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
火車勾甘蔗(結論.XIV)God Bless “The People On Taiwan”! (一Ο三)
不可捨離的父母境界
君子得仁,如魚得水?
君子行「仁」於家邦,如魚躍於淵?
「魚不可脫於淵?」(見老子三十六章)
魚不可脫離其父母境界。君子呢?君子的父母境界何在?
孔子說道:「魚相造乎水,人相造乎道。相造乎水者,穿池而養給。相造乎道者,無事而生定。故曰,魚相忘乎江湖,人相忘乎道術。」(莊子大宗師)
那麼,行仁的君子,不離父母境界,各趣道之所在。
孔子悟道了,又說道:「故曰:天之小人,人之君子。人之君子,天之小人也。」(見莊子大宗師)
堯舜文武周公,人之君子,天之小人。
孔子仍望之彌高,謂:「大哉,堯之為君也,巍巍乎,唯天為大,唯堯則之。」(見論語泰伯)抬頭朝著手指頭所指的方向,可看到月亮。「指月」,堯舜不是天,但堯舜的行則如同指向月亮的手指,堯舜文武周公亦如是。月亮或「天」亦是手指頭,指向「道」,道又指向「自然」。「自然」不就是不可捨離的父母境界嗎?
孔子走出洞穴後,回到父母境界,「行自境界,從父所得」,母親的教養,父親的遺訓,先聖先王的經典,不再是糟粕,而是「指月」的手指頭,指出大道的所在,那不就是「自己的境界」?因此,忠於自己。人不異己,視人如己,即忠恕之道,己所不欲,豈可施於人?
深思三日,孔子終於開口:「吾乃今於是乎見龍!」(見莊子天運)
老子李聃不是人之君子,天之小人嗎?
不,老聃是龍。
龍,非君子,非小人,又是何物?
「龍,合而成體,散而成章,成乎雲氣而養乎陰陽。」(見莊子天運)
孔子以龍的不可思議,讚嘆老聃的道行,德性,但,莊子給錯了劇本!就讓孔子說自己的話:「放之則彌六合,卷之則退藏於密。」(見中庸序)
這是表達慈悲喜捨四無量心,營造免於恐懼,免於匱乏的父母境界。是天下父母心,聖人與凡人同此德。因之,不捨離父母境界,而「行自境界,從父(母)所得」,得營造天下父母境界,稱之大同社會,「解放之德」於焉行哉,目的世界得以構築。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4.27
火車勾甘蔗(結論.XIV)God Bless “The People On Taiwan”! (一Ο二)
不可捨離的父母境界
莊子安排此儒道空前盛會,頗費心思,但場面樸素,然,天龍八部來集。兩大宗師親自就座。世俗禮數全免,惟,開門見山(Open The Door, See The Mountain):
孔子首先陳明「仁義」乃先王先聖經典的精要,如同堯舜文武周公顯靈。
老聃循著蘇格拉底(Socrates)的辯證模式(Dialectic),要求孔子確認「仁義」乃人的本性,並下定義(Definition)。接著引導孔子進入「洞穴」(The Cave)。
孔子處於明暗不定的「洞穴」,看出先王先聖的影像,虛幻不實。其流傳的經典,精華已失,只是糟魄(粕)。
老聃指出:既然仁義乃人的自然本性,為政者當守「在宥」之道。三王五帝的施政,提倡仁義,獎善罰惡,不但不能保育人的本性,反而亂其性、擾其情。
現今夫子高舉先王仁政,高唱仁義,無異大街小巷,敲鑼打鼓,尋找迷失本性的兒子。這豈不是嚇走兒子,逃逝無蹤?「若擊鼓求亡子焉?意,夫子亂人之性也!」(以上參考莊子在宥、天道、天運)
故曰:「大道廢,有仁義。」(見老子十八章)
三王五帝不守「為政之道」在「在宥」,拋棄保育人民自然本性的大道,提倡仁義,獎善罰惡,擾亂人性,簡直捨本逐末,背道而馳,白費心機。
故謂:「絕聖棄智,民利百倍。絕仁棄義,民復孝慈。…見素抱樸,少私寡欲。」(見老子十九章) 為政之道「在宥」也 ,不離父母境界。
老聃說道:「泉涸,魚相處於陸,相呴以濕,相濡以沫,不若相忘於江湖。」(見莊子天運)
泉水乾枯,水池見底,魚群困在陸地,身身相觸,喘氣吐涎沫互相潤濕 ,以延長生存機會。如同背離大道的人類社會,民生疾苦,災情頻傳,呼仁喚義,處處聞聲救苦,人性光輝照於黑暗大地?
