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性的啓發
重返世間(51)
拾佛牙慧(47)
「大宗師,上天或道賦與所有人的德性,無為而無不為,就父母子女而言,有因性和自性之別。惟,並無實質不同,故稱之天命。」
「嗯。」
「人與人之間,顯現差別,乃在知與行的程度。知其然乎?知其所以然乎?率性而為乎?或逆性而為乎?
因此,彌補諸差別和不足,有待於教。故說修道之謂教。」
「嗯。」
「夫子和孟子皆寡母撫養長大,能自修而補其不足,誠難能可貴。」
「嗯,老子一出生,寡母即逝,更難能可貴。」
「孟子知見上天於人性的無為而無不為,萬物皆備於我矣。反身而誠,樂莫大焉。強恕而行,求仁莫近焉。
孟子知天命,並奉夫子的忠恕之道。乃曰:無為其所不為,無欲其所不欲,如此而已矣。(見孟子盡心上) 」
「嗯。孟軻的確承擔夫子之道。」
「是的。大宗師。孟子提倡王道,君王恒守仁道。更以有恒產則有恒心,揭示目的自主的父母境界,其不可剝奪性。」
「嗯。」
「很可惜,漢儒竟將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五常莊箱,牢牢繫上三綱,呈現漢皇帝。
漢皇帝代表上天,稱天子,能無為而無不為?」
「嗯,是可惜。國之利器不可示於人。儒學不因此復興,反而變質。」
「是變質。機械論宇宙觀不但未開發,反而變成有機體論宇宙觀。唯天為大的自然神論,消逝無踪,人與天多一層隔閡。」
「嗯。」
「天命、萬物皆備於我矣之目的自主的父母境界,從此失落。」
「嗯。」
「女性纒足展現豪門的貴氣,男性閹割道盡農家哀傷。斯不仁已極,何庸夫子告誠:唯女人與小人為難養也。儒者仁心何在?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,如何說出?」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 11 01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