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7月25日 星期六
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 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八十)
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80)
諸佛常法----- 如來在世間,應行五事
尊者優毗迦葉問佛 : 不審世尊,何故向迦毗羅衛坐 ?
世尊告曰 : 如來在世間,應行五事。
云何為五 ?
一者,當轉法輪。二者,當與父說法。三者,當與母說法。四者,當與凡夫立菩薩行。五者,當授菩薩莂。(註1)
又,另一時,世尊告諸比丘 : 如來出現世時,必當為五事。
云何為五 ?
一者,當轉法輪。二者,當度父母。三者,無信之人,立於信地。四者,未發菩薩意,使發菩薩心。五者,當授將來佛決。(註2)
佛將”當與父說法”和”當與母說法”,併為”當度父母”。
並將”當與凡夫立菩薩行”分為,”無信之人,立於信地” 和“未發菩薩意,使發菩薩心”。
而稱”當授菩薩莂”為”當授將來佛決”。
當轉法輪仍維持應行五事之首。
故而,如來在世間,還是應行五事。
註解
註1 : 見增一阿含經卷15高幢品第24之2第1經。
註2 : 見增一阿含經卷27邪聚品第35第2經、增一阿含經卷28聽法品第36第5經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
2020年7月17日 星期五
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 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七十九)
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79)
諸佛常法----- 護持佛法之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
讚一乘道四念處
四念處是賢聖八正道之正念。而正念是由賢聖八正道之正見…….”有此世、有他世,有父母、有眾生生”與 ”有善行、有惡行,有善惡行果報”所生。
賢聖八正道是四聖諦之苦滅道跡聖諦,即道諦。
由此可知,四念處已為四聖諦所攝,入四聖諦。

四念處稱自行處父母境界(註3)或自所行處父母境界(註4),得遠離魔王或魔眷屬之侵擾。
故而,佛告諸比丘 :「有一道淨眾生,度憂畏,滅苦惱,斷啼哭,得正法,謂四念處。若有過去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,悉斷五蓋心穢慧羸,立心正住四念處,修七覺支,得覺無上正盡之覺。若有未來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…….或今現在如來無所著等正覺,亦復如是,得覺無上正盡之覺。」(註5)

故而,尊者舍利弗在佛前作師子吼,曰 : 「 ……..我知過去諸佛如來應等正覺,悉斷五蓋惱心令慧力羸,墮障礙品,不向涅槃者,住四念處,修七覺支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彼當來世諸佛世尊…..今現在諸佛世尊如來應等正覺,亦復如是。」(註6)
住四念處此父母境界,得斷五蓋,修七覺支,得成就無上正等正覺。
如是,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讚一乘道四念處。
又,尊者舍利弗與尊者大目揵連皆先於佛而取滅度前,佛告諸比丘 : 「汝等當知自洲以自依,法洲以法依,不異洲,不異依,謂內身身觀念住,精勤方便正智正念,調伏世間貪憂。如是外身、內外身,受、心、法法觀念住,精勤方便正智正念,調伏世間貪憂。」(註7)
而,佛取滅度前,告尊者阿難 : 「自當熾然,熾然於法,勿他熾然。當自歸依,歸依於法,勿他歸依。……觀內身,精勤無懈怠,憶念不忘,除世貪憂。觀外身、觀內外身,精勤不懈怠,憶念不忘,除世貪憂。受、心(意)、法觀,亦復如是。」(註8)
即使佛大弟子入滅,佛亦入滅,四念處此父母境界不滅。
如是,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讚一乘道四念處。
註解
註1 : 見雜阿含經第748經。
註2 : 見中阿含經第30。
註3 : 見雜阿含經第617。
註4 : 見雜阿含經第620。
註5 : 見中阿含經第98經。
註6 : 見中阿含經第498經。
註7 : 見雜阿含經第638經、第639經。
註8 : 見長阿含經卷二遊行經第二之一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
2020年7月10日 星期五
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 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七十八)
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78)
諸佛常法----- 護持佛法之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
讚一乘道四念處
娑婆世界主梵童子又對忉利天眾說道 :「復次,汝等善聽,吾當更說,如來善能分別,說七定具。何謂七 ? 正見、正志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方便、正念。」(註1)
七定具能成就何事 ?
