜂引蝶,花開、花謝,果結、果熟。
如是頭陀行者復將果籽歸還天地,
故曰:果中有因,天父地母為緣為境,因而成果。
吃果子,不忘散播果籽,果樹如是期盼。
老農、老圃怎麼說?留著幾把種籽,等待春回大地。儘管吃,生吃、熟吃,吃西瓜、葡萄免吐籽,行啊!夫復何言?
因與果不存在辯證關係。
因果相因相成,因成果,果成因,循環不絕。果是因的完成,果也是因的再出發。因果是萬物自我完成的全程與無限循環(The whole process and endless circle of the Self-fulfillment of all creatures)。
知其然,所以不妨害其所以然。不妨害其所以然,則善。妨害其所以然,則惡。善與惡就此分明,何待善惡行果報來證明行為的善惡。
萬物稟賦自我完成的天性(Nature),亦即,遍顯目的自主性,此含德完整蘊藏於諸道德主體,行為之善惡,當能自知自證。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07
2013年6月5日 星期三
火車勾甘蔗(結論.XIV)God Bless “The People On Taiwan”! (一一八)
每個人都是道德主體
「老伯,種田的人真辛苦,從播種、插秧、除草、除蟲、灌溉、施肥、驅鳥,到稻穗結實,串串黃金垂下。就像父母照顧嬰兒長大成人。」
「除草、除蟲、驅鳥,使得稻禾免於恐懼。灌溉、施肥,使得稻禾免於匱乏。農夫營造稻米乃至瓜、豆、蔬菜、果樹的父母境界。」
「書呆子,你又想說什麼?」
「老伯,我們夫子所稱的老農、老圃,原來就是”百物生焉”的父母。的確,吾不如老農也!」
「書呆子,我們種田的、種菜的、種果樹的,看天吃飯 , 都以天地為父母。不 破壞天地為百物、萬物所營造的 , 如書呆子所說的父母境界。
從百物、萬物的”所以然”,知”其然”。知其然,就是知道萬物的天性。知其所以然,就是知道天理。
順此天理,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。逆此天理,種瓠仔生苦瓜。
孟子深得夫子之道。知”揠苗助長”,逆天理。知:有恆產者,則有恆心。順天理。為政者順天理,耕者有恆產者,得免於餒也,不虞恐懼、匱乏。
書呆子,現在呢?老農、老圃的恆產何在?充當糧食工具?又要被大型生產工具取代。但是,綠色生命大地,誰來經營?誰來維護?菜脯根罔咬鹹!」
「哦,老伯,存天理恆心在。存天理,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
「不錯,書呆子,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,這忠恕之道,就在知其然,知其不然,知其所以然不然。順逆天理就在此忠恕之道。所以,放諸四海而皆準。
人豈能自外於天地與萬物?」
「哦,老伯,我懂了。善惡的分辨不在瓜、果,而在忠恕之道。忠於自己的天性,待人如己,即順天理,是善,逆此,則惡。所以,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
「老伯,善惡在行為的順逆天理。」
「書呆子,用常識,天理不在天性之外。鑽牛角尖,可要白馬非馬?天理不異天性,天性不異天理,不必找「上天」作證。」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07
「老伯,種田的人真辛苦,從播種、插秧、除草、除蟲、灌溉、施肥、驅鳥,到稻穗結實,串串黃金垂下。就像父母照顧嬰兒長大成人。」
「除草、除蟲、驅鳥,使得稻禾免於恐懼。灌溉、施肥,使得稻禾免於匱乏。農夫營造稻米乃至瓜、豆、蔬菜、果樹的父母境界。」
「書呆子,你又想說什麼?」
「老伯,我們夫子所稱的老農、老圃,原來就是”百物生焉”的父母。的確,吾不如老農也!」
「書呆子,我們種田的、種菜的、種果樹的,看天吃飯 , 都以天地為父母。不 破壞天地為百物、萬物所營造的 , 如書呆子所說的父母境界。
從百物、萬物的”所以然”,知”其然”。知其然,就是知道萬物的天性。知其所以然,就是知道天理。
順此天理,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。逆此天理,種瓠仔生苦瓜。
孟子深得夫子之道。知”揠苗助長”,逆天理。知:有恆產者,則有恆心。順天理。為政者順天理,耕者有恆產者,得免於餒也,不虞恐懼、匱乏。
書呆子,現在呢?老農、老圃的恆產何在?充當糧食工具?又要被大型生產工具取代。但是,綠色生命大地,誰來經營?誰來維護?菜脯根罔咬鹹!」
「哦,老伯,存天理恆心在。存天理,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
「不錯,書呆子,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,這忠恕之道,就在知其然,知其不然,知其所以然不然。順逆天理就在此忠恕之道。所以,放諸四海而皆準。
人豈能自外於天地與萬物?」