天降大雨或泉水湧出,水池與江湖又相連接,魚群不再身身相觸,魚不再吐氣吹沫,各自悠遊於江湖水域,重獲父母境界 ,各奔前程。
老聃引領孔子走出「洞穴」,得到真正的解放,深悟父母境界不可捨離,個人目的自主存焉。仁的真諦在此也 !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4.27
2013年4月20日 星期六
火車勾甘蔗(結論.XIV) God Bless “The People On Taiwan”! (一Ο一)
不可捨離的父母境界
孔子逾知天命之年,專程拜訪老子李聃,請益禮樂諸事。
老聃未正面答覆,反而,告誡孔子,除去驕燥之氣,深藏天命之使命感。
孔子應是悉心受教。爾後,說道:「天下有道,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。天下無道,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。」(見論語季氏)
蓋孔子庶人也,非天子諸侯,豈容制禮作樂或征伐匡正。
現行禮樂違反人性或不合時宜,或諸侯橫逆作亂。大夫謀士,基於職責,當提出變革、匡正之謀議。惟,應考量「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。」(見論語泰伯、憲問)
即使在位,提出變革、匡正之良策,其裁奪在天子。故謂:「天下有道,則政不在大夫。」(見論語季氏)
孔子所處時代,周天子所建立的分封建國制度(封建制度),已臨崩析瓦解。周室共主地位已危,諸侯群起,謀士紛出,尊王攘夷成為正義旗幟。禮樂征伐雖由諸侯出,然政令由大夫謀士操控。天下無道已顯明,則,庶人能不議乎?(參考論語季氏)
孔子的天命何在?
提出「大憲章」(Magna Charta, 1215)的倡議,以維持「封建制度」?
不!孔子並非大地主 !
孔子的天命在「興仁」,仁乃天與人的直接關聯,源自四無量心。故而,仁可稱自然正誼或自然權利(Natural Right),所以「興仁」稱天命。
故謂:「人而不仁,如禮何?人而不仁,如樂何?」(見論語八佾)
更謂:「唯仁者,能好人,能惡人。」(見論語里仁) 仁始能衡量善惡,並維持天人正常關係。
為表達其天命所在,孔子界定其「為政」範圍,在家、在父母境界的營造,不在天下國家。故謂:「書云:孝乎,惟孝友於兄弟。施於有政,是亦為政,奚其為為政?」(見論語為政)
「仁」使得「家」免於恐懼匱乏。「解放之德」即在家的興仁,不可捨離父母境界。
莊子深知孔子的天命所在。因此,另安排孔子問仁於老聃,檢驗孔子對於「仁」的認知,落實仁德係「行自境界,從父所得」,不離父母境界,以臻「個人目的自主,本身得為一終極目的」。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4.20
孔子逾知天命之年,專程拜訪老子李聃,請益禮樂諸事。
老聃未正面答覆,反而,告誡孔子,除去驕燥之氣,深藏天命之使命感。
孔子應是悉心受教。爾後,說道:「天下有道,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。天下無道,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。」(見論語季氏)
蓋孔子庶人也,非天子諸侯,豈容制禮作樂或征伐匡正。
現行禮樂違反人性或不合時宜,或諸侯橫逆作亂。大夫謀士,基於職責,當提出變革、匡正之謀議。惟,應考量「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。」(見論語泰伯、憲問)
即使在位,提出變革、匡正之良策,其裁奪在天子。故謂:「天下有道,則政不在大夫。」(見論語季氏)
孔子所處時代,周天子所建立的分封建國制度(封建制度),已臨崩析瓦解。周室共主地位已危,諸侯群起,謀士紛出,尊王攘夷成為正義旗幟。禮樂征伐雖由諸侯出,然政令由大夫謀士操控。天下無道已顯明,則,庶人能不議乎?(參考論語季氏)
孔子的天命何在?
提出「大憲章」(Magna Charta, 1215)的倡議,以維持「封建制度」?
不!孔子並非大地主 !
