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
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XⅣ)God bless “The People on Taiwan”!(六十九)

─「解放之德」是什麼?─

無畏施、施無畏(Abhayapradána)

佛陀聲聞弟子中、神通第一,大目揵連提到,佛陀將布施分成兩大類,即財施和法施,而持戒、持五戒屬於法施。受持五戒可稱五大布施。大目揵連認為佛陀的在家弟子(廣義學佛者、學佛的人),應該受持五戒,作為終身修行的要項。(見增一阿含卷二十、聲聞品第二十八第一經)

故而,持戒、持五戒,是無畏施、施無畏,也是法施。諸無產階級的人,錢財有所不便。諸資產階級的人,錢財有所不捨,無妨考慮持五戒的法施功能。學佛的人,做善事經常掛在嘴巴,樂善好施,但是,無論做多少善事、口碑廣傳,或,自許修行多高深,自信這輩子可以成佛,是否自問,家人、週遭的人,免於恐懼嗎?

持五戒,不殺生、不盜偷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,無畏施、法施,皆屬「不作為、無為」,乃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,彰顯「無為之德」。若「持戒清淨」,此「無為之德」更能散發順風香、逆風亦香的戒香,歷久不散,留芳萬世。(見增一阿含卷十三、地主品第二十三、第五經,雜阿含第1073經)

戒香,無為之德,何止令人免於恐懼,乃祥和社會的發端。諸撐著「解放」大旗的「大有為者」,能無視此「無為之德」,其對於「解放」、「解放之德」的積極意義?

尤其,若能在此「持戒清淨」的基礎,念佛、念法、念僧,對於佛、法、僧、戒,不生疑惑,得「法眼淨」,證「四不壞淨」(見雜阿含第847~850經),得「須陀洹」果,「七有天人往生,究竟苦邊,不墮惡趣」(見雜阿含第815、844、845經)

所謂「七有天人往生,究竟苦邊,不墮惡趣」,即,學佛的人證須陀洹果,下輩子生四天王天,然後依次忉利天、夜摩天、兜率天、化樂天、他化自在天,然後下生為人,成阿羅漢或成佛(依其發願),不再受生,永遠脫離輪廻之苦。而且,其轉世情況不超過七次。

得須陀洹的人,不會下生「地獄、惡鬼、畜牲乃至阿修羅」等惡趣,永遠脫離恐懼,可稱大無畏者。故而,其無畏施、施無畏,堪稱大無畏施。

「解放之德」應該不能障礙「解脫之道」,而是解脫之道的基礎。

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2.11.04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