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慧解脫(88)
接上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一百九十九)
註解
註3 : 燈光如來為其父王及四十億人民、為地主大王及另四十億人民漸次說法。見增一阿含經卷13地主品第23第1經。
註4 : 毗婆尸如來為王子躓沙、為大臣騫荼、為槃頭城八萬四千人民漸次說法。見長阿含經卷1初大本緣經。
註5 : 彌勒如來為魔王大將及其所率欲界無量天人、為善財長者及八萬四千人民
、為儴佉聖王及另八萬四千人民漸次說法。見增一阿含經卷44十不善品第48第3經。
註6 : 釋迦如來為父王真淨王漸次說法。見增一阿含經卷15高幢品第24之2第1經。為給孤獨長者漸次說法。見中阿含經卷6 第28經。為阿羅漢弟子福貴漸次說法。見長阿含經卷三遊行經第2之2 。為毗舍離婬女菴婆婆梨女子漸次說法,使其證須陀洹果,捨本所習。見長阿含經卷二遊行經第2之1。為沸伽羅婆羅門漸次說法。見長阿含經卷13阿摩晝經。為究羅檀頭婆羅門漸次說法。見長阿含經卷15究羅檀頭經。為修摩提女士與滿富城八萬四千人民漸次說法。見增一阿含經卷22須陀品第30第3經。
註7 : 見諦所斷眾苦,如彼池水,於未來世,永不復生。見雜阿含經卷5第109經。如大湖水甚多無量,如是聖弟子具足見諦得聖道果(須陀洹以上) ,斷諸苦本(如彼大湖水甚多無量),如截多羅樹頭,於未來世成不生法,餘不盡者,如彼士夫毛髮指端(從彼大湖)所滴之水。見雜阿含經卷16第440經。
如是見諦者於未來世成不生法,如同慧解脫者於因緣法、緣生法,如實知見,善見善覺善修善入,於未來世成不生法。參考雜阿含經卷12第296經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8年5月27日 星期日
2018年5月22日 星期二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一百九十九)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慧解脫(87)
佛陀成等正覺後,前往波羅奈鹿野苑仙人住處,對五比丘三轉十二行四聖諦,稱為初轉法輪。(註1)
四聖諦是法輪。
四聖諦的廣攝、廣觀、分別、發露、開仰、施設、顯示、趣向,稱之正行說法。佛陀說,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世尊,皆有此正行說法。(註2)
三世諸佛世尊如是正行說法,轉無上法輪,其說法漸次,如下:
(一).示教利喜,勸發渴仰,使聞者生歡喜心。
(二).說端正法.,謂說施論、戒論、生天之論,欲不淨,生死為穢,出要為上,使聞者心意柔軟。
(三).說苦、集、滅、道,敷演開解,分布宣釋。
過去佛世尊燈光如來(註3)、毗婆尸如來(註4)如是說法,未來佛世尊彌勒如來如是說法(註5),釋迦牟尼佛世尊亦如是說法(註6)。
使得所有聞法眾,一如前文所提,修摩提女士與滿富城八萬四千人民,聞佛漸次說法,皆於座上,諸塵垢盡,得法眼淨,見諦,證須陀洹果。
如是斷無量苦(註7),療癒無量病痛,正向生命、自由與幸福的追求,以臻個人終極目的。
註解
註1 : 見雜阿含經卷15第379經、增一阿含經卷14高幢品第24之1第5經。
註2 : 見中阿含經卷7第31經。
*註3以下待續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慧解脫(87)
佛陀成等正覺後,前往波羅奈鹿野苑仙人住處,對五比丘三轉十二行四聖諦,稱為初轉法輪。(註1)
四聖諦是法輪。
四聖諦的廣攝、廣觀、分別、發露、開仰、施設、顯示、趣向,稱之正行說法。佛陀說,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世尊,皆有此正行說法。(註2)
三世諸佛世尊如是正行說法,轉無上法輪,其說法漸次,如下:
(一).示教利喜,勸發渴仰,使聞者生歡喜心。
(二).說端正法.,謂說施論、戒論、生天之論,欲不淨,生死為穢,出要為上,使聞者心意柔軟。
(三).說苦、集、滅、道,敷演開解,分布宣釋。
過去佛世尊燈光如來(註3)、毗婆尸如來(註4)如是說法,未來佛世尊彌勒如來如是說法(註5),釋迦牟尼佛世尊亦如是說法(註6)。
使得所有聞法眾,一如前文所提,修摩提女士與滿富城八萬四千人民,聞佛漸次說法,皆於座上,諸塵垢盡,得法眼淨,見諦,證須陀洹果。
如是斷無量苦(註7),療癒無量病痛,正向生命、自由與幸福的追求,以臻個人終極目的。
註解
註1 : 見雜阿含經卷15第379經、增一阿含經卷14高幢品第24之1第5經。
註2 : 見中阿含經卷7第31經。
*註3以下待續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8年5月11日 星期五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一百九十八)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慧解脫(86)
一者善知病。二者善知病源。三者善知病對治。四者善知治病已,當來更不動發。
佛陀說,成就以上四法或療治眾生病的四德,堪稱大醫王。佛陀俱備療治眾生病的四德,就是大醫王。(註1)
這怎麼說 ?