孔子的天命在「興仁」,仁乃天與人的直接關聯,源自四無量心。故而,仁可稱自然正誼或自然權利(Natural Right),所以「興仁」稱天命。
故謂:「人而不仁,如禮何?人而不仁,如樂何?」(見論語八佾)
更謂:「唯仁者,能好人,能惡人。」(見論語里仁) 仁始能衡量善惡,並維持天人正常關係。
為表達其天命所在,孔子界定其「為政」範圍,在家、在父母境界的營造,不在天下國家。故謂:「書云:孝乎,惟孝友於兄弟。施於有政,是亦為政,奚其為為政?」(見論語為政)
「仁」使得「家」免於恐懼匱乏。「解放之德」即在家的興仁,不可捨離父母境界。
莊子深知孔子的天命所在。因此,另安排孔子問仁於老聃,檢驗孔子對於「仁」的認知,落實仁德係「行自境界,從父所得」,不離父母境界,以臻「個人目的自主,本身得為一終極目的」。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4.20
火車勾甘蔗(結論.XIV) God Bless “The People On Taiwan”! (一ΟΟ)
不可捨離的父母境界
佛陀行四無量心,轉法輪度眾生。大梵天王行四無量心,統千世界。輪轉聖王行四無量心,王四天下。天下父母行四無量心,營造子女的父母境界。皆不捨離父母境界,同其天下父母心。
凡夫俗子為人父母,行十善,行財施、法施與無畏施,猶難以使其子女免於恐懼,免於匱乏。心有餘而力不足?自不量力?仍然任勞任怨,無怨無悔。蓋天下父母心也。
「萬物作焉而不辭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」(見老子第二章) 天下父母心也。
「生之畜之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,是謂玄德。」(見老子第十章) 也是天下父母心。
「故道生之,德畜之,長之育之,亭之毒之,養之覆之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,是謂玄德。」(見老子第五十一章) 亦是天下父母心。
「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」,天下父母心,玄德。故而,美國諸開國賢哲、元勳(The Founding Fathers, Nobles) 不惜身命,公諸「獨立宣言」(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,1776.07.04)於世,發出解放之聲,道出天下父母心願。建國後,諸賢哲即或未功成身退,然,一致尊崇所有人的「生命、自由與追求幸福等不可剝奪權利」(The Inalienable Rights Of Life,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) , 作為政治與道德的第一原理,和憲法的前提,營建此新國家的父母境界。
不可剝奪的自然權利,排除特權,不製造統治階級,不排除十善,得以自由(內含平等原則),概括之,便利天下父母財施、法施與無畏施,以營造免於恐懼、匱乏之父母境界。以臻個人目的自主。
自由即王道,即解放之德,近悅遠來。二百多年來,美國一直是千千萬萬移民者的築夢園地,可見諸賢哲的「玄德」「天下父母心」未凋謝。
美國開國賢哲尊自然權利即尊上帝,感受上帝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。故而,立德、立功、立言等頌讚,無以換取其父母境界,或替代其天下父母心。
不捨離父母境界,「玄德」永在,長遠釋放無盡「解放之德」,永保個人目的自主。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4.20
佛陀行四無量心,轉法輪度眾生。大梵天王行四無量心,統千世界。輪轉聖王行四無量心,王四天下。天下父母行四無量心,營造子女的父母境界。皆不捨離父母境界,同其天下父母心。
凡夫俗子為人父母,行十善,行財施、法施與無畏施,猶難以使其子女免於恐懼,免於匱乏。心有餘而力不足?自不量力?仍然任勞任怨,無怨無悔。蓋天下父母心也。
「萬物作焉而不辭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」(見老子第二章) 天下父母心也。
「生之畜之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,是謂玄德。」(見老子第十章) 也是天下父母心。
