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
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
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九十八)43(18)
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98)43(18)
諸佛常法----- 如來在世間,應行五事
當轉法輪之十八之43(18)
不捨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之受想行識五陰諸法,又如何度受想行識,入於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之空 ?
如何令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 ?
觀自在菩薩觀想如來藏空即如來藏空不異如來藏。行禪度(禪波羅蜜) :  
滅塵合覺故發真如妙覺明性而如來藏本妙圓心非心、非空、非地非水非風非火,非眼、非耳鼻舌身意,非色、非聲香味觸法,非眼識界,如是乃至非意識界。非「明無明、明無明盡」,如是乃至非老死、非老死盡。非苦非集非滅非道、非智非得,非檀那、非尸羅、非毗梨耶、非羼提、非禪那、非般剌若、非波羅蜜多,如是乃至非怛闥阿竭、非阿羅訶三耶三菩,非大涅槃、非常非樂非我非淨。(1)
是故,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”…………… 無無明、亦無無明盡,如是乃至無老死、亦無老死盡。無苦集滅道、無智亦非得
那麼,非檀那、非尸羅、非毗梨耶、非羼提、非禪那、非般剌若、非波羅蜜多,如是乃至非怛闥阿竭、非阿羅訶三耶三菩,非大涅槃,非常非樂、非我、非淨 ?
勿庸提 !
無無明、亦無無明盡,如是乃至無老死、亦無老死盡,無苦集滅道呢 ?
能勿庸提 ?
苦集滅道四聖諦,稱法輪(2)
四聖諦再加上因緣法,稱無上梵輪。(3)  
怎能捨 ?
法尙應捨,何況非法 ! 已到彼岸,該捨舟上岸 ! 捨無上梵輪 ! ?
註解
1 : 見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
2 : 見增一阿含經卷14高幢品第2415阿含經第379
3 : 見增一阿含經卷42結禁品第463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 
Alex Pan TheWalker

2021年12月21日 星期二
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
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九十八)43(17)
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98)43(17)
諸佛常法----- 如來在世間,應行五事
當轉法輪之十八之43(17)
佛告比丘 : 諦聽,諦聽,善思,當為汝說,比丘,若聞色是厭、離欲滅盡、寂靜法,是名多聞。如是,聞受想行識是厭、離欲、滅盡、寂靜法,是名多聞。」(1)
佛告比丘 : 諦聽,善思,當為汝說,比丘,若於色說是生厭、離欲、滅盡、寂靜法,是名法師。如是,若於受想行識說是生厭、離欲、滅盡、寂靜法,是名法師(2)
佛告比丘 : 諦聽,善思,當為汝說。」佛告比丘: 「於色生厭、離欲、滅盡、不起諸漏、心正解脫,是名比丘見法涅槃。如是,受想行識說生厭、離欲、滅盡、不起諸漏、心正解脫,是名比丘見法涅槃。」(3)
佛告比丘 : 「諦聽,善思,當為汝說,若比丘,於色說厭、離欲、滅盡,是名說法師。如是,於受想行識說厭、離欲、滅盡,是名說法師。」(4)
這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照見五陰皆空的真諦所在。
如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照見五陰皆空,得度一切苦厄。
是故,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。
菩薩仍不捨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、想、行、識亦復如是之常恆不滅法知見 ?
佛告諸比丘 : 「諸比丘,我以如實知此五受陰味是味、患是患、離是離故,我於諸天若魔、若梵、沙門、婆羅門、天人眾中,自證得脫、得出、得離、得解脫結縛,永不住顛倒,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(5)
五受陰不異五陰,即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陰。
觀自在菩薩能不聽聞 ?
註解
1 : 雜阿含經第25
2 : 雜阿含經第26
3 : 雜阿含經第28
4 : 雜阿含經第29
5 : 雜阿含經第1314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 
Alex Pan TheWalker 