生老病死苦、憂悲惱苦、怨憎會苦、恩愛別離苦、所求不得苦,取要言之,五盛陰苦,這是眾生病,稱之苦聖諦。佛陀知此是苦聖諦、如實知,如是,善知病。
愛結是苦源,亦是病源,稱之苦集聖諦。佛陀知此是苦集聖諦、如實知,如是,善知病源。
愛欲永盡無餘,苦盡,病癒、更不復發,稱之苦滅聖諦。佛陀知此是苦滅聖諦、如實知,如是,善知治病已,當來更不動發。
賢聖八正道根除苦源,根除病源,稱之苦滅道跡聖諦。佛陀知此是苦滅道跡聖諦、如實知,如是,善知病對治。(註2)
佛陀說,眾生於無始生死,無明所蓋,愛結所繫,長夜輪迴,不知苦之本際。(註3)
佛陀行於八正道,三轉十二行四聖諦,生眼智明覺,愛結斷、愛盡、貪欲瞋恚愚癡永盡, 心解脫,無明滅明生,慧解脫,解脫生老病死苦,成就不生法,自知不受後有,成等正覺,開示顯發四聖諦。
佛陀開示四聖諦,作為療治眾生病的藥方。(註4)
而此藥方是本所未曾聞法 。(註5)
如是,佛陀作為無可比擬的無條件性立法實體之典範,創立此得以成就不生法之四聖諦,根治自己本身及眾生的無始生死病苦。
如是,四聖諦是佛陀的創新立法。
註解
註1 : 見雜阿含經卷十五第389經。
註2 : 參考,增一阿含經卷19等趣四諦品第27第1經、雜阿含經卷十五第389經。
註3 : 見雜阿含經卷十第266經、第267經。
註4 : 論者謂 : 佛陀使用印度醫學的方法,先診斷出疾病,然後發現其病因,最後提出對治的方法。佛陀的藥方就是四聖諦,因為它提出治療存在之苦的方法。見,默西亞˙埃里亞德著,廖素霞、陳淑娟譯,前揭書,世界宗教理念史(卷二),156. 四聖諦和中道。為什麼 ? 頁95。
註5 : 佛陀說,此苦、此苦集、此苦滅、此苦滅道跡聖諦,本所未曾聞法,當正思惟。見雜阿含經卷十五第379經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慧解脫(86)
一者善知病。二者善知病源。三者善知病對治。四者善知治病已,當來更不動發。
佛陀說,成就以上四法或療治眾生病的四德,堪稱大醫王。佛陀俱備療治眾生病的四德,就是大醫王。(註1)
這怎麼說 ?