「故道生之,德畜之,長之育之,亭之毒之,養之覆之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,是謂玄德。」(見老子第五十一章) 亦是天下父母心。
「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」,天下父母心,玄德。故而,美國諸開國賢哲、元勳(The Founding Fathers, Nobles) 不惜身命,公諸「獨立宣言」(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,1776.07.04)於世,發出解放之聲,道出天下父母心願。建國後,諸賢哲即或未功成身退,然,一致尊崇所有人的「生命、自由與追求幸福等不可剝奪權利」(The Inalienable Rights Of Life,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) , 作為政治與道德的第一原理,和憲法的前提,營建此新國家的父母境界。
不可剝奪的自然權利,排除特權,不製造統治階級,不排除十善,得以自由(內含平等原則),概括之,便利天下父母財施、法施與無畏施,以營造免於恐懼、匱乏之父母境界。以臻個人目的自主。
自由即王道,即解放之德,近悅遠來。二百多年來,美國一直是千千萬萬移民者的築夢園地,可見諸賢哲的「玄德」「天下父母心」未凋謝。
美國開國賢哲尊自然權利即尊上帝,感受上帝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。故而,立德、立功、立言等頌讚,無以換取其父母境界,或替代其天下父母心。
不捨離父母境界,「玄德」永在,長遠釋放無盡「解放之德」,永保個人目的自主。
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4.20
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XⅣ)God bless “The People on Taiwan”!(九十九)
不可捨離的父母境界
轉輪聖王,自不殺生,復教他人,使不殺生。自不盜取、邪淫、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、嫉妒、恚瞋,復教他人,使不盜取、邪淫、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、嫉妒、恚瞋。自不邪見,行正見,亦復教他人,使不邪見,行正見。
如是,輪王自行十善,己立立人、推己及人,使得人民普行十善。因此之故,輪王成就十善業,獲得七寶。而此七寶自然化現,非繼承自先王或王位。
輪王的七寶,除玉女寶、主兵寶、居士寶來自人間,其他金輪寶、神珠寶、象寶、馬寶,皆非出自人間。
金輪寶係天匠採天金所造。金輪隨輪王的意念,飛行四天下乃至忉利天。金輪非他人所能駕御,不需燃料,且能乘載輪王的部屬及兵馬。其性能優異,誠非不可捉摸的UFO,堪與比擬。而象寶、馬寶的功能,亦不亞於金輪寶。
七寶的化現,證實輪王成就十善業。在十善業的基礎,普天下人民得免於恐懼、免於匱乏,進而營造其父母境界。故而,輪王堪稱人間「解放之德」的最高成就者。
轉輪聖王的正見乃至十善,其來有自。係輪王「行自境界,從父所得。」(見中阿含第70經)此十善乃輪王本性的發揮,及受其父(母)、祖父(母)身教言教所啟發,不離父母境界。
輪王一旦發現長出白髮,即捨王位,出家修道,修習四梵室,慈、悲、喜、捨四無量心,回溯父母境界諸德性,而與眾生父母大梵天王相應,得往生梵天,重返父母境界的源頭。
故而,四無量心才是十善的真正源頭。
十善屬消極德性,而父母境界得以免於恐懼、免於匱乏,乃因父母除行十善外,更行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等積極德性。惟,父母境界的消極和積極德性,皆源自四無量心。無此四無量心無以營造父母境界,更遑論行「解放之德」。
四無量心營造父母境界,父母境界滋養四無量心。
佛陀出家無家,不捨離父母境界。佛陀出家弟子亦不捨離父母境界。蓋四無量心乃成佛的資糧,諸欲行「解放之德」於天下者,豈能捨離父母境界!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4.14
轉輪聖王,自不殺生,復教他人,使不殺生。自不盜取、邪淫、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、嫉妒、恚瞋,復教他人,使不盜取、邪淫、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、嫉妒、恚瞋。自不邪見,行正見,亦復教他人,使不邪見,行正見。