「哦,老伯,我懂了。善惡的分辨不在瓜、果,而在忠恕之道。忠於自己的天性,待人如己,即順天理,是善,逆此,則惡。所以,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
「老伯,善惡在行為的順逆天理。」
「書呆子,用常識,天理不在天性之外。鑽牛角尖,可要白馬非馬?天理不異天性,天性不異天理,不必找「上天」作證。」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07
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
火車勾甘蔗(結論.XIV)God Bless “The People On Taiwan”! (一一七)
每個人都是道德主體
「再說種瓠仔生苦瓜。」
「老伯,何用再說,種瓠仔的人,扼制、扭曲瓠仔的正常成長,瓠仔長成苦瓜樣子,不就是違反瓠仔的Nature。違反天理,可惡至極!」
「書呆子,就聽你說。」
「不!不!老伯,搭便車,有感而發。」
「好為人師!」
「書呆子,瓠仔長成苦瓜的樣子,瓠不能吃,籽不能種,種籽已沒有發芽的力氣。就這樣,果不成果,因不成因。因與果本來相因相成,從此因果皆敗壞。誰造孽?怪瓠仔不爭氣?怪苦瓜沒人氣?造什麼因,得什麼果。誰造因?瓠仔、苦瓜得到報應?或種瓠仔的,得到報應?天理何在?」
「老伯,種瓠仔生苦瓜的人,應得到報應。瓠仔、苦瓜是受害者,豈有受報的道理?」
「老伯,生物、植物的種籽、動物的胚胎,天賦自我完成(Self-Fulfillment)的儲能(Potentiality)。種籽、胚胎的自我完成過程,需要適當條件。」
「書呆子總算抓到重點了。這就是”知其然”,知道萬物的天性或自然本性,你稱它”Nature”?知其然,當然也知其所以然。你們讀書人,最會故弄玄虛,眼見為憑就是”然”,就知其然。是嗎?不知其然不然,就不知其所以然不然。」
「哦?」
「某大師講無自性空,不知來,不知去,就沒來去?」
「不知其然,不知不見其不然,就沒有然,不然?不知因,不知果,不知因緣果,何以見無自性空?」
「我們農人播種、插秧,秧苗長大成禾。下田除草、除蟲。久不下雨,踏水車灌溉、還要施肥。稻禾成長開花,風吹粉散、結穗。穗成穀,我們要立稻草人,驅走鳥雀。田野綠油油,哦,大自然多美!城市人都成為天真可愛的小朋友 ! 穀粒結成串,變黃、下垂、點點頭 ! 哦,收割了,感謝老天恩賜!」
「一粒米養百樣人?一粒米長成百粒米,百粒長成萬粒 , 養百、千、萬人,謝天謝地。」
「這樣因成果,果又成因,因果相因相成,是自然嗎?需要條件。有因有緣才有成果。」
「哦,老伯,我懂了。因果或有好壞,但沒有善惡,條件、緣才有善惡。我懂了!」
「半簍師,稻穗結實自然下垂!」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05
「再說種瓠仔生苦瓜。」
「老伯,何用再說,種瓠仔的人,扼制、扭曲瓠仔的正常成長,瓠仔長成苦瓜樣子,不就是違反瓠仔的Nature。違反天理,可惡至極!」
「書呆子,就聽你說。」
「不!不!老伯,搭便車,有感而發。」
「好為人師!」
「書呆子,瓠仔長成苦瓜的樣子,瓠不能吃,籽不能種,種籽已沒有發芽的力氣。就這樣,果不成果,因不成因。因與果本來相因相成,從此因果皆敗壞。誰造孽?怪瓠仔不爭氣?怪苦瓜沒人氣?造什麼因,得什麼果。誰造因?瓠仔、苦瓜得到報應?或種瓠仔的,得到報應?天理何在?」
「老伯,種瓠仔生苦瓜的人,應得到報應。瓠仔、苦瓜是受害者,豈有受報的道理?」
「老伯,生物、植物的種籽、動物的胚胎,天賦自我完成(Self-Fulfillment)的儲能(Potentiality)。種籽、胚胎的自我完成過程,需要適當條件。」
「書呆子總算抓到重點了。這就是”知其然”,知道萬物的天性或自然本性,你稱它”Nature”?知其然,當然也知其所以然。你們讀書人,最會故弄玄虛,眼見為憑就是”然”,就知其然。是嗎?不知其然不然,就不知其所以然不然。」
「哦?」
「某大師講無自性空,不知來,不知去,就沒來去?」
「不知其然,不知不見其不然,就沒有然,不然?不知因,不知果,不知因緣果,何以見無自性空?」
「我們農人播種、插秧,秧苗長大成禾。下田除草、除蟲。久不下雨,踏水車灌溉、還要施肥。稻禾成長開花,風吹粉散、結穗。穗成穀,我們要立稻草人,驅走鳥雀。田野綠油油,哦,大自然多美!城市人都成為天真可愛的小朋友 ! 穀粒結成串,變黃、下垂、點點頭 ! 哦,收割了,感謝老天恩賜!」
「一粒米養百樣人?一粒米長成百粒米,百粒長成萬粒 , 養百、千、萬人,謝天謝地。」
「這樣因成果,果又成因,因果相因相成,是自然嗎?需要條件。有因有緣才有成果。」
「哦,老伯,我懂了。因果或有好壞,但沒有善惡,條件、緣才有善惡。我懂了!」
「半簍師,稻穗結實自然下垂!」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05
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