2021年12月14日 星期二
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
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九十八)43(16)
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98)43(16)
諸佛常法----- 如來在世間,應行五事
當轉法輪之十八之43(16)
須菩提回答佛 :「如是如是,眾生以我、我所往來生死。」   
佛乃謂 :「須菩提 ! 如是名為有垢,隨眾生所受所著故。是中實無有垢,亦無有受垢者須菩提 ! 若不受一切法,則無我、無我所是名淨。是中實無有淨,亦無有受淨者。菩薩如是行,名為行般若波羅蜜。」(1)
五陰皆空,不受一切法,則無我、無我所,愛盡離欲,滅盡五陰,不受後有,不往來生死 !   
如是空、涅槃,而非五陰、非一切法,不生不滅不垢不淨,乃至不增不減 !
至於,色受想行識諸法空相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,或色受想行識諸法空性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,亦是不可得空、涅槃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,色受想行識諸法並非其材質(material)
於色受想行識五陰諸法不捨離 ?
或於色受想行識五受陰諸法不捨離 ?   
註解
1 : 見小品般若波羅蜜經,深心求菩提品第二十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 
Alex Pan TheWalker

2021年12月8日 星期三
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
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九十八)43(15)
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98)43(15)
諸佛常法----- 如來在世間,應行五事
當轉法輪之十八之43(15)
馬師(阿濕波誓)回答薩遮尼揵子,曰:梵志,色者無常,無常即是苦苦者即是無我,無我者,即是空。空者,彼不我有,我非彼有。如是智者之所學也。痛想行識無常。此五盛陰無常,無常者即是苦,苦者即是無我,無我者是空。空者,彼非我有,我非彼有。卿欲知者,我師教誡,其義如是。(註1)
所以五陰皆空之空,依佛之教誡:無我者是空。空者,彼非我有,我非彼有。
空者,無我,不異我,不相在。  
無我,不異我,不相在。即,無我無我所之謂。
故謂五陰皆空即五陰無我無我所。
如是,五陰皆空即五陰無我、無我所,是故,空中無我、無我所。色受想行識,亦復如是,無我、無我所。
如是,照見五陰皆空,如實知見五陰法住法空,無無我所,得無間等智,明生。
五陰,空、無我、無我所,不可得。
此五盛陰無常無我非有,多諸苦惱,不可療治,恆在臭處,不可久保悉觀無有我今日觀察此法,便為見如來已。(2)
是故,於色、於受想行識,厭、離欲、滅、不起、解脫,是名如來應等正覺。(3)
是故,於色、於受想行識,生厭、離欲、滅盡、不起、解脫,是名阿羅訶三藐三佛陀。
於色、於受想行識,生厭、離欲、滅盡、不起、解脫,是名阿羅漢慧解脫。(4)   
而且唯有愛盡、離欲,滅盡五陰,五陰不再生起,始得空、得涅槃。
是故,莫貪諸法空相,謂說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增不減。     
觀自在菩薩不以為然 ?
註解
1 : 增一阿含經卷30六重品第3725雜阿含經第110
2 : 增一阿含經卷24善聚品第326
3 : 雜阿含經第75
4 : 雜阿含經第684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 
Alex Pan TheWalker

2021年12月1日 星期三
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
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九十八)43(14)
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98)43(14)
諸佛常法----- 如來在世間,應行五事
當轉法輪之十八之43(14)
假定,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、想、行、識亦復如是
如是,空不異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。
如是,空即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。
怎麼能說,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 ?
又是觀自在菩薩並行禪定波羅蜜,其禪思,得神通力,心得自在,使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 ?
五陰皆空 :
無我、無我所 ; 五陰,亦無我、無我所。
因為,空與五陰皆是無我、無我所
所以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五陰不異空,空不異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五陰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五陰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、想、行、識 ! ? 
一是正數,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亦是正數。
因為,一與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皆是正數,所以,一不異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,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不異一。一即是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,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即是一!
,女士是人,男士也是人。
所以,女士不異男士,男士不異女士。女士即是男士,男士即是女士。
不分別 ! 不著相 !
很吊詭 !!!!
五陰皆空的真正義何在 ?
,空,不異、即色受想行識。
怎能冒出來,  
空中無色,(空中)無受 ?
是故,從何而來 ?   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 
Alex Pan TheWalk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