如是,輪王自行十善,己立立人、推己及人,使得人民普行十善。因此之故,輪王成就十善業,獲得七寶。而此七寶自然化現,非繼承自先王或王位。
輪王的七寶,除玉女寶、主兵寶、居士寶來自人間,其他金輪寶、神珠寶、象寶、馬寶,皆非出自人間。
金輪寶係天匠採天金所造。金輪隨輪王的意念,飛行四天下乃至忉利天。金輪非他人所能駕御,不需燃料,且能乘載輪王的部屬及兵馬。其性能優異,誠非不可捉摸的UFO,堪與比擬。而象寶、馬寶的功能,亦不亞於金輪寶。
七寶的化現,證實輪王成就十善業。在十善業的基礎,普天下人民得免於恐懼、免於匱乏,進而營造其父母境界。故而,輪王堪稱人間「解放之德」的最高成就者。
轉輪聖王的正見乃至十善,其來有自。係輪王「行自境界,從父所得。」(見中阿含第70經)此十善乃輪王本性的發揮,及受其父(母)、祖父(母)身教言教所啟發,不離父母境界。
輪王一旦發現長出白髮,即捨王位,出家修道,修習四梵室,慈、悲、喜、捨四無量心,回溯父母境界諸德性,而與眾生父母大梵天王相應,得往生梵天,重返父母境界的源頭。
故而,四無量心才是十善的真正源頭。
十善屬消極德性,而父母境界得以免於恐懼、免於匱乏,乃因父母除行十善外,更行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等積極德性。惟,父母境界的消極和積極德性,皆源自四無量心。無此四無量心無以營造父母境界,更遑論行「解放之德」。
四無量心營造父母境界,父母境界滋養四無量心。
佛陀出家無家,不捨離父母境界。佛陀出家弟子亦不捨離父母境界。蓋四無量心乃成佛的資糧,諸欲行「解放之德」於天下者,豈能捨離父母境界!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4.14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XⅣ)God bless “The People on Taiwan”!(九十八)
不可捨離的父母境界
有段時期,佛陀與五百大比丘同住在羅越城迦蘭陀竹園。於是,依止舍利弗的大均頭托鉢回來,往詣佛陀,問道:
「世尊,今此諸見,前後相應。云何得滅此見,又使餘者不生?」
佛陀回答:
「此見所出興、所滅之處,皆是無常、苦、空。均頭,知之,當建此意。夫見之法六十二種,要當住十善之地,除去此見。」
(見增一卷四十三、善惡品第四十七、第九經)
無論是本劫本見、末劫末見或是佛土境界等四大不可思議事,探索其因果本末和否定其因果本末,共有六十二見。一一見,一一陷井,故總稱六十二見網,皆是邪見。
欲除去此等邪見,應當住於十善之地。十善乃父母境界之德。故而,住於十善之地,即行十善,就是不捨離父母境界。
佛陀進而說明如何行十善,不捨離父母境界:「云何為十?於是均頭,他好殺生,我等應不殺。他好盜,我不盜。他犯梵行(犯淫行),我行梵行(不淫)。他妄語,我不行妄語。他行兩舌鬥亂彼此、綺語、惡口、嫉妒、恚、邪見,我(不行兩舌、綺語、惡口、嫉妒、恚)行正見。」
「均頭,當知。從惡道得值正道,如(是)從邪見得至正見,迴邪就正。」
「均頭,當念。離殺、不殺,滅度。離盜、不盜,滅度。離淫、不淫,滅度。……離邪見,得正見,滅度。」
(見同上增一經卷)
佛陀認定十善可以破除六十二見網,得正見,滅度,解脫。肯定十善行的功德,不可捨父母境界。
總之,十善行是六道輪迴之「因」。操之在我。行十善行,積善業,上生三善道,得善「果」。
行十惡行,累惡業,下墮三惡道,得惡「果」。六十二見昧於「因果」或否定「因果」,故稱邪見。種下三惡道之因,得惡果,下惡道,喪失自我靈明,豈有父母境界可得,更遑論解放之德或解脫之道。
故曰:父母境界不可捨離。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4.14
有段時期,佛陀與五百大比丘同住在羅越城迦蘭陀竹園。於是,依止舍利弗的大均頭托鉢回來,往詣佛陀,問道:
「世尊,今此諸見,前後相應。云何得滅此見,又使餘者不生?」
佛陀回答:
「此見所出興、所滅之處,皆是無常、苦、空。均頭,知之,當建此意。夫見之法六十二種,要當住十善之地,除去此見。」
(見增一卷四十三、善惡品第四十七、第九經)
無論是本劫本見、末劫末見或是佛土境界等四大不可思議事,探索其因果本末和否定其因果本末,共有六十二見。一一見,一一陷井,故總稱六十二見網,皆是邪見。
欲除去此等邪見,應當住於十善之地。十善乃父母境界之德。故而,住於十善之地,即行十善,就是不捨離父母境界。