生老病死苦、憂悲惱苦、怨憎會苦、恩愛別離苦、所求不得苦,取要言之,五盛陰苦,這是眾生病,稱之苦聖諦。佛陀知此是苦聖諦、如實知,如是,善知病。
愛結是苦源,亦是病源,稱之苦集聖諦。佛陀知此是苦集聖諦、如實知,如是,善知病源。
愛欲永盡無餘,苦盡,病癒、更不復發,稱之苦滅聖諦。佛陀知此是苦滅聖諦、如實知,如是,善知治病已,當來更不動發。
賢聖八正道根除苦源,根除病源,稱之苦滅道跡聖諦。佛陀知此是苦滅道跡聖諦、如實知,如是,善知病對治。(註2)
佛陀說,眾生於無始生死,無明所蓋,愛結所繫,長夜輪迴,不知苦之本際。(註3)
佛陀行於八正道,三轉十二行四聖諦,生眼智明覺,愛結斷、愛盡、貪欲瞋恚愚癡永盡, 心解脫,無明滅明生,慧解脫,解脫生老病死苦,成就不生法,自知不受後有,成等正覺,開示顯發四聖諦。
佛陀開示四聖諦,作為療治眾生病的藥方。(註4)
而此藥方是本所未曾聞法 。(註5)
如是,佛陀作為無可比擬的無條件性立法實體之典範,創立此得以成就不生法之四聖諦,根治自己本身及眾生的無始生死病苦。
如是,四聖諦是佛陀的創新立法。
註解
註1 : 見雜阿含經卷十五第389經。
註2 : 參考,增一阿含經卷19等趣四諦品第27第1經、雜阿含經卷十五第389經。
註3 : 見雜阿含經卷十第266經、第267經。
註4 : 論者謂 : 佛陀使用印度醫學的方法,先診斷出疾病,然後發現其病因,最後提出對治的方法。佛陀的藥方就是四聖諦,因為它提出治療存在之苦的方法。見,默西亞˙埃里亞德著,廖素霞、陳淑娟譯,前揭書,世界宗教理念史(卷二),156. 四聖諦和中道。為什麼 ? 頁95。
註5 : 佛陀說,此苦、此苦集、此苦滅、此苦滅道跡聖諦,本所未曾聞法,當正思惟。見雜阿含經卷十五第379經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8年5月1日 星期二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一百九十七)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慧解脫(85)
佛陀在尼連禪河邊樹王(註1)下,正身正意,結跏趺坐,住於父母境界(註2),發現賢聖戒律、三昧、智慧、解脫四法,即八正道(或稱中道) 、古仙人道、古昔諸佛所遊行處,到達彼岸(註3),"故城邑,故王宮殿,園觀浴池,林木清流"。
佛陀行於八正道,發現緣生法、因緣法或緣起法,並逆順觀因緣法緣起法,謂此有故彼有,此起故彼起 ,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,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。如實發現苦、集、滅、道四聖諦,並於此本所未曾聞法,三轉十二行,生眼、智、明、覺,於諸天、魔、梵、沙門、婆羅門聞法眾中,得出得脫,自證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(註4),同於十方三世諸佛世尊所證無上正等正覺,十號具足(註5)。
除了這十名號外,佛陀還稱自己是大醫王。
乃謂 : 彼世間良醫於生根本對治,不如實知,(於)老、病、死、憂悲惱苦根本對治,不如實知。如來應等正覺,於生根本對治,如實知,於老、病、死、憂悲惱苦根本對治,如實知。是故,如來應等正覺名大醫王。(註6)
佛陀為什麼如是自許 ?
若無明,離欲而生明。
彼誰生 ? 生屬誰 ? 乃至行屬誰 ? 行則斷,則知斷其根本,如截多羅樹頭,於未來世成不生法。
無明,離欲而生明,彼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。(註7)
如是,心解脫慧解脫,自知自證不受後有,於未來世成就不生法。
佛陀成就不生法,開示顯發苦、集、滅、道四聖諦,教導眾生如何成就不生法。這不生法不就是無條件性立法實體,為自己及眾生所立之法 ?