尊者舍利弗問佛 :「云何賢聖等三昧根本眾具 ? 」
佛告舍利弗 :「謂七正道分,為賢聖等三昧根本眾具。何等為七 ? 謂正見、正志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方便、正念。舍利弗,於此七正道分為基業已,得一其心,是名賢聖等三昧根本眾具。」(註2)
七定具就是七正道分,就是賢聖等三昧根本眾具,七定具已,得一其心,成就賢聖等三昧,即成就賢聖八正道之正定。
因此,佛告諸比丘 :「有一道令眾生得清淨,離愁慼啼哭,滅憂苦懊惱,便得如法,謂聖正定有習、有助亦復有具,而有七支於聖正定,說習、說助亦復說具。云何為七 ? 謂正見、正志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方便、正念。
若有以此七支習、助、具,善趣向,心得一者,是謂聖正定有習、有助亦復有具。
所以者何 ? 正見生正志,正志生正語,正語生正業,正業生正命,正命生正方便,正方便生正念,正念生正定。」(註3)
然而,七定具與四念處何關 ?
佛又說道 :「云何正念 ? 比丘者觀內身如身至觀覺(受)心法如法。」(註4)
原來,四念處是賢聖八正道之正念。
四念處此正念生正定,賢聖弟子如是心正定,頓盡婬怒癡,賢聖弟子如是正心解脫,頓知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不更受有知如真。(註5)
梵童子真實願望諸天眾各各成就阿羅漢,不受後有。
這就是眾生父母。
生之畜之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,是謂玄德。
“Quicken them, feed them ;
Quicken but do not possess them ;
Act and be independent ; Be the chief but never the lord . This describes the mystic virtue.”(註6)
註解
註1 : 見長阿含經卷五闍尼沙經。
註2 : 見雜阿含經第754經。
註3 : 見中阿含經第189經。
註4 : 同前。
註5 : 同前。
註6 : 見老子,十章。The Saying of Lao Tzu, Ch. 10. A New Translation by R. B. Blakney.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
2020年7月3日 星期五
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 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七十七)
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77)
諸佛常法----- 護持佛法之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
讚一乘道四念處
世尊告諸比丘 : 「有一乘道淨諸眾生,令越憂悲,滅苦惱,得如實法,所謂四念處。何等為四 ? 身身觀念處,受、心、法法觀念處。」(註1)
釋迦牟尼佛向比丘弟子開示解脫憂悲惱苦之一乘道四念處。
世尊又告諸比丘 : 「若比丘離四念處者,則離如實聖法,離如實聖法者,則離聖道,離聖道者,則離甘露法,離甘露法者,不得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,我說彼於苦不得解脫。
若比丘不離四念處者,得不離聖如實法,不離聖如實法者,則不離聖道,不離聖道者,則不離甘露法,不離甘露法者,得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,我說彼人解脫眾苦。」(註2)
不離四念處,得聖如實法、聖道、甘露法,得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。如是,佛記彼人解脫眾苦。
世尊又告諸比丘 : 「我今當說四念處集、四念處沒。……食集則身集,食滅則身沒,如是隨身集觀住,隨身滅觀住,隨身集滅觀住,則無所依住,於諸世間永無所取。如是觸集則受集,觸滅則受沒,如是隨集法觀受住,隨滅法觀受住,隨集滅法觀受住,則無所依住,於諸世間都無所取。名色集則心集,名色滅則心沒,隨集法觀心住,隨滅法觀心住,隨集滅法觀心住,則無所依住,於諸世間則無所取。憶念集則法集,憶念滅則法沒,隨集法觀法住,隨滅法觀法住,隨集滅法觀法住,則無所依住,於諸世間則無所取。是名四念處集、四念處沒。」(註3)
觀察四念處集、四念處沒,於諸世間則無所取,無所取則無所著,自致涅槃 : 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(註4)
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現童子身,告忉利天眾 : 「汝等諦聽,善思念之,當更為汝說如來至真,善能分別,說四念處。何等為四 ? 一者內身身觀,精勤不懈,專念不忘,除世貪憂。外身身觀,精勤不懈,專念不忘,除世貪憂。內外身身觀,精勤不懈,專念不忘,除世貪憂。受意(心)法觀,亦復如是,精勤不懈,專念不忘,除世貪憂。內身觀已,生他身智。內觀受已,生他受智。內觀意(心)已,生他意(心)智。內觀法已,生他法智。是為如來,善能分別,說四念處。」(註5)
梵童子到三十三天(忉利天)教導天眾如何修習四念處。
註解
註1 : 見雜阿含經第607經。
註2 : 見雜阿含經第608經。
註3 : 見雜阿含經第609經。
註4 : 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非我、非我所,如實觀察,如實觀察已,於諸世間都無所取,無所取故,無所著,無所著故,自覺涅槃 : 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梵行已立,自知不受後有。見雜阿含經第32經、第33經、第34經。
註5 : 見長阿含經卷五闍尼沙經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