佛陀進而說明如何行十善,不捨離父母境界:「云何為十?於是均頭,他好殺生,我等應不殺。他好盜,我不盜。他犯梵行(犯淫行),我行梵行(不淫)。他妄語,我不行妄語。他行兩舌鬥亂彼此、綺語、惡口、嫉妒、恚、邪見,我(不行兩舌、綺語、惡口、嫉妒、恚)行正見。」
「均頭,當知。從惡道得值正道,如(是)從邪見得至正見,迴邪就正。」
「均頭,當念。離殺、不殺,滅度。離盜、不盜,滅度。離淫、不淫,滅度。……離邪見,得正見,滅度。」
(見同上增一經卷)
佛陀認定十善可以破除六十二見網,得正見,滅度,解脫。肯定十善行的功德,不可捨父母境界。
總之,十善行是六道輪迴之「因」。操之在我。行十善行,積善業,上生三善道,得善「果」。
行十惡行,累惡業,下墮三惡道,得惡「果」。六十二見昧於「因果」或否定「因果」,故稱邪見。種下三惡道之因,得惡果,下惡道,喪失自我靈明,豈有父母境界可得,更遑論解放之德或解脫之道。
故曰:父母境界不可捨離。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4.14
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XⅣ)God bless “The People on Taiwan”!(九十七)
─「解放之德」是什麼?─
四大不可思議
佛陀以「正遍知」或「等正覺」的無上地位,對於四大可思議事(涵蓋本劫本見、末劫末見),作出總結:
「此非善本功德,不得修梵行,亦復不得至涅槃處。然思議此者,則令人狂、心意錯亂。」(見增一卷二十一、苦樂品第二十九、第六經)
「此非義相應,非法相應,非梵行本,不趣智、不趣覺、不趣涅槃。」(見中阿含第220經箭喻經)
佛陀告誡舍利弗、大目揵連等五百大阿羅漢比丘:
「當思惟四聖諦。所以然者,此四諦者,有義有理,得修梵行,行沙門法,得至涅槃。」(見上引增一卷品)
或許鬘童子不在五百比丘之列。惟,佛陀已當面教誡:
「苦、苦集、苦滅、苦滅道跡,我一向說。……此是義相應,是法相應,是梵行本,趣智、趣覺、趣於涅槃許。……當如是持,當如是學。」(見上引箭喻經)
故曰:「月可令熱,日可令冷,佛說四諦不可令異。佛說苦諦…集…滅苦之道,實是真道,更無餘道。(見佛遺教經)
佛陀不開辦或兼辦佛土境界研究機構。不經營或兼營佛土境界移民或旅遊事業。惟,專辦四聖諦講堂和八正道實踐研習營。
實踐八正道,當先從本劫本見、末劫末見諸陷井,即佛土境界等四大不可思議事,澈底解放,恢復身心的完全自由、自主,回到人間父母境界。
諸天天人以人間為善趣,發願下輩子生為人。諸佛世尊皆出人間,非由天而得。佛陀以得人身,始能成佛。(參考增一卷二十六、等見品第三十四、第三經)
八正道以人間父母境界為基礎。佛陀依此父母境界而成正覺。諸天天人下生為人,出家,人間出家眾,皆依此父母境界而趣涅槃。
故而,佛陀、大梵天王、轉輪聖王皆共同維護人間父母境界。諸天乃至人間欲有作為於天下的帝王、權貴,能背此道乎?
惟,人間無可算計的父母,莫論其出身尊貴或仍處卑微、困頓,正默默營造父母境界。
願隨佛陀重返父母境界。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4.07
四大不可思議
佛陀以「正遍知」或「等正覺」的無上地位,對於四大可思議事(涵蓋本劫本見、末劫末見),作出總結:
「此非善本功德,不得修梵行,亦復不得至涅槃處。然思議此者,則令人狂、心意錯亂。」(見增一卷二十一、苦樂品第二十九、第六經)
「此非義相應,非法相應,非梵行本,不趣智、不趣覺、不趣涅槃。」(見中阿含第220經箭喻經)
佛陀告誡舍利弗、大目揵連等五百大阿羅漢比丘:
「當思惟四聖諦。所以然者,此四諦者,有義有理,得修梵行,行沙門法,得至涅槃。」(見上引增一卷品)
或許鬘童子不在五百比丘之列。惟,佛陀已當面教誡:
「苦、苦集、苦滅、苦滅道跡,我一向說。……此是義相應,是法相應,是梵行本,趣智、趣覺、趣於涅槃許。……當如是持,當如是學。」(見上引箭喻經)
故曰:「月可令熱,日可令冷,佛說四諦不可令異。佛說苦諦…集…滅苦之道,實是真道,更無餘道。(見佛遺教經)
佛陀不開辦或兼辦佛土境界研究機構。不經營或兼營佛土境界移民或旅遊事業。惟,專辦四聖諦講堂和八正道實踐研習營。
實踐八正道,當先從本劫本見、末劫末見諸陷井,即佛土境界等四大不可思議事,澈底解放,恢復身心的完全自由、自主,回到人間父母境界。
諸天天人以人間為善趣,發願下輩子生為人。諸佛世尊皆出人間,非由天而得。佛陀以得人身,始能成佛。(參考增一卷二十六、等見品第三十四、第三經)
八正道以人間父母境界為基礎。佛陀依此父母境界而成正覺。諸天天人下生為人,出家,人間出家眾,皆依此父母境界而趣涅槃。
故而,佛陀、大梵天王、轉輪聖王皆共同維護人間父母境界。諸天乃至人間欲有作為於天下的帝王、權貴,能背此道乎?