註解
註1 : 樹王或稱道樹,通稱菩提樹,見雜阿含第卷23第604經。亦稱吉祥樹,見長阿含卷1初大本緣經、增一阿含卷44十不善品第48第4經。
註2 : 佛陀自憶童年在父王樹或閻浮樹下,離諸欲惡不善法,正念正智,遊心於初二三四禪。見中阿含卷8第32經、增一阿含卷23增上品第8經。
正念正智就是依於四念處,見雜阿含卷37第1028617經。四念處稱父母境界,見雜阿含卷24第617經、第620經。四念處亦稱,自洲以自依,法洲以法依,不異洲不異依,見雜阿含卷24第638經、第639經。亦稱一乘道,見雜阿含卷19第535經、卷24第607經、卷44第1189經。亦稱行自境界,從父所得,見中阿含卷15第70經。
註3 : 赤馬或馬血天子問佛陀,神足飛行可越過世界邊,到達不生不老不死處否 ? 佛陀回答八正道可到達不生不老不死的彼岸。見雜阿含卷49第1307經、增一卷38馬血天子品第43之1第1經。
註4 : 見雜阿含卷15第379經轉法輪經。
註5 : Ten titles of The Buddha : 如來Tathagata ; 應供Arhat ; 正徧知或等正覺Samyak-Sambuddha ; 明行足Vidyacarana-sampanna ;善逝 Sugata ; 世間解Lokavid ; 無上士Anuttara ; 調御丈夫Purusa -damya-sarathi ; 天人師Sasta deva-manusyanam ;佛世尊 Buddha-lokanatha or Bhagavan.見中英佛學辭典,Compiled by William Edward Soothill and Lewis Hodous, p. 52, 佛光出版社印行(1962)
註6 : 見雜阿含卷15第389經 。
註7 : 見雜阿含卷12第297經 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慧解脫(85)
佛陀在尼連禪河邊樹王(註1)下,正身正意,結跏趺坐,住於父母境界(註2),發現賢聖戒律、三昧、智慧、解脫四法,即八正道(或稱中道) 、古仙人道、古昔諸佛所遊行處,到達彼岸(註3),"故城邑,故王宮殿,園觀浴池,林木清流"。
佛陀行於八正道,發現緣生法、因緣法或緣起法,並逆順觀因緣法緣起法,謂此有故彼有,此起故彼起 ,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,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。如實發現苦、集、滅、道四聖諦,並於此本所未曾聞法,三轉十二行,生眼、智、明、覺,於諸天、魔、梵、沙門、婆羅門聞法眾中,得出得脫,自證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(註4),同於十方三世諸佛世尊所證無上正等正覺,十號具足(註5)。
除了這十名號外,佛陀還稱自己是大醫王。
乃謂 : 彼世間良醫於生根本對治,不如實知,(於)老、病、死、憂悲惱苦根本對治,不如實知。如來應等正覺,於生根本對治,如實知,於老、病、死、憂悲惱苦根本對治,如實知。是故,如來應等正覺名大醫王。(註6)
佛陀為什麼如是自許 ?
若無明,離欲而生明。
彼誰生 ? 生屬誰 ? 乃至行屬誰 ? 行則斷,則知斷其根本,如截多羅樹頭,於未來世成不生法。
無明,離欲而生明,彼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。(註7)
如是,心解脫慧解脫,自知自證不受後有,於未來世成就不生法。
佛陀成就不生法,開示顯發苦、集、滅、道四聖諦,教導眾生如何成就不生法。這不生法不就是無條件性立法實體,為自己及眾生所立之法 ?
註解
註1 : 樹王或稱道樹,通稱菩提樹,見雜阿含第卷23第604經。亦稱吉祥樹,見長阿含卷1初大本緣經、增一阿含卷44十不善品第48第4經。
註2 : 佛陀自憶童年在父王樹或閻浮樹下,離諸欲惡不善法,正念正智,遊心於初二三四禪。見中阿含卷8第32經、增一阿含卷23增上品第8經。
正念正智就是依於四念處,見雜阿含卷37第1028617經。四念處稱父母境界,見雜阿含卷24第617經、第620經。四念處亦稱,自洲以自依,法洲以法依,不異洲不異依,見雜阿含卷24第638經、第639經。亦稱一乘道,見雜阿含卷19第535經、卷24第607經、卷44第1189經。亦稱行自境界,從父所得,見中阿含卷15第70經。
註3 : 赤馬或馬血天子問佛陀,神足飛行可越過世界邊,到達不生不老不死處否 ? 佛陀回答八正道可到達不生不老不死的彼岸。見雜阿含卷49第1307經、增一卷38馬血天子品第43之1第1經。
註4 : 見雜阿含卷15第379經轉法輪經。
註5 : Ten titles of The Buddha : 如來Tathagata ; 應供Arhat ; 正徧知或等正覺Samyak-Sambuddha ; 明行足Vidyacarana-sampanna ;善逝 Sugata ; 世間解Lokavid ; 無上士Anuttara ; 調御丈夫Purusa -damya-sarathi ; 天人師Sasta deva-manusyanam ;佛世尊 Buddha-lokanatha or Bhagavan.見中英佛學辭典,Compiled by William Edward Soothill and Lewis Hodous, p. 52, 佛光出版社印行(1962)
註6 : 見雜阿含卷15第389經 。
註7 : 見雜阿含卷12第297經 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