火車勾甘蔗(結論.XIV)God Bless “The People On Taiwan”! (一一六)
每個人都是道德主體
「書呆子,你們讀書人說什麼:”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”。數落我們種田、勞動流汗的,不懂道理,憨憨仔作。」
「書呆子,什麼叫”然”?」
「”然”就是天然,我們眼睛看到、耳朵聽到、手碰觸、鼻、舌…」
「又是廢話,就是萬物的天性。」
「老伯,我知道了,天性就是天然,自然本性,Nature。」
「又想唬人!」
「書呆子,你們讀書人看到的豆子,只是可以吃。我們種田、種菜的,不只看到豆可以吃,還會長大,一粒豆子長出百、千粒豆子。而且,一代接一代繁衍,永無止境。」
「哦,老伯,你們都是大法師,法力勝過可以撒豆成兵的道人,令人欽佩!」
「書呆子,灌迷湯 ? 不可能化未知為已知 ! 灌迷湯戴高帽 , 愚弄自己愚弄別人 ! 兵將不吃豆,出不了”氣”,哪有”力”打仗?」
「老伯,言重了,我們讀書人不知其然,更無以知其所以然。」
「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你們夫子教得好。」
「老伯,書呆子知道了。豆、瓜之類是生物,會成長。這是”然”,是天性,天然本性,也是天理所在。所以,我們夫子說:天何言哉?四時行焉,百物生焉,天何言哉!」
「書呆子,別賣弄聰明,聖人一理通,萬理哲。但,凡事要切實際。」
「老伯,我懂了。聽説的,不如看到的。看到不如親手碰觸。碰觸,不如吃進肚子。有”力”才能通”氣”。所以,我們讓豆豆產生作用。Oh! God works on me!」
「豆子的力量,從土壤、空氣、水分,得到成長壯大。所以,能一成百,百成萬,一代接一代,與天地同壽。這就是然。是天性順天理而完全成長。」
「哦,老伯,我服了,您是大哲學家!」
「書呆子,服什麼?服了,就表示你懂了,領悟力強?」
「不!不!」
「妨礙豆、瓜乃至萬物的自然生長,就是違背天理。就是作孽、作惡。」
「老伯,我回去可以考一百分。讚!」
「書呆子,你們的滿分還不到及格的一半。讚?善在哪裡?」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04
附記
我第一次自己po文 .
以前po文 ,來回走六公里 . 我不收發 E-Mail. 若有事請聯絡林清源律師.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04
「書呆子,你們讀書人說什麼:”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”。數落我們種田、勞動流汗的,不懂道理,憨憨仔作。」
「書呆子,什麼叫”然”?」
「”然”就是天然,我們眼睛看到、耳朵聽到、手碰觸、鼻、舌…」
「又是廢話,就是萬物的天性。」
「老伯,我知道了,天性就是天然,自然本性,Nature。」
「又想唬人!」
「書呆子,你們讀書人看到的豆子,只是可以吃。我們種田、種菜的,不只看到豆可以吃,還會長大,一粒豆子長出百、千粒豆子。而且,一代接一代繁衍,永無止境。」
「哦,老伯,你們都是大法師,法力勝過可以撒豆成兵的道人,令人欽佩!」
「書呆子,灌迷湯 ? 不可能化未知為已知 ! 灌迷湯戴高帽 , 愚弄自己愚弄別人 ! 兵將不吃豆,出不了”氣”,哪有”力”打仗?」
「老伯,言重了,我們讀書人不知其然,更無以知其所以然。」
「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你們夫子教得好。」
「老伯,書呆子知道了。豆、瓜之類是生物,會成長。這是”然”,是天性,天然本性,也是天理所在。所以,我們夫子說:天何言哉?四時行焉,百物生焉,天何言哉!」
「書呆子,別賣弄聰明,聖人一理通,萬理哲。但,凡事要切實際。」
「老伯,我懂了。聽説的,不如看到的。看到不如親手碰觸。碰觸,不如吃進肚子。有”力”才能通”氣”。所以,我們讓豆豆產生作用。Oh! God works on me!」
「豆子的力量,從土壤、空氣、水分,得到成長壯大。所以,能一成百,百成萬,一代接一代,與天地同壽。這就是然。是天性順天理而完全成長。」
「哦,老伯,我服了,您是大哲學家!」
「書呆子,服什麼?服了,就表示你懂了,領悟力強?」
「不!不!」
「妨礙豆、瓜乃至萬物的自然生長,就是違背天理。就是作孽、作惡。」
「老伯,我回去可以考一百分。讚!」
「書呆子,你們的滿分還不到及格的一半。讚?善在哪裡?」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04
附記
我第一次自己po文 .
以前po文 ,來回走六公里 . 我不收發 E-Mail. 若有事請聯絡林清源律師.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6.04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