惟,人間無可算計的父母,莫論其出身尊貴或仍處卑微、困頓,正默默營造父母境界。
願隨佛陀重返父母境界。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4.07
火車勾甘蔗(結論‧XⅣ)God bless “The People on Taiwan”!(九十六)
─「解放之德」是什麼?─
四大不可思議
佛陀没有正面答覆鬘童子的質問:諸如世有常、無常、有無底(邊),命即是身、命異身異,如來終、不終、終不終、非終不終。涉及本劫本見、未劫未見,亦涵蓋於四大不可思議事。
鬘童子也未因此捨佛陀、離僧團,另就高明。
反而,鬘童子悉心接受佛陀「毒箭喻」的教誨,深切體認苦的存在和滅苦之道。專精思惟苦、集、滅、道,行於八正道,到達「故城邑、故王宮殿」─即佛土境界。說出:「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自知不受後有」,已勝過淨居五不還天的阿那含聖人,更超越西方極樂世界諦聽四聖諦的蓮花化生者。
鬘童子不再請教佛陀,阿羅漢的「不受後有」等同佛陀的「不受後有」嗎?
我吃飽了,問問他人是否也吃飽了?表達關切,人情之常。追問你的吃飽和我的吃飽,有何不同?想得到什麼滿足?所以,如來終、不終等問題,自知自證「不受後有」,應已得到圓滿解答,否則,仍須再證!
自己吃飽了,悶不吭聲。稱自了漢?或稱小乘人?
惟,鬘童子保持「聖默然」。蓋,「個人目的自主」,盡在其中矣。
「個人目的自主」距「個人究極目的」的完成,仍有幾步路程?惟,「解放之德」與「解脫之德」,亦盡在其中矣!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4.07
四大不可思議
佛陀没有正面答覆鬘童子的質問:諸如世有常、無常、有無底(邊),命即是身、命異身異,如來終、不終、終不終、非終不終。涉及本劫本見、未劫未見,亦涵蓋於四大不可思議事。
鬘童子也未因此捨佛陀、離僧團,另就高明。
反而,鬘童子悉心接受佛陀「毒箭喻」的教誨,深切體認苦的存在和滅苦之道。專精思惟苦、集、滅、道,行於八正道,到達「故城邑、故王宮殿」─即佛土境界。說出:「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自知不受後有」,已勝過淨居五不還天的阿那含聖人,更超越西方極樂世界諦聽四聖諦的蓮花化生者。
鬘童子不再請教佛陀,阿羅漢的「不受後有」等同佛陀的「不受後有」嗎?
我吃飽了,問問他人是否也吃飽了?表達關切,人情之常。追問你的吃飽和我的吃飽,有何不同?想得到什麼滿足?所以,如來終、不終等問題,自知自證「不受後有」,應已得到圓滿解答,否則,仍須再證!
自己吃飽了,悶不吭聲。稱自了漢?或稱小乘人?
惟,鬘童子保持「聖默然」。蓋,「個人目的自主」,盡在其中矣。
「個人目的自主」距「個人究極目的」的完成,仍有幾步路程?惟,「解放之德」與「解脫之德」,亦盡在其中矣!
(取材自 Alex Pan’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13.04.07
訂閱:
文章 (Atom)